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知行合一”的大智慧

“知行合一”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的思想学说。

在王阳明去世五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其学说被很多人视为照亮人生的明灯。许多伟人如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都是王阳明的粉丝。

日本人在王阳明学说影响下,发动了“明治维新”,摇身一变成为世界强国。

近年来,许多企业家都在公开场合强调“知行合一”对于创办企业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来破解一下“知行合一”的智慧所在。

破解“知行合一”的大智慧

1

知行合一,指的是良知行动的合一。

简言之,良知启发你的,你就要立即做,良知起,行即动,做到知与行的合一。

这是一种本能的自然而然的为善的行动,中间没有任何的得失欲念的干扰。

举个例子,假如你看到一个幼儿爬到马路中间,这时,有一辆汽车正从远处飞驰而来,你的良知会告诉你,赶紧去拯救幼儿,以免被汽车撞到,你立刻行了,那么这就是知行合一。

否之,如若你犹豫要不要多管闲事,那么就不是知行合一了。

良知动了,行没有动,那就是违背良心了,违背良心便是偏道失德,偏道失德久了,人心便会蒙上灰尘,暗昧不明,情志不通,难以明察秋毫,不能明察秋毫,就谈不上有大智慧了

2

知行合一很简单,但也不简单。

“知”是很容易,天生的,人人都能做到,“行”却很少有人能做到。

很多人总会误解知行合一真实含义,以为无非就是不违背良心而已。由此很多人说,我不作恶,就不违背良心了,不就是知行合一了。

但其实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合一,因为,有时候,一个人的冷漠和沉默也可能是恶,或是助恶。见恶而不阻止,便是与作恶同类了。

例如,有一个弱者被欺负,大家都视而不见,那么大家的态度就对这个弱者的心理造成了影响,他会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好人,他的心中就没有光明,所以他以后也不做好人了,甚至作出报复社会的举动。那么他作出的恶,也就有每一个旁观者的一份责任。如果这个人做的恶殃及到当时在场的旁观者,这就是因果报应。

所以说,助人便是助己,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从这个层面来讲,知行合一便是有助人以得福报

的原理意义。

3

知行合一,是为人根本,也是成事之本。

人生而私欲重重,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追求,什么金钱、权力、名声、地位、美人、美食等等,样样都想要,而往往又因为贪得太多,就什么都得不到。

一个人只有心志专一,原则性强,真正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懂得节制不合理的欲望,懂得舍去多余的追求,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知行合一,也是修身,而这个修身是在良知指导下运作的,所以更明达,更正确,更天道

4

知行合一,就是教人回归人性之本,人性之本便是德,德之本便是道法自然。

人只有回归自然本性,才能明心见性,知天道,察世相,无所不明

知行合一也就是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

如果你在事事上应用知行合一,那么你的良知就会越来越明亮,觉悟力越来越强,那么任何的虚假欺诈、险象云雾在你面前都无处可藏,这就是大智者的境界。

所以王阳明强调,良知就是智慧的源泉,知行合一,便是获得大智慧的必要途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