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你的信用良好嗎?

大數據時代,你的信用良好嗎?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如今我國已經逐漸進入信用消費時代,信用不再侷限於申請貸款、購房按揭、辦理信用卡,而是正在緊密地與生活便利相聯繫。以支付寶的芝麻信用為例,芝麻信用超過600分就可以開通“信用住”享受先住後付的酒店服務、開通“信用就醫”減少排隊時間並先就診後自動扣款,超過650分可免押金租房、租車、租衣服、租充電寶等……

全面進入信用消費時代

2017年11月,芝麻信用宣佈初期投入10億元消滅押金,惠及共享經濟、租房租車、酒店免押金、信用租賃等領域,芝麻信用體系也正在滲透到各種服務中。對芝麻信用來說,免押金最重要的意義是可以將用戶從多維度進行篩選並通過對用戶進行細分畫像,從中選出優質客戶向他們提供更豐富的資源以及增值服務,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芝麻信用的金融化和資本化應用推廣;另一方面,芝麻信用免押金的出現解決了共享經濟企業押金監管難的行業痛點(據不完全統計,近半年來用戶押金損失已超15億元)。未來,支付寶芝麻信用或將會與更多行業綁定掛鉤,徹底顛覆租賃市場交付押金這一傳統經濟模式。

大數據時代,你的信用良好嗎?

大數據時代,你的信用良好嗎?

2018年11月,加拿大移民局官網宣佈,中國遊客芝麻信用達到750分即可選擇提交芝麻信用簽證報告作為財務及履約能力的證明辦理簽證,不再需要提供繁瑣的資料。馬雲說當年21歲的他第一次嘗試出國時申請了9次簽證才通過,這段經歷讓他深知更便捷地走出去對於年輕人的重要性。未來,“信用簽證”也將成為新趨勢去幫助中國年輕人解決拿簽證難的問題。

無論免押金還是免簽證財力證明,都預示著未來信用將成為最值錢的貨幣。

信用消費成為新趨勢,新徵信系統正在建立

隨著“互聯網+”概念的廣泛普及,阿里“花唄”、京東“白條”等互聯網信用消費工具對傳統消費方式產生了實質性的衝擊,人們的信用意識開始覺醒,信用價值開始得到體現。上一輩人通過向銀行借錢透支消費是為了進行資產配置比如買房買車等,而現今年輕人的各類現金貸、消費分期等大多是為了一次性消費。相比於儲蓄消費年輕一代更青睞信用消費。據統計,中國近1.7億90後中超過4500萬開通了花唄,平均4個90後中有1人用花唄進行信用消費。同時,90後的信用消費非常理性,近七成(69.41%)用戶能做到每月花費控制在授信額度的2/3以內;而從花唄預先花費後,90後按時還款的人數比例高達99%。

徵信系統可以幫助銀行有效規避風險降低壞賬率從而達到良性的循環,而近年移動支付的逐漸普及使人們的支付行為有跡可循且容易追蹤,相比於傳統的線下渠道,通過網絡行為採集到的數據更加全面準確。為彌補央行徵信的侷限性,2017年1月,央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授權8家機構徵信資格,其中包括芝麻信用(阿里巴巴旗下)、騰訊徵信(騰訊旗下)、深圳前海徵信(平安保險旗下)、拉卡拉信用(聯想系)、鵬元徵信、中誠信徵信、中智誠徵信、北京華道徵信。

大數據時代,你的信用良好嗎?

信聯主要股東及所持股份

但徵信機構各自為政的徵信方法使得信用數據難以共享且效率不高,並且出現了信用數據寡頭的趨勢,例如淘寶、天貓、支付寶裡的信用數據使得“芝麻信用”在8家機構中質量最高,而獲取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的成本越低意味著銀行的成本越低、利潤越高,阿里如果用這些數據以非常低的成本開辦銀行就可以輕鬆擊敗任何一家傳統銀行。這些弊端使得2018年央行決定由互金協會牽頭將此8家徵信機構統一“收編”,成為一家資源共享且互通的“信聯”(定名“百信徵信”,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為信聯的第一大股東,其他8家機構各持8%的股權份額)。作為國家構建的新型信用體系,它打破了央行徵信體系裡只有銀行流水、房產信息的困局,信用數據更為完善。

我國信用體系仍不完善

現如今信用消費的應用場景覆蓋到了生活的各個角落,如何能盤活人們的信用資產、構建信用社區、信用城市乃至信用社會,成為拉動市場需求的重要課題。

我國信用體系的覆蓋度大約只有35%。社會信用體系發展緩慢主要是由失信成本低、懲罰力度小、制度不完善、信用立法嚴重滯後等導致的。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711.48億元,相比於10年前增長了9倍;APP打車逃單、偽造身份騙取平臺貸款等問題層出不窮。

大數據時代,你的信用良好嗎?

信用卡逾期未償表

違規成本遠低於收益也是國內失信率高的主要原因。比如中國學生“代考”託福會對考生禁考一年;而若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找槍手“代考”託福則面臨被捕且最高5年監禁,並有遣返的風險。如果未來失信會有法院、仲裁機構等第三方對此做出懲罰,使失信成本變高,一定會大大降低失信率的發生。

總之,我國正處於信用體系的建設和發展階段,門檻低且邊界模糊,法律法規不健全,企業和個人的信用意識淡薄,因此迫切需要樹立正確的信用意識並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

在這方面,美國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美國是全球徵信業最發達的國家,信用體系的構建始於1841年,是典型的市場主導型模式並有完善的個人信用檔案登記制度、個人信用評估機制、信用風險預警系統和管理辦法以及健全的法律體系。雖然是市場化機制的結果,但政府在行業的規範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國主要有三家徵信公司(分別為全聯公司(Trans Union)、艾貴發公司(Equifax)、和益百利公司(Experian))且信用體系的覆蓋度為98%,它們是獨立於政府和金融機構之外的第三方徵信機構,按照市場經濟的法則和運作機制以盈利為目的向社會提供有償的商業徵信服務;政府只負責立法、司法和執法。

對於美國人來說離開信用寸步難行,美國人都擁有一個社會安全號碼(SSN),作為能否在美國工作的憑據,還可用於學生查詢考試成績、申請學校、找工作、領工資,甚至到銀行開戶、申請貸款、租房等。個人信用有不良記錄的話在生活中將處處受限,上學、就業、經商等都會比別人困難。失信後果的嚴重性導致信用對個人有著極強的約束力。

小結

從銀行信貸到電商平臺,從移動支付到共享經濟,隨處可見信用消費的身影,個人信用度在“互聯網+”時代非常重要,市場將“規模化”地進入信用新時代,信用已經成為人們一種無形的個人資產:浙江一名考生考上知名大學,差點因為父親的失信行為無法被錄取;就在不久的將來,老闆會根據你的信用度決定要不要錄用你,房東會根據你的信用度決定要不要把房子租給你,出國將不再用提供幾十項資料辦簽證,更不需要證明“我媽是我媽”……任何地方都可以基於信任來提供服務。

信用社會已全面來臨,以往貨幣即是信用,而信用時代將是“信用創造貨幣”,信用是你未來最大的財富。


本文作者:劉鑫婷,聚元資本私募股權投資部見習分析師。香港浸會大學應用經濟學學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