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跟本田在技術上一直強於日產,為何只有日產能生產GTR戰神?

豐田是唯一一個能和大眾掰手腕的選手,在世界範圍內豐田銷量一直穩居第一,直到近兩年才被大眾超越,

還是在豐田收縮戰線的情況下。豐田的淨利潤一直吊打大眾,精益化管理模式,比起歐美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極盡所能在每個細節上把成本控制到最低,榨乾每一分剩餘價值,這才是豐田得以稱霸的內外核心。

豐田跟本田在技術上一直強於日產,為何只有日產能生產GTR戰神?

豐田在技術上絲毫不慫,綜合實力要遠超本田日產,混動技術佔據時代前沿的制高點,後續發展潛力巨大,非常有前瞻性,

豐田發動機熱效率也只能讓對手仰望,雙噴射雙循環將油耗將至最低,雙連續可變正時氣門,和連續可變氣門升程技術也是世界領先。

本田同樣是國內最被認可的品牌之一,發動機技術讓其名噪一時,國內消費者有句話叫一日本田終生本田,足以證明其獨特魅力和技術實力。

本田發動機把自吸玩到了極致,紅頭機更是能開出渦輪增壓的動力水平,k20a也被譽為自吸之王。

本田車的可玩性之高讓人瞠目結舌,一臺芝麻綠豆大的飛度也能改出7秒的零百成績。

網紅神車本田思域,秒天秒地秒空氣,讓人不得不服。

豐田跟本田在技術上一直強於日產,為何只有日產能生產GTR戰神?

其實gtr只是一個屬於民間的跑車,它的定位就是針對911之類的對手,而本身gtr有很多問題,只是gtr戰神的神話太傳奇了,

而在日本八九十年代裡,gtr bn r32(自造連勝傳奇那輛)本身就是給平民所準備的跑車,而像本田nsx在日本90年代就是超跑定位了,

針對的對手是法拉利,而gtr只是把保時捷911做對手,這裡面的氣魄差了多少?早期的gtr 比如32,34都參加過很多大賽也得到過很多好名次,

戰神之名就這麼來了,而如今這代gtr 35可以完全理解成一個直道王,在拼直線上看的確厲害,可其它素質都不強,比如過重的車身,1.7噸吧,

豐田跟本田在技術上一直強於日產,為何只有日產能生產GTR戰神?

換句話說在頭文字D裡涼介所指出的問題“車身重”“會推頭”等經歷了20年到現在這款r35還是這樣,一樣的車身重,高速過彎很勉強,

推頭就是轉向不足的意思。所以gtr只是一款針對大眾平民的跑車,只是來中國價格太高了,在日本售價為50多萬軟妹,結合日本的工資,

這個價位也算大部分人能買起的,而像之前有朋友說的豐田家的lfa與本田家的nsx這都是定義為超跑的車,就拿nsx來說重量只有1400多公斤,

比gtr輕了300公斤,5個成年人啊,雖然在直道上幹不過gtr,可比賽又不是隻有直道,連續跑幾圈gtr的胎啊基本就受不了了,因為太重了。

所以說gtr是好車,但是不具備超跑的全面素質,兩田為什麼不產gtr這類的,我估計是兩田玩渦輪比較晚吧,畢竟日產8,90年代就開始搞渦輪了。

但兩田的lfa與nsx畢竟比gtr高出一個檔次。

豐田跟本田在技術上一直強於日產,為何只有日產能生產GTR戰神?

本田,豐田,日產,三家其實都代表了汽車界的高水平生產企業,但是瞭解日本企業的都知道,本田在向歐美學習績效管理制,

豐田在保持著原有的家族企業的管理方法的同時正在融合歐美的績效管理。而日產依然從始至終依然靠原有的家族企業管理方法,

承擔員工的生老病死,從一而終。這裡咱們不說兩種管理哪種好,但依靠發動機調校達到汽車動力完美合一的爆發性上,

日產的gtr依然在全球無敵,而經過後改的GTR簡直可以說秒殺所有價格的車輛了。

彈射起步GTR可以連續彈射10幾次無損耗,從這點上GTR已經可以秒殺很多同級別車了。

要知道寶馬的連續彈射起步最高記錄也才6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