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一座开国将军墓,考古队挖到一半慌忙撤出,请当地驻军来救命

导读:固原县地处西北,是宁夏自治区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县之一,全年干旱少雨,全县的农业生产基本靠天吃饭。出了县城,向南走不远,就会在一望无际的农田中,见到很多高大的土堆。自古至今,这些高达的土丘一直矗立在田野中,没有人能够说明它们的来历。

宁夏一座开国将军墓,考古队挖到一半慌忙撤出,请当地驻军来救命

上世纪八十年代,固原县文物部门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工作,县城南郊的这些大土堆引起了考古队的注意,经过初步勘探,确定这些大土丘是一处古代墓葬群。由于千百年来不断的农业耕种,这些土堆都不同程度的遭到了破坏,一些比较严重的甚至已经残留不到三分之一。鉴于这种情况,考古队决定对封土最大的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1983年9月,考古队正式对编号为1号的大墓进行发掘,前期勘探已经确认这座大墓是一座斜坡墓道土洞式墓,并有数个天井,这说明这座大墓的等级非同一般,墓主人很可能是王公显贵。

宁夏一座开国将军墓,考古队挖到一半慌忙撤出,请当地驻军来救命

墓道和天井的清理发掘非常顺利,在当地民工的帮助下,考古队很快将墓道清理出来。在挖掘的第七天,考古队领队还发现,在墓道墙壁上有很多脱落的彩色泥土,这让他兴奋异常,难道这座是一座带有壁画的大墓?他立刻将这个发现上报到了省里,并请求专家支援。

专家赶到之后,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座大型的南北朝时期贵族壁画墓,为了更好的保护壁画,考古队只能将墓道中的壁画裁切下来,一共有20块保存完好的壁画,被运到博物馆保存。

宁夏一座开国将军墓,考古队挖到一半慌忙撤出,请当地驻军来救命

古墓虽然历史上曾多次被盗,但经过一个多月的清理,考古队还是在墓中发现一千余件文物,包括金银器、铜铁器、玉器等。最让考古队震惊的是,在古墓后室的一个角落曾经发生过塌方,因此有两件国宝文物未被盗墓贼发现,它们就是:“鎏金银壶”和“玻璃碗”。

宁夏一座开国将军墓,考古队挖到一半慌忙撤出,请当地驻军来救命

除了这些文物之外,在墓室中还出土两盒墓志,通过对上面文字的解读,考古队确认这座大墓是李贤与妻子的合葬墓。其中一盒墓志盖上刻有“大周柱国河西公墓铭”,说明墓主李贤生前身居高位,是北周的上柱国。

在《北史》《周书》《隋书》等史书中,对李贤都有专门的记载。李贤是北周开国功臣,官至北周“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原、秦、渭、灵等十州诸军事之职,进爵“河西桓公”。专家介绍说,像李贤墓这样有明确纪念的北朝墓葬,国内发现很少,对于研究魏晋南北朝的葬制、历史有很重要的意义。

宁夏一座开国将军墓,考古队挖到一半慌忙撤出,请当地驻军来救命

对于这次考古发掘,除了发现珍贵的国宝文物之外,一次意外遇险最让考古队员赶到害怕,现在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当时考古队清理完墓道和天井之后,正在准备打开距地面10米深的墓门时,最后一个天井和墓门的连接处发生了大规模坍塌,当时考古队20多人全被埋在了土里,幸好考古队领队及时发现,组织救援将人挖了出来,才没有人死亡,只是几名女队员受伤。

塌方发生之后,考古队立刻向当地军区请求支援,军分区听说情况后,派遣一个汽车班连夜送来了一车木板,这可谓雪中送炭,解决了考古队的燃眉之急。考古人员用木板在墓道、过洞、天井内搭起了支撑木架,才顺利将墓葬清理完成。

参考文献:《李贤墓考古发掘报告》、《北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