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該為清朝狀元,可慈禧嫌他名字難聽不要,結果他成國民主席

從盤古開天地再到人們飛上天際,歷史記載了人類在時間長河中的一個又一個腳印。從二維世界到三維世界再到所暢想的四維世界,人類歷史的發展是緩慢的,但是也是迅速的。遠古文明的步伐從非洲大陸跨越千萬裡走到這裡,在世界上留下了四個文明至今只剩一個依舊前行。歷史的車輪滾滾帶來每一個生命,請來每個時代的名人講述屬於他們的事蹟,然後留給後人審評與追憶。歷史是博大的又有幾分小氣,從來不會精心排序,只會一股腦全部打包處理。把不知名的小人物的歷史放進粉碎機,再把名人大事的歷史放進都塞玻璃櫃裡,讓後人去慢慢處理。歷史是有趣的,又是枯燥的,就像大河滾滾看上去沒半點吸引力,但是河底的泥濘裡卻藏著黃金。這就是歷史的美妙。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一起去看歷史上的明星,聽一聽他們的事蹟,看一看歷史上的大事情。

譚延闓是清朝到民國時期的著名人物,或許大家沒聽過他的名字,但蔣介石和宋美齡兩人就是他介紹認識的,後來“中美結合”他也算是媒人,當然這是譚延闓晚年的事蹟,其實他早年的故事更頗具傳奇色彩。

譚延闓的父親叫譚鍾麟,是清朝的兩廣總督,娶了許多為妻妾,而譚延闓並非嫡子,他是父親的妾所生,按照當時的封建禮教,一家人吃飯時只有正妻可以坐下吃,譚延闓的母親都是站著吃的,母親常對譚延闓說:“要努力讀書,將來做一番事業,你們為家族爭光了,我在譚家吃苦也值得了。”

他本該為清朝狀元,可慈禧嫌他名字難聽不要,結果他成國民主席


譚延闓受到母親的教誨,果然奮力讀書,從小他成績優異,13歲便考中了秀才,22歲便考中了舉人,24歲在鄉試中排名第一,在殿試中以二甲的成績獲得進士,譚延闓發奮讀書光耀門楣,從此他父親終於宣佈:李氏夫人(譚延闓之母)可以入正廳就座用膳了。

根據《明清進士碑錄索引》中的記載,譚延闓本可以稱為清朝狀元,因為他寫字很漂亮,深得慈禧太后的垂青,可是由於他的名字出了問題,最終跟狀元失之交臂,原來在光緒三十年,譚延闓考中甲辰恩科二甲第三十五名進士,極有可能稱為狀元,可惜是慈禧負責最終拍板。

他本該為清朝狀元,可慈禧嫌他名字難聽不要,結果他成國民主席


慈禧看到譚延闓的資料,正要下筆點他為狀元,可是卻發現他是湖南人,而且又是姓譚,要知道在戊戌變法中恰好有個叫譚嗣同的“亂臣賊子”被誅殺,譚延闓又被譚嗣同是老鄉,慈禧便懷疑他們是不是有關係,最終因為譚延闓姓“譚”,慈禧沒讓他做狀元。

最終慈禧改換劉春霖為狀元,看到劉春霖的名字,慈禧便對大臣們說道:“今歲天下大旱,舉國焦慮,春霖乃春風化雨,普降甘霖之意;而肅寧則預兆大清肅靖安寧,此有大吉兆之人呀。” 於是劉春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你看看慈禧,選狀元不看才能看名字,清朝在她的統治下,不滅亡都難了。

他本該為清朝狀元,可慈禧嫌他名字難聽不要,結果他成國民主席


譚延闓雖然沒當上狀元,但清朝讓他擔任了編修官,後來清朝滅亡,他便返回湖南辦學了。後來袁世凱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任命譚延闓為湖南都督,不過後來他反袁參與了護國運動,袁世凱死後,他投奔了孫中山,成為湖南省省長兼湘軍總司令。

接下來的幾年裡,譚延闓在政途一路亮綠燈,1924年成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25年成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1926年成為廣州國民政府主席,1927年成為國民黨中常委,1928年2月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達到了他一生政途的頂峰。

他本該為清朝狀元,可慈禧嫌他名字難聽不要,結果他成國民主席


當初慈禧不給譚延闓當狀元,最後他竟然成了國民主席,他最終取得的成績,也算狠狠的扇了慈禧一巴掌,可惜慈禧這時候已經死了,恰好譚延闓當主席這一年,慈禧的墓就被孫殿英給挖了,巧合?

聽歷史,憶歷史,品歷史,看完上述事情,大家有沒有什麼想法呢?對於歷史有沒有什麼新認識呢?歷史是屬於所有人的歷史,但是真正能夠在歷史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的人並不多,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名垂青史的人是困難的!但是不能成為歷史名人也不必遺憾,因為本本分分、安安心心過日子也是一種樂趣不是嗎?畢竟人紅是非也多嘛!有時候愚昧的快樂總比聰明的煩惱要好上許多倍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