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民营企业有希望|见证

刘永好:民营企业有希望|见证

刘永好

生于1951年,四川成都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1982年,他和三位兄长辞职创业,在农村养鹌鹑、做饲料。1995年,刘氏四兄弟分开发展。刘永好组建新希望集团,成就了一个横跨饲料、养殖、乳业、金融、地产等多领域的大型农业产业集团。创业36年,他始终专注农业,希望打造世界级农牧业龙头企业,培养现代化农业人才。

80年代初,刘永好四兄弟在四川新津县是出了名的人物。他们都在不错的单位上班,却先后打破了铁饭碗。本来他们合计着要办一家电子工厂,连厂名都起好了,也研制了第一款产品,可最终却碰了壁。

刘永好:“当年我们设计了一个音响,准备办个电子工厂,结果被枪毙了,因为我们的公社书记说,你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过确实太早了,才1980年,没办法。”

刘永好:民营企业有希望|见证

站在1982年10月创立的成都市新津县育新良种场门前,刘家兄弟以1000元开启了创业之路。

打破铁饭碗,养鹌鹑养出了新天地

当时,农田已经分包到户,养殖业开始露出发展苗头。四兄弟合计,卖了手表自行车等值钱家当,凑了1000多块钱,决定到农村找出路。

刘永好:“我们发现农村开始有专业户了,开始通过养鸡、养猪、养鹌鹑来做专业户了,既然城市产业不让做,农村产业可以做,同时我们也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调研,发现种蔬菜,养鹌鹑、养猪、养鸡是可以做的。”

人说鹌鹑是“下金蛋的鸟”,产蛋率高,又容易大规模养殖,四兄弟在农业技术和无线电上各有所长,干事业又很拼命,很快在鹌鹑养殖上赚了钱,1983年底就买了台14英寸的彩电,让乡亲邻里羡慕不已。

刘永好:民营企业有希望|见证

从扎鹌鹑笼子、试验饲料、研发电孵设备、开辟全国的销售渠道,直到成为一个行业标准,刘氏兄弟从鹌鹑养殖中实现了第一次资产积累。

刘永好:“我们发觉鹌鹑是一个很好的路子,于是乎我们就开始大规模养殖鹌鹑,带动全县,最多的时候养了上千万只鹌鹑。”

在把新津县变成鹌鹑养殖基地后,他们又敏锐地开辟了饲料工厂,起名“希望”。“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助”,这句刘永好在家泡脚时想出来的广告语铺天盖地出现在四川的广播电视里。这些刷在农村房屋上的黄底红字甚至变成了川西农村的一道风景。

刘永好:民营企业有希望|见证

1987年9月,刘氏兄弟自主研发出“希望一号”乳猪配方饲料,这是中国第一个国产乳猪饲料,它完全由国内技术人员研发、国产设备生产,而且价格完全市场化。

挫折中“悄悄地干”等来了好时机

刘家兄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靠产业发展完成千万级资本积累的家族,却在80年代末遇到了难迈的坎儿。当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数量急速下降。

刘永好:“以前很多好办的事不好干了,招工人家也不来了,买东西也很麻烦,到处都说你走资本主义道路,我们想是不是国家不允许做民营企业了?我和我三哥一块去找到我们县委书记,我们县委书记想了一阵,我觉得你们在农村通过养鸡、养鹌鹑做发展,不应该有什么大问题,你们悄悄去干吧。我们回去悄悄的干,坚持下来。”

这一坚持就到了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姓“资”姓“社”的争论日渐平息。这对刘永好来说,真是一个超速发展的好时机。

刘永好:“这个时候我们信心满满,所谓的九二派有很大一批人又下海。我们乘胜前进,在全国各地通过兼并收购,组建了二三十家新工厂,新希望集团是全国第一家私营企业集团。1995 年,国家工商局评中国私营企业500强,我们成为第一位,一个大铜牌,今天都还摆在那儿。”

刘永好:民营企业有希望|见证

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这是十四大带给刘氏兄弟的重要信号,他们开始顺势而为,走向全国,不断壮大,从一个工厂变成了一个集团,1995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私营企业“第一位”。

“私营企业有希望”

1993年,刘永好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发言。他的标题“私营企业有希望”刚念出口,台下就爆发出热烈掌声。

刘永好:“有的领导说,现在你讲私营企业是不是太敏感了,我说这是我自己的感触和体会,我们私营企业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和参与者,我们私营企业应该跟国有企业一样,是国家的建设者,他说再请示一下,最后他请示了,上面的领导说发展是硬道理。我没想到这个发言受到广泛的认同,两会新闻中心还专门安排做了一个专场。”

刘永好:民营企业有希望|见证

1993年3月,在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上,刘永好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作为新经济成分的代表,作了《私营企业有希望》的大会发言。

“实体经济是什么?是农产业,是工业的制造业”

36年前的阴差阳错,让喜欢机械和电子的刘永好一头扎进了农业领域并逐渐形成了他的农业产业帝国。到今天,他所创立的新希望集团已经把业务拓展到全国及海外35个国家。在开发农业产业的同时,他在乳业、金融等领域全面开花,并多有斩获。但是,集团80%以上的业务,始终与农产业相关。

刘永好:民营企业有希望|见证

1998年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876)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新希望开始从单一的饲料产业逐步向上下游延伸,成为大型农牧业民营集团企业。

刘永好:“实体经济是什么?是农产业,是工业的制造业。我们那么多的肉、蛋、奶、蔬菜、水果,是靠农业最基础的实体经济提供的。做农产业,很多人都认为很土,特别是最开始的时候确实又穷,收益并不高,而且又比较累,也比较脏。但是我们已经选择做农业,我们得坚持下去。”

刘永好:民营企业有希望|见证

1997年前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实施跨国农业投资经营的条件日益成熟。1999年,新希望第一家海外工厂在越南胡志明市正式建成投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民营企业的机遇

坚韧不拔,能吃苦,善于处理和市场的关系、朋友的关系、竞争对手的关系,刘永好认为这是他们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优势。而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更精通高科技、大数据,新希望的创新就在于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的嫁接。

刘永好:“在新的格局下,由这些年轻人他们率领,跟互联网结合的现代农业,我也成立了一些平台来支持他们。我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我有政府、金融机构和市场的信任,我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能力,我有怎么样跟市场交往的这些积累。我把我们的这些优势,向我们平台上的这些企业,给它赋能,通过新的创新和变革,在新经济领域做新的发展。”

刘永好:民营企业有希望|见证

刘永好接受央广记者李欣采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耕农产业多年,刘永好认为,这既是当下农村、农民的机遇,也是民营企业的机遇。要走现代农业产业化路子,就要吸引更多有现代农技知识的人到农村去。

刘永好:“要有人。乡村振兴才能够真正实施,我们要用五年时间培训和帮助10万个新型农场主,新型农民和乡村技术人员,现在全方位启动了,我希望能够每年培训两万个这样的新型农民和乡村技术人员,成为我们新型农场主,成为我们新型现代农业的佼佼者。我们把建设世界级农牧企业和乡村振兴的大战略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新方向。”

刘永好:民营企业有希望|见证

几年前,刘永言、刘永行、陈育新(刘永美)、刘永好、刘永红兄妹五人重聚新津希望饲料厂。

见证者说

“国家改革开放40年了,我见证了我们一代民营企业的成长、进步和发展,也见证了我们一代农民收入的提升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作为一个现代农业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我们将会跟农民朋友一块,跟我们涉农的企业一道,跟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一道,为中国现代农业的振兴和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刘永好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在这场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的伟大变革中,有多少波澜壮阔的征程,有多少值得铭记的时刻?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踏着40年历史轨迹,寻访到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记录他们的回忆、思考和展望。


《见证》

本期内容

总监制:蔡小林

总策划:高岩、魏漫伦

审稿:刘黎

记者:李欣

音频制作:王敏

旁白:郭静、智鹏

视频审稿:王磊

摄影摄像:鲍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