十人九溼,一溼難除,中醫分享2個食療方,祛除溼氣很管用

“十人九溼,一溼難除“,越到冬天人身上的寒溼之氣越嚴重。中醫認為溼氣是萬物之邪。溼氣過重會導致陽虛,身體會經常感覺四肢無力、睏乏困頓、頭昏腦脹等症狀。如果你也正在被這些煩惱困擾,不妨來對比一下吧。

十人九溼,一溼難除,中醫分享2個食療方,祛除溼氣很管用

【頭部的5大信號,提醒你體內溼氣過重】

頭昏腦漲:由於寒溼導致的寒風侵入頭部,造成通風,腦子總是感覺昏昏沉沉的沒有精神,無精打采。

嘴巴無味:很多溼氣重的人總是感覺得嘴巴里面沒有味道,還帶有口氣,與人交流是很尷尬,中醫認為,口氣是由於溼氣過重脾胃虛弱導致的濁氣上升,造成的口氣。

頭髮油膩:有一部分人覺得自己是天生大油頭,前一天剛洗的頭第二天就不能看了,也許是由於溼氣淤積體內排不出去,導致頭部的水油失衡。

舌苔厚膩:中醫將看舌苔作為望聞問切的首要部分,通過觀看舌苔的形狀、狀態可以看出病症。溼氣重的人舌苔發白,厚重、黏膩。

臉上爆痘:溼氣過重導致脾的運行功能變差,不能夠很好的運化人體中的水汽,脾虛會致使內分泌失調,因而就會爆痘。身上經常長疹子也是體內有溼毒的提醒。

十人九溼,一溼難除,中醫分享2個食療方,祛除溼氣很管用

【溼毒、溼氣威脅健康,中醫教你喝湯,按摩,早日擺脫溼氣】

1、食療法祛溼:

茯苓陳皮薑汁水——健脾胃

材料:茯苓、老陳皮(文末附陳皮製作方法)、生薑、黃冰糖

做法:茯苓若干、老陳皮弱鹼、生薑洗淨,切成絲狀,放入鍋中熬煮,加黃冰糖,文火慢煎1小時,晾至溫度即飲

功效:茯苓入脾經,具有健脾胃、利尿利水的功效。陳皮可以降噪化痰,開胃解膩。生薑性溫能夠驅寒除溼。

十人九溼,一溼難除,中醫分享2個食療方,祛除溼氣很管用

當歸雞蛋氣血雙補湯——補氣血

材料:當歸(10克)、雞蛋(2枚)、紅糖少許

做法:雞蛋煮熟、去殼、用針刺幾個小孔,放入當歸和紅糖,文火熬煮,最後約一晚即可。

功效:有效針對因血滯導致的閉經、補氣血,調月經。

十人九溼,一溼難除,中醫分享2個食療方,祛除溼氣很管用

2、按摩祛溼:中醫理論研究,人體有三處天然的祛溼通道,快快收藏學習一下吧

曲池穴

位置在手臂彎時取穴,按摩時需要大拇指用力按壓,有酸脹感則為有用。經常按摩可以有效緩解因溼寒導致的關節疼痛、溼疹、痤瘡等問題。注意孕婦不能按此穴,易造成流產。

神闕穴

位置在肚臍正中部,即肚臍眼處。由於神闕穴凹陷,不建議直接用手按壓,可以採取艾灸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緩解、治療因寒溼過重導致的痛經、手腳冰涼、腰腹疼痛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