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图鉴-碧冬茄


碧冬茄,矮牵牛. 茄科 Solanaceae, 碧冬茄屬 Petunia



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株被腺毛。叶具短柄或近无柄,卵形,全缘,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至楔形,长3-8厘米,宽1.5-4.5厘米,侧脉每边5-7条,不明显,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3-5厘米,花萼5深裂,裂片线形,长约1-1.5厘米,宽约3.5毫米,先端钝,果时宿存,几乎不增大;花冠白色或紫堇色,具各种条纹,漏斗状,长5-7厘米,自基部向上渐扩大,檐部开展,5浅裂;

雄蕊4长1短,不外露;花柱稍长于雄蕊,柱头膨大。蒴果圆锥状,长约1厘米,2瓣裂,每裂瓣的顶端又作2浅裂。种子极小,近球形,外面有网纹。直径约0.5毫米。褐色。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原产南美洲。 我国各城市普遍栽培。 【药用部位】以种子入药。中药名: 碧冬茄。

【采收加工】果实成熟时采收,打下种子,晒干。 【性味功能】破气,杀虫。

【主治用法】用于腹水,腹胀便秘,蛔虫病。用量6-9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