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創新”鍛造高質量發展“硬核”

春節前夕,黨工委、管委會隆重召開“創新園區”建設部署動員大會,拉開了以產業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序幕。

訪談:“創新”鍛造高質量發展“硬核”

節後上班第一天,記者就此專訪了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數據資源局(科技創新辦公室、知識產權服務辦公室)局長(主任)李六如。

記者:“創新園區”建設是踐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

李六如:是的,“創新園區”建設是經開區建設現代產業園區,奮力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的具體實踐之一。

訪談:“創新”鍛造高質量發展“硬核”

創新園區建設是經開區“五個園區(特色園區、智慧園區、創新園區、幸福園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的核心支撐。

以“創新園區”為載體,今年起,經開區將全力推進以產業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 著力提升產業技術實力,
  • 著力深挖創新資源潛力,
  • 著力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 著力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推動產業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探路領跑。

記者:能否介紹下“創新園區”的整體框架?

李六如:總的來說,“創新園區”建設必須堅持產業引領,轉換動能。

牢固樹立“工業立區、產業強區”鮮明導向,一手抓主導產業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形成具有核心技術和市場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訪談:“創新”鍛造高質量發展“硬核”

堅持創新驅動,重點突破。

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聚焦經開區產業體系的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下大力氣突破一批“卡脖子”的核心技術,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

堅持搭建平臺,整合資源。

突出實體虛擬融合,集聚要素、支撐產業,謀劃創新發展新模式、新路徑,開拓發展新境界、新引擎,形成一批具有探索性、引領性的平臺建設成果。

堅持協同推進,融合發展。

統籌產業、空間、要素三大結構,將創新園區與特色園區、智慧園區、綠色園區建設有機結合,打造特色創新集群,提升土地產出率、智能製造普及率、資源循環利用率。

記者:圍繞“創新園區”建設,經開區將實施“四大工程”?

李六如:是的,

創新園區建設任務主要包括高端產業培育工程、創新主體培育工程、高端平臺建設工程、創新環境優化工程“四大工程”,具體包括11個分項,每項工程都有具體規劃、目標和願景。

訪談:“創新”鍛造高質量發展“硬核”

記者:比如說高端產業培育工程。

李六如:圍繞高端產業培育工程,我們將著重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新地標。

圍繞構建“4+2”現代產業體系,制定產業培育系列三年行動計劃,打造具有創新示範和帶動輻射作用的特色產業集群。

訪談:“創新”鍛造高質量發展“硬核”
  • 聚焦高端裝備、機器人、精密製造、智能集成四大領域,加速向世界工程裝備製造之城邁進;
  • 聚焦光伏單晶新技術、薄膜電池、氧化物燃料電池等新領域,加快向世界級新能源基地飛躍。
  • 聚焦半導體級晶硅、材料設備、封裝測試、下游應用及第三代半導體,打造國家級集成電路及ICT產業新高地。
  • 聚焦生物製藥、化學藥物製劑、高端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建設淮海經濟區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基地。
訪談:“創新”鍛造高質量發展“硬核”

打造“四新經濟”和現代服務業新高地。

加快推進徐工信息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研發中心、中科曙光大數據中心、淮海國際跨境電商產業園、螞蟻金服徐州數字信用金融生態城等平臺,大力招引“四新經濟”項目入駐,

申創國家工業互聯網產業基地、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構建立足徐州、輻射淮海經濟區、具有鮮明特色的四新經濟發展體系。

記者:請介紹下創新主體培育工程。

李六如:圍繞創新主體培育工程,我們重點將招大育強增加源頭供給。

引導科技小巨人企業開展集成創新、管理創新,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投入、打造新產品,形成以6家創新型領軍企業、3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為引領,300家科技型後備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的創新企業集群。

大力招引技術水平高、發展前景好的技術密集型項目,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引鳳”計劃等。

訪談:“創新”鍛造高質量發展“硬核”

內涵發展促進轉型升級。

引導一批傳統工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取得核心知識產權,推動傳統工業企業向綠色、節能、高端轉型發展。

到2021年,傳統工業企業通過技術改造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家以上,新增“智能工廠”5家以上、“智能車間”10家以上、“首臺套”15個以上,創建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區。

訪談:“創新”鍛造高質量發展“硬核”

自主創新強化機構建設。

加快“一站三中心”建設,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申報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實現重點行業全覆蓋;

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全面建設省級研發機構,支持中小企業立足實際建設研發機構,向“專、精、特、優”方向發展。

到2021年,建成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2家、省級50家,實現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全覆蓋。

記者:請介紹下高端平臺建設工程。

李六如:高端平臺建設主要包括強化大院大所合作平臺建設。

推廣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道路工程技術與裝備研究所、半導體材料聯合創新中心建設方式,加快推進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東南大學等國內外大院大所的全面戰略合作;

訪談:“創新”鍛造高質量發展“硬核”

著力建設一批中科系合作平臺,鼓勵企業聯合大院大所爭創國家產業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

訪談:“創新”鍛造高質量發展“硬核”

強化公共基礎服務平臺建設。

推動國家工程機械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江蘇省特種機器人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維康創新藥臨床前評測中心等一批公共基礎服務項目建成運營;

鼓勵高端工程機械智能製造重點實驗室、硅基電子材料重點實驗室等重點企業研發機構的儀器設備、文獻資料等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提升企業科技創新效率。

訪談:“創新”鍛造高質量發展“硬核”

強化創新創業特色平臺建設。

依託楊山科技創新谷、新微半導體加速器、東湖醫學產業園等“2030”特色園區建設,按照“專業化發展、差異化佈局”的原則,完善孵化功能,形成涵蓋“4+2”產業的創新創業特色平臺體系。

到2021年,創建國家級孵化器1家、眾創空間2家,省級孵化器4家、眾創空間5家。

記者:創新環境優化工程怎麼抓?

李六如:創新環境優化工程主要包括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進一步強化財政投入力度,促進政府引導性投入穩步增長。

每年由區財政統籌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重點對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高層次人才引進、知識產權創造等進行獎補。

訪談:“創新”鍛造高質量發展“硬核”

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精心打造“融匯金龍湖”金融服務平臺,搭建企業和金融機構對接合作橋樑;

建立“碼上徐州”平臺,為企業融資提供高效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務。支持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到2021年,引進各類新型金融機構50家以上,創新型企業獲科技貸款2億元以上,IPO上市企業6家以上。

訪談:“創新”鍛造高質量發展“硬核”

強化人才支撐作用。

以“4+2”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大力實施金龍湖緊缺型人才引進計劃、金龍湖精英提升計劃,著力引進一批既有科研能力又有產業化經驗的高層次人才,創建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專家服務基地。

到2021年,引進和培領軍人才20名以上、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5個以上、複合型人才100名以上,科技型企業科技人員佔當年在職員工的比重達到10%以上。

記者:通過3年的建設,“創新園區”將達到怎樣的願景?

李六如:是的,這是我們的願景和目標。我們希望通過”四大工程”的實施,

到2021年,經開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16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85%以上,

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達到5%以上,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0件以上,累計PCT專利申請達到150件以上,高層次人才突破1000人。

訪談:“創新”鍛造高質量發展“硬核”

“1020”目標能夠實現,即利用三年時間,建設10個左右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行的大院大所合作平臺,創建20個左右開放型、創新型、生態型“國字號”平臺,建成產業高端、平臺一流、政策優厚的創新園區。

來自:金龍湖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