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億美元欲撬百億產業槓桿,奧瑞金的明牌與暗牌

與紅牛一路相伴,奧瑞金進入了千萬人家,卻鮮有用戶熟悉,宛如“隱形冠軍”。但作為一家老牌上市公司,奧瑞金今年卻時常“上頭條”。

這家市值一度達326.87億元的上市公司,目前停留在120億元以內來回波動。

“成敗蕭何”成了調侃,大家或許忘記,這家上市公司淨資產就超過61.6億元。泰國和中國兩大股東關於中國紅牛之爭愈演愈烈,使得作為中國紅牛制罐唯一供應商的奧瑞金,靴子遲遲無法落地。

2億美元欲撬百億產業槓桿,奧瑞金的明牌與暗牌

沒有了紅牛,奧瑞金會怎麼樣?問題沒法忽略。畢竟,在2017年年報中,中國紅牛對奧瑞金銷售貢獻仍達59.68%,銷售額43.8億元。中國紅牛前途未卜,奧瑞金自然躲不開被殃及的猜想。

長期佔據媒體頭條的奧瑞金,在年末推出2.05億美元資產併購,反而未受到太多關注。

根據公告,奧瑞金將自籌資金2.05億美元收購Ball Asia PacificLtd.(波爾亞太)於中國包裝業務相關公司股權。本次收購後,公司將持有波爾佛山100%股權、波爾北京100%股權、波爾青島100%股權、波爾湖北95.69%股權。

波爾大有來頭,是全球最大金屬包裝產品製造企業,美國500強企業。2017年淨銷售額110億美金,和奧瑞金分屬同行,是名副其實的“外國大哥”。

波爾全球市場取捨:聯姻奧瑞金最大秘密

2015年,當時風頭正火的晨哨網曾經評選“全球十大受阻併購案例。”

第五名是李嘉誠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137億美元合併計劃,這一計劃遭股東否決。而第六名是美國波爾公司68億美元收購英國雷盛公司。

當時大家都很奇怪,一家制罐公司併購重組,怎麼就與李嘉誠資產整合排到了一起?

2億美元欲撬百億產業槓桿,奧瑞金的明牌與暗牌

撇開這個問題,波爾公司從九十年代初進入中國市場,營業收入超30億元,淨資產達15億元。以低於淨資產的價格,就賣給奧瑞金,難道波爾要完全退出中國業務?

當時歐盟一份監管材料道出端倪,全球前三大巨頭的產量佔據全球飲料罐數量的60%以上,在北美、歐洲和南美市場佔有率更是高達90%。在這三大制罐巨頭中,波爾公司和雷盛公司佔據了兩席,合併是否會影響產品價格?

這意味著波爾公司必須對全球產能做出取捨。時隔多年之後,市場才發現,波爾公司仍在按照當時監管要求,拋售全球部分資產。

按照公開報道,至少兩年前開始,奧瑞金開始與波爾談判收購波爾亞太事宜,與這一背景恰好“無縫銜接”,應該不是巧合!

被轉讓波爾亞太的資產,包括波爾佛山100%股權、波爾北京100%股權、波爾青島100%股權、波爾湖北95.69%股權,幾乎涵蓋了波爾在中國所有業務。

2億美元欲撬百億產業槓桿,奧瑞金的明牌與暗牌

一個交易細節耐人尋味,波爾公司將購買奧瑞金不低於5000萬美元的股票。奧瑞金有權利購買價值不超過2億美元的賣方擔保人普通股。

對於波爾而言,其“中國故事”,將以一種新的形態存在;對於奧瑞金而言,又形成了介入海外業務的切口。這種耐人尋味的牽手方式,憑空增加了想象空間。或許過10年回首,這又將是另一個故事。

一手“明牌”的核心:龍頭大哥要重建江湖秩序

最讓人迷惑的,有兩組數據。

l 奧瑞金2018年前三季度營收62.5億元,今年遠超2017年73億已無懸念。併購後,營收規模將超10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內金屬包裝第一股。

l 波爾佛山、波爾北京、波爾青島和波爾湖北四項資產,2017年合計虧損額度接近1億元。

根據2018年1-9月未經審計的數據顯示,波爾佛山和波爾湖北實現扭虧為盈,兩項扭虧資產恰好是產能最大兩家,產能佔到總量的75%,也是收購金額最貴的兩家,佔到收購金額的66%。

但仍不能掩蓋一個問題:早在2014年,前瞻研究院排除的中國金屬包裝製造企業排名中,前五席中,波爾亞太的兩家子公司就已經榜上有名,怎麼就做虧損了?

這背後恰恰暴露了制罐行業的“中國痛點”:中國製罐市場規模總量全球第二,但是競爭格局混亂,導致中國製罐企業大而不強,未能培養出類似波爾這種巨擘。

2億美元欲撬百億產業槓桿,奧瑞金的明牌與暗牌

從2010年開始,中國製罐產業進入躍進式建設週期。僅在2010年到2013年,國內市場產能飆升至400億,當時市場總需求也僅僅280億,產能過剩局面造成市場格局的混亂。2015年開始,二片罐價格從與國際平衡的7毛錢一個,一直下跌到2016年的三毛多,到2017年也僅恢復到4毛錢左右。

與併購標的四家公司主營業務一致,生產兩篇罐的寶鋼包裝,業績表格清晰呈現了這種市場變化:

2億美元欲撬百億產業槓桿,奧瑞金的明牌與暗牌

應對這種局面,只有一條路,就是產業整合!

2017年,中糧包裝陸續收購四川、東北的一系列產能,而更早的2016年,昇興股份

(002752)收購太平洋制罐國內業務,加之此番奧瑞金收購波爾亞太,均屬於行業低谷期收購,一個結果顯而易見,二片罐產業集中度在迅速提高。

未來的行業格局是,奧瑞金坐頭把交椅,寶鋼製罐、中糧和昇興+太平洋緊隨其後,四家將佔據市場80%的市場佔有率。

加上在最近兩年,林林總總的小型易拉罐廠因虧損逐步出清。尤其是奧瑞金、寶鋼和中糧等,要重建市場秩序,通過產業整合引發定價結構變化,才是這一收購案的關鍵。

這會是一個什麼故事?

奧瑞金是中糧包裝的二股東,為一致行動人;奧瑞金同時是寶鋼包裝核心客戶之一、戰略合作伙伴……

波爾被忽視的標籤:奧瑞金一張暗牌悄悄佈局

熟悉中國製罐產業格局的,似乎一眼就看明白奧瑞金的收購目的,即波爾中國的最大客戶——百威啤酒。

中國製罐產業格局,無疑是核心客戶引發的四足鼎立。奧瑞金有紅牛、青島啤酒,中糧制罐有雪花啤酒、加多寶,寶鋼製罐有王老吉、可口可樂,波爾有百威啤酒……

在波爾亞太業務格局中,百威有近30億產能需求,加上奧瑞金本身就是百威高端瓶形罐國內唯一供應商。併購完成,紅牛在奧瑞金的業務佔比將由六成直接被攤薄到四成左右。

經此一役,一方面可以解決長期困擾的大客戶依賴,同時又延續“包裝名牌,名牌包裝”戰略,順勢承接另一家核心大客戶。

事情這麼簡單嗎?持這種觀點的,忽略了波爾的另一個身份,歐洲紅牛的唯一供應商。

在中國紅牛紛爭中,歐洲紅牛雖然目前置身事外,卻是一隻不容小覷,卻被忽視的力量。在全球市場,歐洲紅牛與中國紅牛各佔半壁江山。與兩者規模量級相比,泰國本土紅牛基本可以忽略。歐洲紅牛對目前紅牛紛爭的“佛系”心態,也很難解釋其近幾年堅定不移地在中國鋪貨進口紅牛的舉措。

2億美元欲撬百億產業槓桿,奧瑞金的明牌與暗牌

紅牛之爭癥結在於,中國紅牛的兩個股東至今未達成未來的合作方案。但紅牛對於雙方,都是巨大的市場。不僅關係到股東利益,包括上下游、消費者、政府部門等,都給予了極大的關心。

紅牛勢必不會放棄中國市場,在這場風波中,紅牛品牌全球兩大供應商的握手,又會對泰、中、歐紅牛品牌的“三國演義”格局產生怎樣的觸動呢?

制罐市場未來看點:中國如何參與世界勢力劃分

奧瑞金、中糧、昇興等,在二片罐領域斥巨資併購產能,面對的,已經遠不再是僅僅280億產能需求。

就比如,到2018年,短短几年,產能需求已經達到450億。

在二片罐最重要的啤酒市場,中國的罐化率只有15%左右,而美國已經超過50%。過去幾年,中國市場一直穩定的每年增長2%左右,而每一個百分比帶動的,則達到13-15億罐的需求。

2億美元欲撬百億產業槓桿,奧瑞金的明牌與暗牌

展開聯想,在中國市場競爭格局形成之後,下一步的“國際化”或許是中國龍頭的選擇。

根據協議,波爾公司承諾,按收購完成進度,在第二個目標公司股權收購交易交割後5年內,將不在中國開展任何與生產或銷售罐有競爭關係的業務;而奧瑞金則不允許在波爾公司的“勢力範圍”新增產能。

不新增產能,可以併購其他產能,不是嗎?當然,在國際市場,也免不了還是一個“得核心客戶的天下”的故事。(文:公子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