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大是我的错吗?别再跟孩子说“你是老大,要让着弟弟妹妹”了

昨天妹妹发脾气,把哥哥抓伤了。这已经不是哥哥第一次被抓伤了,以至于老师都调侃说,你妹妹怎么专往脸上招呼。

虽然他们俩打架是日常,但这一次哥哥没有还手。我过去的时候,他委屈巴拉地说:“妹妹抓了我两下,我都没动。”

就哥哥昨天的表现来说,我心甚慰。

不管是二胎家庭,还是平时,认为年龄大的孩子应该让着弟弟妹妹的大人,不在少数。而生活中的这些场景,你一定不会陌生:

“你是哥哥,玩具先给妹妹玩”

“弟弟还小不懂事,你要让着他”

“你是老大,孔融让梨的道理你不懂吗?”

……

相信此刻,大多数孩子的心声会是:年龄大,是我的错吗?凭什么我稍微大一点,就要变得成熟、懂事、忍让,我也只是一个孩子而已啊。

年龄大是我的错吗?别再跟孩子说“你是老大,要让着弟弟妹妹”了

01、我的委屈谁能懂

前两天的节目《少年说》中,有一个六年级的女生,哽咽着问爸爸:“你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

事情的始末是这样,她有一个妹妹,特别喜欢招惹她。但是不管妹妹做了什么,爸爸都会第一时间袒护妹妹。哪怕不是她的错,最后道歉的也还是她。

但她爸爸沉默了一会儿说:“孔融让梨你又不是没学过。你比妹妹大六岁,这个道理还用爸爸说吗?”

不管女儿说什么,爸爸都以妹妹年龄小,老大应该让着老二来回复她。女儿不甘心,说如果自己每次都忍让,会让妹妹觉得欺负姐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爸爸丝毫不为所动,说:“还是那句话,毕竟她小嘛。”

主持人有些不忍心,便对爸爸说,即使她是姐姐,她也还是个孩子。她希望自己的情绪能够被照顾到,也希望自己被公平对待。这时,爸爸才答应说好。

没想到,这一幕勾起了旁边一个女生的伤心事。同学爆料,她有一个弟弟,每次弟弟欺负她,她都不敢吭声,爸爸还会骂她活该。

这时,同学和爸爸已经达成和解,满意地离开,剩下她独自垂泪。透着屏幕,都能让人深深感受到她的伤心和委屈。

《你好旧时光》里有句经典话语:公平需要一百个人的努力,而破坏它,只要一个就够了。

在老大的世界里,如果失去了“公平”,他们的安全感将不复存在。

年龄大是我的错吗?别再跟孩子说“你是老大,要让着弟弟妹妹”了

02.要爱,而不是伤害

“大让小”是中华传统美德,但如果父母不分是非,将过错一概推给老大,未免太伤孩子的心。而且,老二习惯了之后,就会觉得做什么都理所当然,越发以自我为中心,狂妄不讲道理。

之前有一个新闻报道,几个小学生悄悄成立了“反弟弟妹妹联盟”。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弟弟妹妹,也常常互相发泄着对父母的不满。

这几个孩子对于有弟弟妹妹这件事都不太情愿,有的虽然当初很期盼,但是等弟弟妹妹真的出生了,他们却又后悔了。

原因,无非就是弟弟妹妹的到来,剥夺了原本属于他们的爱和关注。这似乎像是零和游戏,一方的所得,就是另一方的所失。孩子觉得弟弟妹妹得到的多了,自己自然得到的就少了。

而一旦父母的态度有所倾斜的话,就会让他们受伤不已。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不是每个小孩都爱自己的兄弟姐妹,通常情况下,他并不会在心里对他们产生爱意。因为兄弟姐妹是自己的竞争者,所以他反而会心生怨恨。这种态度常常持续很多年永不间断,直至成年,甚至还会更久。”

家庭就像一个小型社会,孩子们需要学会怎么与人相处,学会忍让,学会解决冲突,也要学会相亲相爱

年龄大是我的错吗?别再跟孩子说“你是老大,要让着弟弟妹妹”了

03、

谦让,不应该以年龄为前提

孔融让梨体现的谦让和分享精神,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谦让和分享,也应该是建立在孩子自愿的前提之下。如果孩子连这梨都没拿到,就被大人以弟弟妹妹年龄小,你要让着他的理由夺走了,还不让孩子有反抗和委屈,怕是太不公平了。

是非对错,与年龄并没有关系。父母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一味迁就老二,会让老大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也会对弟妹产生怨恨的心情。

所以,要以行为论对错,而不是年龄。

少干涉,让他们自己解决

热播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开播以来,胡可的“胡氏育儿”方式就赢得了无数父母的赞同。安吉和小鱼儿这对“冤家兄弟”,也因为可爱和逗趣,圈粉无数。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次,胡可正在开车。安吉和小鱼儿在后排因为争夺一个玩具,闹得非常不愉快。哥哥没有让着弟弟,反而把他惹哭了。但是胡可很淡定地继续开车,根本没有要插手的迹象,任由他们自己解决。果然,不一会儿,两兄弟就和好如初了。

胡可的这种少干涉,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避免了可能会因判断不公,引发孩子心生怨念的可能,还能让孩子自己学会妥协和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年龄大是我的错吗?别再跟孩子说“你是老大,要让着弟弟妹妹”了

公平对待

弟弟妹妹因为年龄小,确实会存在捣乱或调皮的时候。这时,父母应该告诉老二,这样做是不对的,并且教他们向哥哥姐姐道歉。

虽然孩子小未必懂,但是这样的做法,不仅能让老二明辨是非,还能让老大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能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爱。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把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需求,生动地比喻成蓄杯,每一个孩子都拿着自己的杯子,希望爸妈蓄满安全感和爱。

孩子或许会担心,父母的爱,因为多了一个弟弟妹妹而变少。但父母可以用实际行动,让孩子明白:爱不会因为分享而变少,反而会因为有了手足之间的爱,而变得更多。

…………

(菈妈:热爱文字与生活,专注亲子教育和情感的二宝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