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垃圾“吐”肥料 變廢為寶有高招

“吃”垃圾“吐”肥料 变废为宝有高招

“吃”垃圾“吐”肥料 变废为宝有高招

獅子村村支書鄧樹華在介紹地埋式汙水處理系統。

本報訊 (記者 劉佳 文/圖)爛水果、爛菜葉、殘渣灰塵、廚餘泔水……這些農村常見的垃圾如何處理?近日,丹稜縣建起了首個村級“農村生活垃圾生態處理中心”,對垃圾進行有機處理,製成的有機肥將還田。

2月11日,記者探訪了位於丹稜縣楊場鎮獅子村的“農村生活垃圾生態處理中心”。目前,中心加工點已經修建好,1臺有機垃圾處理自動化設備已經入場,地埋式汙水處理系統已安裝完畢,預計3月份能正式投入運營。

加工點內,由山東中車華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有機垃圾處理設備,將周邊區域運來的可腐爛垃圾(有機垃圾),經過破碎脫水、油水分離、控溫加菌、發酵等工序,製成有機肥,最終可用於農田施肥。油水分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將由汙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廢油則統一回收利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將進行無害化處理。

“農村生活垃圾運來以後,工人們只需要在分揀臺上將垃圾裡的金屬、塑料、玻璃等不能分解的垃圾分揀出來,可腐爛垃圾則投入設備進行處理,最終制成有機肥,也極大地節約了人工成本。”丹稜縣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古維芬介紹說,“一臺有機垃圾處理設備的日處理能力是2噸,投入運行後,如果效果好,我們還計劃增加至3臺,以妥善解決獅子村和周邊3-5個村的生活垃圾問題。”

古維芬透露,以前丹稜縣農村有機垃圾的主要處理途徑是進入沼氣池,但有的地方並沒有使用沼氣的習慣。以獅子村為例,大部分居民都住進了集中聚居點,用上了天然氣,很少養殖生豬,所以當地沼氣池並不常見,生活垃圾如何處理就成了問題。此外,丹稜作為“不知火”“春見”等桔橙的重要產地,當桔橙大量上市時,在丹稜各集配中心、粗加工點,存在大量爛果無法處理的情況。以往商家只能運輸到指定區域集中填埋,進行無害化處理,既浪費資源,又浪費人力物力。

2018年,經過多番考察,丹稜縣啟動了“獅子村生活垃圾分類和就地資源化利用試點項目工程”,投入200餘萬元在獅子村建起了首個“農村生活垃圾生態處理中心”,除了處理農村生活垃圾以外,也可以用於處理農貿市場的爛菜葉,水果集配中心、粗加工點的爛水果。“經過我們的測算,在丹稜佈局5個這樣的農村生活垃圾生態處理中心,就能夠將全縣的爛水果、爛菜葉、廢果皮,以及農村生活垃圾進行有機處理,實現全部就地資源化處理利用。”古維芬說。

“今後,獅子村的農村生活垃圾將全部運送到生態處理中心,通過分揀,對可腐爛垃圾進行發酵處理,製成有機肥,進入我們的果園地,實現循環利用。農村生活垃圾得到妥善處理,確保了周邊環境的乾淨、整潔,讓我們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同時,就近新建的農村生活垃圾生態處理中心,也解決了我們外運垃圾成本過高、費時費力的難題。另外,處理中心主要處理可腐爛垃圾,也將促使村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垃圾分類,方便進行有機處理。”獅子村村支書鄧樹華告訴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