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梁想自立為王,多虧了這個人的勸阻,才沒有重蹈前人的悲劇

造反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秦末東陽縣吏陳嬰被東陽縣的子弟們擁立為王的時候,陳嬰就作出了十分明確的判斷,不同意。要說陳嬰的母親也是一位十分明智的女性,她也沒有被這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所砸昏,而是勸說自己的兒子:你本來就沒有稱王的命,在這樣的亂世,能存得性命已經不容易,不如另外擁戴一個人稱王,你來輔佐他。這樣不做出頭的靶子,成功了可以封侯拜相,失敗了也不至於丟掉性命。後來陳嬰還真聽從母親的話,將自己的部隊歸順了項梁,後來陳嬰果然在戰爭中得以保全,並因為擁立之功,實現了自己封侯拜相的目標。

項梁想自立為王,多虧了這個人的勸阻,才沒有重蹈前人的悲劇

陳嬰的故事就說明,亂世稱王的誘惑力雖然大,然而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拿著茅草當令箭,想稱王那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稱王的本領。楚假王景駒是因為沒有實力,卻妄然稱王落得身死被滅的下場的。當初項梁滅掉景駒之後,最得意的要數章邯,因為章邯以為,起義軍之間相互爭鬥,必然彼此損耗實力,那章邯再趁機進軍的話就容易得多了。然而章邯對情況估計過於樂觀,他沒想到項梁通過這一戰,實際上是吃掉了景駒原有的兵力,大大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項梁想自立為王,多虧了這個人的勸阻,才沒有重蹈前人的悲劇

要說古時候打仗的時候,將領的地位十分重要。因為同樣是這些兵,在一個昏庸的將領手下和在一個謀略出眾的將領手下,所發揮的效果完全是不一樣的,而項梁無疑是一個十分出色的將領。在擴充自己的兵力之後,項梁兵分兩路,開始抗擊秦軍。其中一路以朱雞石和餘樊君為主將,迎戰章邯於粟,另一路以項羽為將進攻襄城,這兩路軍在出徵之前均立下軍令狀,要是不能戰勝,那就提著自己的頭顱來見。要說項梁的志氣不小,從這樣果斷的進攻之策也可以看出來。

項梁想自立為王,多虧了這個人的勸阻,才沒有重蹈前人的悲劇

項羽在進攻襄城的時候,自然沒把這座小城放在眼中。然而他沒想到,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城,成了自己出戰以來所遇到的第一個釘子,也正是攻佔襄城時所遇到的挫折,激發了項羽的兇狠之氣,讓他做出了攻下襄城,馬上屠城的決定,為自己輝煌的戰鬥生涯抹上了充滿暴力和殘忍的第一筆敗筆。此後在與劉邦戰爭中,項羽之所以失敗,與他的暴戾和殘忍也有很大關係。

不管怎麼說,項羽是取得勝利了,然而另一路戰軍結果可不妙。他們去進攻章邯,卻被章邯殺得大敗,尤其是主將朱雞石,失敗後逃到胡陵。項梁聞之後大為生氣,親自帶兵殺入薛地,誅殺了朱雞石。項梁治軍的嚴明,作為將領的殺伐果斷,極大地震懾了兵士和將領,也為後面戰勝章邯打下了基礎。

項梁想自立為王,多虧了這個人的勸阻,才沒有重蹈前人的悲劇

就在項梁派出兵力抗擊秦軍的時候,另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擺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得到了陳王身死的確切消息。當時其他五國均已經立王,唯有最先起事,號召力也最大的楚國勢力沒有了統一的首領。身為大將軍的項梁這時候志得意滿,他給天下諸侯發出了一則號令,邀請諸侯都來薛地議事,就連曾經向項梁借兵來收復封邑的劉邦也接到了邀請。項梁此舉十分明顯,自己既然是楚國現在號召力最強的一支部隊首領,那楚王之位非自己莫屬。

項梁想自立為王,多虧了這個人的勸阻,才沒有重蹈前人的悲劇

就在項梁準備自封為楚王的時候,有一個人站出來阻止了他,這個人就是范增。范增是歷史上有名的智囊之一,他是居巢人,在項梁戰死之後,跟隨項羽,而項羽為了尊崇他,稱其為亞父,就相當於現在所說的乾爹。其實范增在開始出道輔佐項梁的時候,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了。而這位老人平生別無所好,最喜歡的就是研究兵法,對時事也有十分清醒的認識。

當時范增勸說項梁,不要自立為楚王,他的理由如下:首先陳勝王失敗是由他咎由自取,因為當初楚懷王被騙,天下人都十分可憐他,楚國是最無辜的,所以陳勝剛發動起義的時候,得到了人們廣泛的支持。然而陳勝沒有聽從部下的勸告,沒有立楚國的後人為王,而是自立為王,這就讓他失去了民心的支持,到最後部下叛離,自己被追殺,也沒有人來救,從而導致失敗。

項梁想自立為王,多虧了這個人的勸阻,才沒有重蹈前人的悲劇

范增勸項梁的第二個理由就是,如今楚人爭相歸附,不是因為你項梁本事大,能打,而靠的是項氏祖上世世代代的名望,要知道你的父親項燕,正是因為當初抗擊秦軍而被殺害,到如今,楚國人民都在懷念他。若是能夠尋找到楚國王室後代,立他為王,楚人就能凝聚在這位王的周圍,團結一致反擊秦國。到那個時候,楚國必然會光復,秦國必然會被滅亡。

項梁想自立為王,多虧了這個人的勸阻,才沒有重蹈前人的悲劇

范增說的確實很對,而且他看出了當時天下大勢發展的趨勢,他也說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民心所望才是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當時項梁聽了這番話,如同醍醐灌頂,他覺得范增的建議確實有道理。然而此時又有另一個問題擺在了他們的面前,那就是楚國已被滅亡多年,楚國王室後代早已經流落不知何處,到哪裡去找他們呢?關於此事,范增早已經想好了對策,他說可以廣而告之。

項梁想自立為王,多虧了這個人的勸阻,才沒有重蹈前人的悲劇

於是,項梁發出了尋人啟事。經過多方尋找,他們終於找到了在民間的楚懷王的孫子羋心,羋心這時候已經十分落魄,淪落到了替人放羊的地步。在項梁的扶植下,羋心登上了王位,為了表達對懷王的懷念和必勝的信心,他仍然沿襲了楚懷王的稱號。就這樣,項梁有了抗擊秦軍最有力的一面大旗,而他更是封自己為武信君,確立了自己的統帥地位。在這裡,項梁雖然沒有稱王,然而從他自封為君也可以看出,楚王羋心不過是個傀儡,真正的實力還是掌握在項梁手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