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铭 陕北文化的良心 (作者 王祖文)

何志铭 陕北文化的良心  (作者 王祖文)

何志铭先生和我比较遥远。他是搞电影的,我是搞税收的。别说工作了,就连爱好都差的太远。更何况我们不在一个城市。

但我感觉离他又似乎很近。因为他笔下他镜头中的人物好多又是我关注的对象。我对他的作品的关注他压根不会想到。他在新浪博客上发出的所有文章,我一一认真拜读,而且那种认真劲,别说别人想不到,我想不到,他同样压根想不到。

我在网上看过他的一个发言视频。情动之处,声泪俱下。我就非常震惊。他讲话的大意是面对在陕北大地是走出去的已故的文化大家,他经常夜半三更自问:像他这样的人活在世上有何用啊?我非常受感染,能发出这样的责问,这是一般的文化人能做到的吗?

何志铭 陕北文化的良心  (作者 王祖文)

张子良是陕北文化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先锋人物。我这样的说法连著名散文作家刘成章都予以赞同。何志铭先生为了张子良,又是写文章,又是给子洲政协呼吁建立纪念馆。就连在张子良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他都是最忙碌的人。我感于他对陕北文化的良心,写了《仰望张子良》。

海波有篇文章写到何志铭先生,海波当时在西影厂工作因各种原因出现波折到了看门房的地步,他帮助海波在外面找点挣钱的文字活。别人到门房该和海波聊天聊天。可他每次路过门房自己脸先红了起来,而且非常忸怩。好像造成海波这样的境遇不是有关方面安排的不合适,而是他作为友人感到自责与羞愧。每当看到海波这样的戏谑式的文字,我就感叹何志铭有一种古典人格之美。

海波说何志铭先生是西影文化人尤其是西安的陕北文化名人聚集的地方。这折射出他这个人爱文化人,尤其爱陕北文化人。我感觉也折射出他对陕北文化具有一种天然的属于他自己的良心。

追踪他的镜头,追踪他的文字。我感觉何志铭先生是对陕西与陕北文化具有超级良心的人。这种良心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西影是陕西一张名片,也是他的衣食父母,而大部头的厂志《西影44年》和西影历程唯一的十集纪录片巜大话新西部电影》与巜永远的西影》均出自他手。最早反映作家路遥的纪录片出自他的手,而且为后世保留了唯一珍贵的路遥生动鲜活的生前影像,仅此一条足以让我们以陕北的名义向他致意。目前唯一的一部描写陕人光荣的纪录片《李鼎铭先生》出自他的手。微电影《东方红》、《想起我的男人背地里哭》首次把陕北民歌故事搬上银屏,出自他的手。他的影视作品非常多,可以列出一长串。他不仅用镜头聚焦陕北文化名人,而且用文字聚焦了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不少文化名人。张季鸾、路遥、张子良、张弢、曹谷溪、马治权、王六、贺国丰、刘亚丽,等等。只要在这个社会上有成就有声响的陕北文化人,只要与他有直接或者间接交往的人,他基本都写下了文字。他这样的文字至少有近百篇。他对路遥、张子良这些著名文化人物的文字不止一篇,甚至有多篇。更让我震撼的是他的这些文字未必都是发表在纸媒上的。这就是说他做这些事情,写这些人,做这些文章纯粹是凭着一种情怀做,凭着一种对陕北文化的良心做。别人做这些事情多的是为一种功名,为一种功利做。他就像陕北的农夫大雪天志愿义务清扫大路,他就像陕北的奶妈给别人家的孩子喂养了乳汁自己不图一分钱的回报。

何志铭 陕北文化的良心  (作者 王祖文)

这是一个让人惊讶的时代,我为何志铭先生这样的举动大为惊讶。一个人做出让别人惊讶的事,必然有异于他人的灵魂特质。是什么原因让他有如此克己为人的情怀。我想这已经恐怕超越了光亮的人格,这恐怕超越了古典的人格。而应该有更广阔更深厚更高远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站在一种超越常人的高度,站在一种审视千年陕北来路的角度,站在展望陕北百年未来的角度,他想给陕北的先祖们给陕北的后人们一种交代,一种文化的交代,一种责任的交代,一种精神的交代,一种尊严的交代,一种荣誉的交代。

何志铭先生前年拍摄巜东方红》和巜想起我男人背地里哭》两部陕北民歌微电影。春节刚过,他们全家人去了寒冬的陕北外景地忙碌。俗话说:人生人怕死人。而他们无法照顾西安正要分娩的儿媳和即将出生的孩子。最后影片按期高质量完成,并获得许多奖。何志铭先生是个以艺博命、奋不顾身的导演,他的作品无论大小,都追求在自己的水平内想办法做到极致,他为了电影艺术甚至不顾个人利益或金钱,他最器重的还是做人的诚信、从艺的责任。

何志铭 陕北文化的良心  (作者 王祖文)

何志铭先生导演的纪录片巜李鼎铭先生》,投资协议是三集长度,最后三集很难塑造出李鼎铭先生的形象。完成时在没增加费用的情况下,完成片为八集,这让岀品方大为震惊,说他是个自己贴面的厨子。 世上竟有这样的人?何志铭就是这样,宁可自己吃亏,也不做不利于别人或朋友们的事。他的光彩举动,对陕北文化而言,实在是大幸!

在陕北他最尊重老者和贫者,往往是菩萨心肠,见穷人就伤心,尽他所能给了帮忙,惠万年陕北道情艺人,生活困苦,何志铭每次见到他,借握手之机塞给他五十或一百元。

细细品味他的这种举动,我感觉他的精神指向与价值指向就是对陕北文化,陕北情怀的一种抓紧分分秒秒的交代,深究下去就是他对陕北的黄土地,他对陕北的文化,他对陕北的民众有一种特殊的良心。他为什么具有这么一种特殊的良心呢?核心是与他克己为人有关,与他对陕北家乡的超爱有关。那么不妨再进行更深的追问: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大格局大境界大情怀呢?我想,最根本的是在他心目中澎湃着一个天地间大写的主体意识鲜明的人。这个人不断在他的心目中灵魂中挺立着。他想通过做这些事情让陕北发展的更健康更科学更文化一些,他想让曾经的苦难困难艰难永远远离黄土地,他想让他用笔与镜头提纯的优质文化美丽精神更好地滋养更多的当代人。

我们在黄土地上经常行走,会发现太多太多的坟头。百年后,千年后,有几个坟头下面的人能留在人们的心中?但一些文化闪亮精神闪亮的人还就是留在了后人的心目中。何志铭先生所做的事的意义不言自明。且不说这些社会星空中的光亮人物对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响与激励作用了,单就何志铭先生早已经退休的人日日夜夜孜孜不倦做在世俗人看来没有多少物质实惠的事情,这种精神,这种情怀,这种责任,这种追求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能不感动吗?

为了陕北文化,为了陕北文化杰出人物,他吃了多少外人不知道的苦,受了外人多少不知道的罪?这个只有他知道,天知道,地知道。

为了再现陕北文化名人的光彩,他用了多少艺术匠心,动了多少艺术心思,调动了多少人生与艺术的库存,牺牲了多少个人的时间精力甚至财物,这个只有他知道,天知道,地知道。

他给路遥拍摄电视片时,与路遥一道下煤矿。他为了拍出路遥的风采,连路遥穿什么衣服都精心思量。他拍摄《李鼎铭先生》时,大腊月过年在陕北乡下风雪弥漫中抢拍雪景。应该有七八十人的剧组,只有十一二人硬扛,每天繁杂准备工作到深夜,天快亮才发出拍摄通知单,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觉,往往在工作间隙悄悄眯一会儿。拍影视是个苦差事,他放下西安舒适的生活,每天从一大早忙活到深夜,人匹马伕,喊叫奔走在陕北冬天的户外,爬山涉水,餐风露宿,尘土满面。那些明星们有房车有保镖,他不好好享受生活,花甲之年竟还这样折腾自己到底为啥?

一个经常做好事做善事做光彩文化事的人家乡人心中是有数的。

有感于此,我说何志铭先生不仅对陕北文化具有良心,而且是少有的良心,更是金子般的良心。

何志铭先生是一个低调的长期为他人光亮服务的低调人,他对陕北文化的用镜头抢救式的独特贡献非常独特。有感于此。我为他写下这样的文字。

我们理应以陕北文化的名义向他表示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