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裤楼”与“大闸蟹”,奇葩的是建筑还是审美?

当下我们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各式各样的建筑也百花齐放,随之而来的各种吐槽也是越来越多,网上随便一搜罗,就是一大片年度奇葩建筑、中国十大奇葩建筑、最丑建筑盘点云云。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谁都有评价和吐槽的权利。但无论如何也得为几座建筑叫屈。

我们试着将所谓奇葩建筑分为以下两组。

“秋裤楼”与“大闸蟹”,奇葩的是建筑还是审美?

组1

“秋裤楼”与“大闸蟹”,奇葩的是建筑还是审美?

组2

有人会说,有区别吗?都很奇葩啊。是的,有区别,浅显的讲这是能不能被归为建筑设计的区别。建筑设计的过程覆盖工程学、功能规划、美学、结构力学等学科知识。单从美观角度出发,组1引起世人关注,是因为各种新奇独特的设计,设计中蕴含着设计师的思想或愿望,并用技术手段加以表达,所谓江湖人称“秋裤楼”的东方之门,如果去到实地,走过城市功能轴线、览过城市天际线,悟过寓虎丘塔之形于“门”,一实一虚古今辉映,你会惊叹设计的巧妙与美好。

组2也的确很新奇独特,但真的符合人们所追求的美的要求吗?就像大闸蟹楼,当然大闸蟹煮熟了让人看着流口水,那是馋的,本身并不具备特别的美感,至少和建筑美学是扯不上关系。这种形式体现地方文化,作为雕塑、局部构筑物已是足够,直接放大做成建筑,还塞进了三层楼担负实际使用功能,实在不能不说是简单粗暴。

任何形式、任何样貌的建筑出现一件都是可以容忍的,大闸蟹我不太相信会有哪里再去建第二座。出现了,及时发现问题,一笑了之,下不为例。但问题是,显然这种建筑路子已经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传染性,这一类简单形象复制放大的怪力乱神建筑已经是过多(那个福禄寿大楼我已经无力说什么了),这类建筑不具备任何的营养,除了能看出背后的长官意志,网红心态,剩下的,就是贫乏的审美情趣了。

有位建筑大师曾说:从历史长河来看,近几十年来是国民审美最为缺失的时期。造成这个时代审美缺失有很多原因,有建国后破旧立新运动的影响,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意识形态僵化的因素。不会欣赏什么是美,也就不知道如何去创造美。不要小看了,这其实是人心的底蕴,也是社会与国家的力量源泉。

有人说,不就是建筑嘛,何必上纲上线,好的,但仅仅从建筑来说,事实上也更容易作为地标形象成为一个地区社会内涵的象征,好的建筑对人心的震撼是不可低估的,在国外的媒体上,老外对中国优秀地标建筑的欣赏溢于言表(且不论设计师很多是来自国外,但也是咱投的钱),从而不断突破其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要知道,硬实力与软实力从来都是互相依存的。希望我们打造的家园不仅更强,而且更美;希望每一个人不要盲目从众,要有能力发现美、辨别美、保护美、鼓励美,进而创造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