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下句才是重点,教你识人,还能用来骂人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下句才是重点,教你识人,还能用来骂人

一说起孔子,我们就能想到他写的《论语》。不过,《论语》应该也不是孔子写的,只不过里面的话都是对孔子与他的学生的对话,讲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人做事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一个大圣人,不仅在我们国家,就连在国际上他的名声也是非常大的。有一首歌里面的歌词曾经写道,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外国的一些友人,在学习了孔夫子的文化以后,对中国的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不过汉语可不是那么好学的,一个字可能有多个读音,一个词在不同的场合下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意思,在一些俗语中,人们约定俗成了某句话的意思,各地的习俗不同,俗语也不相同,别说外国人了,就连我们遇到外地的一些话,也是听不懂呢。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下句才是重点,教你识人,还能用来骂人

之前曾经在电视上看到湖南卫视的一个节目叫汉语桥,里面就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在学习汉语后他们要进行一个汉语朗读比赛。不过里面的人虽然是外国人,但是人家说的汉语也很厉害呢。这不禁让学习英语的小编感到惭愧,同时小编也庆幸自己还好出生在中国,不然汉语学起来可不知道要比英语或者其他的语言难了多少倍呢。

好了,让我们回到今天的主题。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一名教育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老师,他史无前例的开设起来私人的教学,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学的中心思想是仁爱,其他的较为重要的思想是义、礼、智、信四个方面。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下句才是重点,教你识人,还能用来骂人

孔子周游列国,在不同的国家传播自己的思想,在这途中他广收弟子。结果可想而知,他的弟子有很多。他的弟子谦虚好学,当他们遇到一些生活中比较困惑的难题时,他们就会向孔子去请教,而孔子也会针对情况不一样的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及的教学要因材施教。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下句才是重点,教你识人,还能用来骂人

我们熟知的一些比较有名的弟子其中有颜回,子路,冉求,子贡等人。有一天,子贡就跑去问老师,他问读书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并没有着急给出他答案,而是仔细想了一会,对子贡说,我认为读书人啊,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呢,就是做一件事情之前,他会去想这件事情该不该做,这件事情是否符合道德廉耻,在接受别人的请求或者接受上级的任务时,都会负责任的去完成,不会拖延时间,不会辜负别人的期望,这种人也是品行最上等的读书人。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下句才是重点,教你识人,还能用来骂人

第二种呢,他知道孝顺自己的父母,以父母为天,听从父母的安排,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面,大家都很认可他,尊敬他,他的亲人们也很喜欢他,这种人可以称之为品行中等的读书人。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下句才是重点,教你识人,还能用来骂人

说完第二种读书人以后,孔子突然停了下来,子贡十分好奇,于是追问老师那第三种读书人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接着说道,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种人一旦说了什么就非要做到,非常固执,属于一根筋的那种人,如果不做到他是不会罢休,这种人是小人啊。孔子感叹道,最下等的读书人就是这样的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平时听的到论语中的这句话只有言必信,行必果。还常常用这句话来形容别人讲诚信,没想到这句话的原意竟然是贬义的,真是个大笑话啊。不过这句话也帮助我们来识人。

除了这句话,还有很多让人望文生义的词语或者句子,我们可不能乱用,否则就会闹出笑话,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