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式“逼宫”滴滴到底在打什么牌?


“一刀切”式“逼宫”滴滴到底在打什么牌?


滴滴司机奸杀女乘客的事件还在持续的发酵,从交通运输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10部门及相关专家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入驻滴滴这么大的动作来看,这次是真的急了!3个月内连发两起滴滴顺风车司机奸杀女乘客的恶性案件,换做是谁都要坐不住了,滴滴公司也表明了态度,9月8日8月23点至9月15日凌晨5点期间将暂停滴滴打车业务,这将影响出租车、快车、拼车、专车和豪华车业务,也就是说:我们在23点以后不能通过滴滴打车服务叫车回家了。那么问题来了:

今晚没有滴滴!早上车早回家

记者在北京的秋夜,停留在三里屯这个不夜的闹市区,自从滴滴23点以后没车了,黑车司机的好日子就来了。每天一到22点50左右,就开始叫嚣:"今晚没有滴滴!早上车早回家"打黑车成为不夜城夜猫子们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他们再也不能提前叫好车,在嗨了一个晚上之后回到温暖的家中了;除此之外,出租车这个很鸡肋又不挣钱的行业从业者们也仿佛一下子看到了商机,纷纷跟着喊:"一口价、不打表"用来招揽客人,甚至被城管再三驱逐的三蹦子业务也死灰复燃,价格更有甚者高出了出租车的价格,三里屯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一刀切”式“逼宫”滴滴到底在打什么牌?


深夜"叫车"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对于习惯了城市夜生活的人们而言,深夜叫车服务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了,不用再担心没车回家,也不用担心被黑车宰客,更不用担心人身安全问题,让更多出门游荡的红男绿女放心流连于灯红酒绿之间,而滴滴公司对夜间打车业务的"一刀切",切断了他们深夜晚归的途径,让他们成为无家可归的孩子。

如果没有网约车服务的出现,出租车业务不足以支撑城市公共交通繁重的业务量,而深夜更是黑车宰客、拼车杀价的高峰期,滴滴的此次停运行为,终结了乘客和司机双赢的局面,造成了司机没有活干,乘客没有车乘,那么社会的治安问题将会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也许严重程度不亚于司机奸杀女乘客。

滴滴的一刀切是"偷梁换柱"要挟民意

滴滴所谓的整改就是一刀切,这样的做法让很多人觉得有"逼宫"的嫌疑。"车打不到了,出行都成问题,深夜加班和晚归的人们是需要滴滴的"如果不开放滴滴这个出口,为有需求的人提供打车的需求,那么人们如何出行?更多的人关心的问题是:我们不是没了滴滴不行,而是在于如何让出行服务更便捷,更安全,如果这个问题能解决,那么滴滴关停与否又有什么关系?

所以滴滴的此举,是不是有要挟民意的嫌疑,记者也采访了滴滴公司的CEO程维,他说:"滴滴目前是在响应国家的号召,做出一系列整改,包括关停了顺风车业务,虽然短期内会对民众的出行造成不适应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在积极出台其它的辅助政策去缓解这个问题,比如整顿客服、比如出台了一键报警系统,再比如将未来的工作重心发力于共享汽车领域,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等方面,更多的去方便民众出行,同时兼顾安全问题。"

“一刀切”式“逼宫”滴滴到底在打什么牌?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司机实名注册系统

作为滴滴公司的领航者,程维也看到了区块链技术的好处,他们也将该技术应用于滴滴打车APP司机注册环节,在注册时需要司机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在司机的招募要求中,还有明确提示需无暴力犯罪、吸毒记录,无酒驾、毒驾等严重违反交通法规事故的前科。并对接公安系统,对注册司机的信息进行核查,从而去保证未来滴滴其它业务的安全系数。

顺风下线 滴滴新能源战略或腰斩

滴滴顺风车出事下线之后,对滴滴公司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有可能是对新能源战略的一种腰斩,因为顺风车是滴滴公司企业倡导的"共享出行"模式的理想代表。顺风车的理念更符合节能减排、整合车辆资源的目的,与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的本质不约而合。

关闭了顺风车业务,也就意味着新能源战略的难以实施,虽然从经济的角度看,顺风车业务损失的资金在滴滴总收入中大约占据三分之一的营收,还不足以动及根本,但是对于未来公司的整体战略,又将面临一个钱说未来的挑战。

自古逢秋悲寂寥。这个秋天,滴滴注定不好过。作为旁观者,我们期待滴滴有更好的方法解决安全问题吗,便民出行,作为当局者,深夜打车的困境也许会有一天困扰着我们,我们不是不需要滴滴,而是需要一个更安全的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