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漏勺看唐朝皇帝对“吃”的重视

1958年,陕西西安北郊余寨村农民在施工中发现了一把银质漏勺,仔细一看,上面还刻有汉字。这个漏勺经专家鉴定,系唐代光启宫御用漏勺,是皇上及妃子们吃火锅的专用品。

透过漏勺看唐朝皇帝对“吃”的重视

实物拍摄

漏勺上面镌刻的文字是:“光启宫乾符三年正月改造晟镂,一枚重二两三钱叁字”。光启宫,是长安苑中的一个宫殿,据史书记载,黄巢兵败后,曾经将长安城放火焚烧,唯独光启宫幸免于难。这个漏勺就是证实皇帝妃子吃喝玩乐,终日醉生梦死,“吃着火锅唱着歌”的见证之一。

唐朝皇帝对“吃”讲究得苛责。为了吃好、吃俏,他们不惜人力物力、不惧路途遥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真实的写照。吃火锅,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唐朝时火锅又称“暖锅”,用陶瓷制成。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锅”中的“红泥”,即指陶瓷。

唐朝后期,皇帝官员荒淫无度,穷奢极欲,终日歌舞升平,吃喝玩乐,不理政事。“绿蚁新醅酒”的意思是用大米新酿制、尚未过滤的酒。“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老百姓种地没粮吃,被活活饿死,皇帝却用大米来酿酒。黎民百姓饱受苛捐杂税之迫害,食不果腹,民不聊生。地方百姓为寻求活路,纷纷揭竿而起;宫室内部也离心离德,烽烟不断,战争不止。

安史之乱后的百余年间,长安城多次损坏。义军领袖黄巢离开长安时,曾放火焚烧宫室。据《新唐书·黄巢传》记载:“至巢败,方镇兵互入掳掠,火大内,惟含元殿独存,火所不及者,止西内、南内及光启宫而已。”若干年以后,长安城虽有修复,但不久又遭战火焚烧。唐昭宗乾宁三年,即公元896年,李茂贞攻入长安,杀人放火,将宫廷焚烧怠尽。八年以后,也就是公元904年,朱全忠再次打入长安,强制将长安百姓登记造册,迁至洛阳,“自渭浮河而下,连甍号哭,月余不息。”经过这次浩劫,宏伟的长安城被彻底毁灭。一代名城,化为灰烬。

这把漏勺目睹了繁华、经历了战乱,是历史的见证。长眠于地下一千多年后,终见天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