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這六招,孩子愛上閱讀

論壇裡有一位媽媽問,孩子不喜歡聽媽媽讀繪本講故事,只喜歡撕書,買的很多童書都被他撕得不成樣,補都沒法補了。孩子小時候不喜歡看繪本,卻把撕書當成樂趣,這的確讓很多希望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爸爸媽媽發愁。

用好這六招,孩子愛上閱讀

其實,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不要急於一時。孩子暫時不喜歡閱讀,原因可能有很多,孩子年紀不同,影響因素也可能不一樣。

可以首先想想一下幾個問題:

1. 書的內容是不是孩子感興趣的?最好是提供好幾本書讓孩子選;

2. 閱讀的時機是不是合適?如果孩子每次在玩積木正開心的時候被拽走看書,誰也不會喜歡;

3. 年齡越小的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時間越短,不要要求長時間閱讀,一次能看幾分鐘就行;

4. 如果孩子已經識字了,且識字量比較大,可能也會影響繪本閱讀,因為繪本的文字有限,不能滿足識字量大的孩子的閱讀需求;

5. 父母是不是隻要求孩子閱讀,自己卻看電視、玩手機?

用好這六招,孩子愛上閱讀

培養閱讀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爸爸媽媽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恆,過程中可以參考這些方法:

首先,給孩子選擇看什麼書的權利。閱讀主要要培養興趣,而不是把它當成一項任務來完成,因此一定要重視孩子自己的喜好。有時父母選的童書繪本孩子不一定喜歡。我家餅乾7歲,已經有很好的閱讀習慣,非常愛看書,閱讀量很大,但她仍然會挑書看,她不喜歡魔幻小說,像神奇書屋,哈利波特之類,她目前都不能接受,但西遊記、水滸傳她很愛看,主要因為她的想象力比較豐富,一些畫風偏暗黑系的小說她讀起來會害怕。

其次,多帶孩子去書店和圖書館,感受很多人一起閱讀的氛圍。我們常去書店,不一定買書,有的書店辦了會員卡可以在那裡閱讀。去得多了孩子也會受感染,也喜歡上翻書、找各種自己喜歡的書本來翻看。

第三,製造家庭的閱讀氛圍。如果爸爸媽媽都是喜愛閱讀的人,家裡自然是書香四溢,家長看書的時間多,孩子也會受感染;而如果爸爸媽媽回家都是人手一部手機玩,那恐怕很難指望孩子喜歡上閱讀。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父母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第四,如果孩子不喜歡聽繪本故事,可能是朗讀的方式讓他提不起興趣。如果孩子在識字階段,不妨直接給孩子指讀,這時候孩子對識字的興趣不比故事情節低;而如果孩子還不到識字階段,讀繪本的時候就要富有感情地朗讀和講解,提高孩子對故事情節的興趣。

第五,爸爸媽媽的心態要平和,不要焦慮不要強逼孩子,引導孩子興趣要有方法,需要一點一點引導。我的小餅乾曾經一度也是個小電視迷,每天看小馬寶莉、熊出沒,對別的都不感興趣。餅乾粑粑一直很注意引導孩子的閱讀習慣,他看孩子喜歡這些動畫片,就專門買了和這些動畫片相同內容的繪本故事書,每天給孩子讀。孩子看書上也有動畫片裡的內容,也會感興趣,產生好奇。之後我們就堅持每天的親子閱讀。建議爸爸媽媽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給孩子讀繪本,每次的時間不用太長,可以靈活把握。如果喜歡,那就看長一些時間;如果孩子不喜歡,那就時間短一些。

第六,對於孩子看書的方式或者玩書的方式不要過於干涉。爸爸媽媽不用太介意孩子怎麼對待書籍,即便如前文媽媽所述,孩子因為年紀小,只喜歡撕書,那就準備一些舊書讓孩子過足了撕書的癮,放心,他們不會養成撕書的“習慣”的,到了一定年齡,孩子自然會懂的書的好處,誰見過一個心智正常懂事的孩子動不動撕書玩兒呢。

用好這六招,孩子愛上閱讀

大一些的孩子也不一定會按照成年人期望的方式來讀書。餅乾就喜歡倒著看書。好幾次我發現她拿到一本書先翻看最後一部分,然後再從最後一章開始倒著往前看。有一次我很好奇,問她為什麼這麼看書,當時她在讀一些簡單的名人傳記,她說她想一開始就知道這些人最後都怎麼樣了。也是因為有這樣的好奇心,她才一口氣把喬布斯、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等等這十位名人的十幾本傳記都看完了。

閱讀習慣的培養需要細水長流,潤物無聲。其實不止是閱讀,孩子很多好習慣的養成都需要父母巨大的包容和耐心。要包容孩子在好習慣養成前的一團糟,要不厭其煩地引導他們走上正軌,要耐心等待他們終於明白怎樣做才是最好的。所以我一直認為,教育孩子的過程必然是父母自身成長的過程,如果沒有充滿愛的耐心和包容心,就只能以吼叫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管制,或者以無視、縱容的態度對孩子嬌慣,而這些不同的方式終將塑造出不同的孩子的未來。換句話說,父母自身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