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智能养猪,阿网“云养猪”,网易“味央猪”,刘永好该怎么办

“不会养猪的互联网公司不是好的科技公司”。

网易是互联网公司养猪的先驱,不过一直听到楼梯响,没有见到人下来。网易的猪肉,去年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亮过相,直到今年才正式上市,但每斤80元的天价,谈不上改造了传统养猪行业,反而大幅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京东智能养猪,阿网“云养猪”,网易“味央猪”,刘永好该怎么办

网易未央猪的价格高得离谱

提供更多、更优质、更便宜的猪肉,才能颠覆养猪产业。这一点,阿里巴巴和京东显然要比网易高明。

阿里“云养猪”,听起来玄妙,其实原理并不复杂。它是利用摄像头、麦克风、温度传感器等硬件,达到实时监控生猪养殖情况的目标,让生猪整个养殖过程数据化。这些技术的运用可以解决大型养殖场的很多问题:比如一个母猪场,小猪数量众多,单靠人很难及时发现小猪被压的情况,但阿里的这套技术可以。还有疫情、病情监测,通过对小猪或者母猪的行为(步态、进食量等)分析,也是不难做到的。

京东智能养猪,阿网“云养猪”,网易“味央猪”,刘永好该怎么办

阿里云养猪的刷墙广告也是很魔性了

京东的逻辑和阿里很相似。阿里养猪有ET大脑(阿里的云解决方案),京东的方案叫“神农大脑”,也是运用一系列的物联网设备、通过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3D农业级摄像头等,实现对养殖的无缝检测。

按照京东自己的说法,这套方法,能够让大中型养殖企业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节省饲料8-10%,缩短出栏时间5-8天。据不完全统计,如果整个中国养殖业应用这一解决方案,每年至少可以降低行业成本500亿元。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纷纷要去养猪呢?这里有三层逻辑。

  1. 一是互联网红利已经消失,能抢的消费者都抢完了,接下来必须往产业上游加以改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互联网。通过改造生产环节,降低生产环节成本,互联网企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低价的产品,守住自己的地盘。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养猪被改造,以后可能是养鸡、种苹果、养牛等行业一一被改造。
  2. 二是,技术的进步为互联网企业改造养猪行业提供了可能性。传感器价格变得很低,可以大规模使用;5G时代即将来临,意味着物联网时代也即将到来,设备与设备相互连通成为可能;还有人脸识别等AI算法的进步、云计算、大数据等解决方案变得更加成,改造传统行业的时机已经来临。
  3. 为什么是去改造养猪行业,而不是去养牛、养羊,甚至种粮食?所以第三层逻辑在于,猪肉是中国最大类肉类消费品,需求稳定且规模巨大且价格高,市场足够大但成本很高(中国养一头猪的成本等于美国两头),有很大的成本压缩空间,当然也意味着只要有一点点成本控制的进步,就是很丰厚的利润回报。

当然,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他们都不会直接养猪,而只是提供养猪场的解决方案,属于技术输出,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数据。以后的养猪场,有可能成为他们附庸,新形式的“代工厂”。留给刘永好们的时间,其实不多了。

看懂财经新闻,看懂这个时代,敬请关注“孔方财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