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改革開放偉大精神 在新時代創造新業績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全省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連日來在全省廣大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認為,習總書記的講話著眼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大勢,深情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深刻總結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明確提出了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目標要求,讓我們倍感振奮、備受鼓舞、倍增信心。我省幹部群眾表示,要繼續堅持和發揚改革開放的偉大精神,在新時代新徵程中創造新的業績。

40年,改革開放成果豐碩


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說,40年來,晉江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從一個農業窮縣躍升為全國縣域五強。作為習總書記總結的“晉江經驗”的發源地,我們將持續用好這一寶貴思想和精神財富,按照大會提出的“九個必須堅持”要求,改革開放再出發,不斷賦予“晉江經驗”新的時代內涵。


發揚改革開放偉大精神 在新時代創造新業績



“觀看了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聆聽了習總書記的講話,深深感受我們黨的偉大。”上杭縣古田鎮鎮長李德坤錶示,在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中,古田人民彰顯了改革開放的決心和勇氣,從中國老區第一個億元鎮到如今生態優美的5A景區,農村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人民群眾生活日益美好。今後,古田鎮將繼續努力推進全國特色小鎮等項目建設,以全新姿態迎接古田會議召開90週年及“新古田會議”召開5週年。

南平市延平區委書記何明星說,去年,延平區成功地打了一場畜禽養殖汙染整治攻堅戰。今後,延平區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充分挖掘資源稟賦和生態資源,持續推進現代綠色農業等七大綠色產業發展。

晉江市安海鎮黨委書記唐春曉說,習總書記“鼓勵基層大膽探索”“既要敢為天下先、敢闖敢試,又要積極穩妥、蹄疾步穩”等重要講話,催人奮進。安海是全省“鎮級小城市”培育試點,必須迅速行動起來,深入貫徹落實。


發揚改革開放偉大精神 在新時代創造新業績



漳州市城投集團投資發展部負責人林菁菁表示,漳州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工作中推出的“多評一表、多圖一審”,令我特別感慨。試點改革以前,評估報告是厚厚的一大本,要跑十幾個部門。現在,“多評一表”從原來的多部門申報改成一個窗口統一受理,特方便。

寧德市蕉城區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主任徐琳說,改革開放40年來,蕉城區不斷聚焦企業和群眾反映突出的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探索了“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互聯網+政務服務”等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辦法,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更加省心省時。

“習總書記關於全面從嚴治黨的講話讓我倍感振奮。”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紀委書記戴偉說,全面從嚴治黨,需要一批“自身硬”的紀檢監察干部,今後將進一步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履行好監督執紀問責的職責,為鄉村振興戰略在基層穩步推進營造良好的環境。

40年,群眾收穫滿滿幸福感


18日上午,羅源縣起步鎮庭洋坂村村支書蘭世傑、老黨員雷開樹等第一時間組織村民收看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直播。“改革開放給庭洋坂村帶來的變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蘭世傑說,庭洋坂村是畲族村,以前的舊村位於高海拔處,村民到縣城來回一趟要花上一整天時間,孩子們上學也要走兩個小時的崎嶇山路。2008年,庭洋坂村實施異地造福搬遷工程,全村128戶578人全部遷進畲家新村,開啟了新生活。去年,庭洋坂村被評為國家畲族特色村寨。“改革開放給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現在村民年人均收入達到1萬元。”

在廈門市湖里區興華社區收看慶祝大會直播的居民中,有不少人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第一批建設者。作為長期紮根基層的社區幹部,興華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陳旭玲對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感觸頗深。她說,在改革開放的大浪潮下,社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接下來,她將繼續帶領社區居民把改革進行到底,共同建設美麗的家園。


發揚改革開放偉大精神 在新時代創造新業績



莆田市荔城區新度鎮青垞村村民李少輝說,自己從小生長在農村,對改革開放最深的感受是,當年連飯都吃不飽,經過四十年時間,農業發生大變化,溫飽問題早已解決,生產方式也不斷變革,從純勞力生產到半機械化、全機械化自動生產,使農村從傳統的農耕時代步入機械化時代。我們要跟上當代農業變革和消費升級的趨勢,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詔安縣官陂鎮馬坑小學教師張銀榜說,記得改革開放之初,我回到家鄉教書,基本上靠著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而現在,顯示屏、投影機、高頻接收設備走進了課堂,互聯網為教育資源薄弱的山區學校插上了翅膀。我們與名校課堂即時互動,與專家名師一起教研,通過一條網線就可以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發揚改革開放偉大精神 在新時代創造新業績



作為土生土長的平潭人,平潭攝影協會副會長伊海對改革開放以來平潭翻天覆地的變化感觸頗深。從幸福洋吹沙造地,到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的建設歷程,他的足跡遍佈嵐島,並將這些鉅變記錄在了相片裡。他說,嵐島嬗變是改革開放的一個真實寫照。比如交通,平潭原來四周環海,要經過輪渡才能到達省城,島內道路崎嶇,人們看病、上學極不方便。隨著平潭海峽大橋的開通,無數平潭人圓了跨海夢,天塹從此變為通途,而我也有幸將這一刻定格在鏡頭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