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北30公里,明朝古廟壁畫中描繪的“人神大戰”的大祕密

永樂皇帝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取得皇位,隨後遷都北京,從此開創了明朝天子戍邊的壯闊歷史。定都北京之後,朱棣把皇陵修在了京北昌平州,在皇陵北30公里外,為了防止皇陵被元兵襲擾,更為了北京的安全,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朱棣下聖旨設立了一個縣,為了寄託永樂皇帝祈求平安的心願,取《尚書》“其寧惟永”之寓意。朱棣把這座小縣城命名為“永寧”,從此,永寧城開啟了長達246年的作為縣治的歷史。

皇陵正北,大明前哨決定了永寧的軍事特色

由於位於明朝國門之下,從建成起,永寧縣就擔負了拱衛皇陵、都城的獨特作用。永寧縣內與其他州縣最大的不同就是隨處可見具有軍事背景的設施,除了軍事設置之外,還建設了大量供官兵祭拜的廟宇,由於明朝已經熟練使用火藥,火神廟也成為了永寧縣主要祭祀的廟宇,並且把火神與旗纛之神共同祭祀。(大軍出征時需要隆重祭祀軍旗儀式(祭旗))。

十三陵北30公里,明朝古廟壁畫中描繪的“人神大戰”的大秘密

火神助攻,與明朝軍隊“協同作戰”的場面

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軍旗歷來被看作全軍的靈魂,為了祈求出徵大捷,在中國古代的軍事活動當中,無論是出征、班師回朝乃至是訓練,都會行祭旗禮。因此,通常在大軍教場附近,會根據實際需要修建用於祭祀旗纛(音導)之神的旗纛廟。《明史》卷五十中就有“洪武元年,禮官奏:軍行旗纛所當祭者,旗謂牙旗”的記載。

城北小廟,描繪了人神大戰的大秘密

永寧火神廟裡除了鮮明的軍事特色,還在教場旁火神廟的牆壁上生動了描繪了一場天界眾神協助人間軍隊作戰,勝利凱旋的壁畫。

在昔日的永寧縣教場旁,有一座破敗的小廟,原本被認定為清代建築,隨著人們對廟宇壁畫的解讀,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座小廟的建築時間應該是在明朝,而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這座火神廟東西山牆上保存完整的壁畫。也正是這兩面牆上的壁畫,把小廟的建造時間提前了近200年曆史。

十三陵北30公里,明朝古廟壁畫中描繪的“人神大戰”的大秘密

火神廟壁畫中的明朝軍隊

火神廟東西山牆上完整的保存了兩鋪軍試題材的壁畫,東側為征戰內容,畫面生動飽滿,描繪了身穿明朝軍隊服飾的軍兵在雷公、火神等天界眾神的幫助下與身穿遊牧民族服飾的對手展開徵戰的內容,除了生動描繪了包括火德真君、雷公在內的眾神以火助攻的內容外,還以寫實的手法展現了明朝軍隊使用火銃射擊對手的場面。

十三陵北30公里,明朝古廟壁畫中描繪的“人神大戰”的大秘密

南方三氣火德星君正神之職羅宣

與此同時,在征戰題材的壁畫中,還對明朝軍隊根據不同武器的特性進行合理佈陣的場面進行了寫實描繪。在壁畫中,天神之下的明軍自前向後,依次使用火銃、弓箭、盤龍棍、刀、盾牌組合,最後使用長槍和短刀。

十三陵北30公里,明朝古廟壁畫中描繪的“人神大戰”的大秘密

使用火銃的明軍

在壁畫的佈局上,除了下半部的寫實之外,還充分發揮了明代畫師的想象力與美好期望,即希望在每一次出征中都能夠得到天神的幫助,旗開得勝,凱旋歸來。在征戰、凱旋兩部分壁畫中,畫師都誇張的描繪了雷公、火德真君等能夠對戰爭起到幫助的天神威武、英勇的形象。

十三陵北30公里,明朝古廟壁畫中描繪的“人神大戰”的大秘密

征戰圖中天神、明軍“協同作戰”

永寧火神廟在生動描繪了祈求勝利的願望外,還大量保存了來自明朝的歷史信息。首先,永寧火神廟生動刻畫了明朝邊塞地區對火神的崇拜,無論是火德真君的令旗,還是雷公的法器,都盡其所能的最大程度參照中國傳統神話體系內的標準進行描繪。

壁畫內的神仙人物通過外貌、裝束或者法器就能夠分辨出各自的身份。

十三陵北30公里,明朝古廟壁畫中描繪的“人神大戰”的大秘密

雷公手中的法器

“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顫,而爪更厲,左手執楔,右手執槌,作欲擊狀。自頂至傍,環懸連鼓五個,左右盤躡一鼓,稱曰雷公江天君。”

《集說詮真》 中對雷公的描述

十三陵北30公里,明朝古廟壁畫中描繪的“人神大戰”的大秘密

使用火銃的明軍

不僅如此,在火神廟壁畫中,對明朝軍隊所使用的的武器、旗幟以及得勝之後所使用的樂器的描繪也保存了大量的歷史信息。但是,由於歷史的久遠,壁畫中包括明軍使用的武器、樂器等細節儘管被專業人員深入研究,由於缺少實物等原因,壁畫中的諸多細節仍然需要更多的有識之士去研究、破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