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5个阅读陷阱,让你丢分到措手不及

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相信不少同学一想起文言文阅读还是依然头大。除了需要积累的海量知识点之外,让人猝不及防的答题陷阱也是让很多同学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分。下面淡定哥这5个答题陷阱,你都陷进去过吗?

高中文言文5个阅读陷阱,让你丢分到措手不及

期末备考

文言文阅读中的理解判断类题是必考题,这类题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或分析。在作答过程中,稍不注意,我们就会与正确选项擦肩而过。那么,怎样做好这类题目呢?

1.谨防选项概括上的错误

关注传主的主要生平事迹。谨防理解上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的不明确。

如湖北卷文言文阅读第11题A项:“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原文是:“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意思是:“他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每次来扫墓,几乎不去看望叔叔,叔叔也不等候他来。王济偶尔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从不看望叔父”的说法过于绝对,属于以偏概全。

做题时,我们要谨防选项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程度轻重的词语,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以个别替代一般,警惕选项中出现的“凡”“全”“都”“所有”“一切”“各种”之类的字眼。

2.谨防选项内容上的错误

关注传记中的人物和事件,谨防人物与事件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事件无中生有。

如安徽卷文言文阅读第6题B项:“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其中“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无中生有,原文根本没有提及这件事情,从原文“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这句推断,梁熙从政半年就被调往朝廷内可以推断,应该是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才会有这么快的升迁。

做题时,我们要抓住文中“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信息,尤其要看选项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并且,要了解以时间、地点叙写的文言材料的顺序特点,要善于抓住表示时空的词语,注意敏感的时间顺序,理清错位的时空或杂糅的事件。最后,还要注意选项是不是把没有的事情说成事实。

3.谨防选项逻辑上的错误

关注传主与其他人物或事件之间的关系,谨防题干将传主与其他人物或事件之间强加关系或因果关系不明。

如安徽卷文言文阅读第6题B项:“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

原文是:“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从这里可以看出,“外来商人感激涕零”的原因是“松江的奸民拿了外来商人的货物,欠下钱却不还。许曾裕到任后,惩处了几个特别狡黠的人”,而不是“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

做题时,我们要注意选项中“因此”“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与原文中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因果关系是否恰当。

4.谨防选项翻译上的错误

关注文言现象。对传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作出合理的解释,严防题干信息的错误或误译。

如新课标卷Ⅱ文言文阅读第6题D项:“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钟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原文是“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钟化民赍帑金振之。”应翻译为: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由此可见,题项中将“赍帑金”翻译为“筹措钱款”不准确。

做题时,我们要注意在原文中准确寻找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提取与选项信息相关的关键词语,找出表述不准的地方。

5.谨防选项审题上的错误

关注题干。明确题干考查的信息重点,严防与题干要求无关的信息进入答案或不恰当的推断混入答案。

如浙江卷文言文阅读第18题: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借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故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其中B项虽然也存在文意理解上的错误,不是“乡人都不喜欢他”,而是“皆贺之”,都赞美他。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该题的题干是“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项很明显,不符合题干要求,所以,可以直接判错。

做题时,我们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谨防文不对题的错误。

尽管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中的理解判断类题目隐蔽性和迷惑性较强,但只要我们做到五关注,五谨防,还是可以轻松应对这类题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