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肖驍:真正的告別,總是來得悄無聲息

01

所謂成長

就是一個不斷接受失去和離別的過程

前段時間的《奇葩說》節目中,討論了一個話題說的是:

“父母要和一個我不喜歡的人再婚,我該不該阻撓?”

其中,奇葩說辯手肖驍講述了自己童年的故事。

《奇葩說》肖驍:真正的告別,總是來得悄無聲息


12歲時,肖驍的媽媽從外面帶來了一個伯伯,肖驍非常不喜歡,於是開始了一系列的阻撓,甩臉色、發脾氣、各種折騰甚至半夜拍門讓自己的媽媽不能休息。

一個12歲的孩子,本能靠自己的小小反抗試圖去構建他理解中父母應該有的樣子,本能靠自己發洩情緒去試圖挽回已經開始發生的變化,毫無疑問,他是在害怕失去,但他後來卻非常後悔讓媽媽放棄嫁那個伯伯。

直到28歲的今天,肖驍才知道,媽媽當時很不容易,為了生活要開始不斷去妥協去爭取,還要忍受兒子的不理解。

在這個故事的最後,陳銘說:

再婚有時是一個成年人迫於生活的選擇。如果你真的愛媽媽,你會在心中得到一個答案:不阻撓。多為父母想一點,多體諒一步就好。

隨著年歲的漸長,你會發現身邊的很多人,開始發現自己變得溫和隨意,不太願意去爭執和辯解,也不想做無謂爭取和挽留。

就像你根本無法阻擋意外時的不告而別,能做的只有去體諒別人的不易,成全自己的偉大。

02​

真正的告別

總是來得悄無聲息

有時候,人生最大的玩笑就是,你覺得一直好好都在的人,突然一天就不見了。

須知,真正的離別,往往總是來得悄無聲息。

外婆去世那一年,我正值大學實習的第一個月,接到母親的來電後,匆匆收拾了行裝,和父親一夜奔喪回到故鄉。

故鄉深秋的晚風嗚咽猶帶哭聲,村郊野外寂寥無人更顯荒涼。待趕到外婆家中走到她的榻前,看她安詳的睡去,和在世時並沒有什麼差別。

我心裡極度難過,眼裡卻始終哭不出淚來,腦海中卻是她曾經待我的種種的好,為我做飯,伴我溫書。

等到我上了大學回去看望她的那天,她還笑著說我:“你長得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將來必有官運。”

等到外婆出殯那天,送葬的親友抬起她的棺槨送到村外的墓地時,我想的是外婆晚上睡在這裡會不會冷,而後才終於明白,外婆,真的走了。

那個曾經念我盼我廿二年的外婆終於走了,那一刻的離別,彷彿被時間的手深深攫走了記憶的根,叫人不敢再想,亦不敢回頭看。

外婆去世後的某一天,母親和我說了一句話讓我至今難忘,她說:“從今往後,我沒有媽媽了,我是個沒有媽的孩子。”

有時候,我們對時間最大的誤解,就是我們總以為不會發生的事情,我們昨天還看見的隔壁大爺,我們上回還吃過的街邊小攤,甚至是我們平日裡還打過照面的朋友,總是在不經意間就沒了蹤影和訊息。

就像馬思純說的那樣:“這天下,最高的功夫,是時間。”

梁實秋說:

人到中年,有兩件事不得不注意:

一件是“耳畔頻聞故人死”,訃聞不斷傳來,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經先走一步;

一件是“眼前但見少年多”,忽然覺得一大批一大批的小夥子、小姑娘在眼前出現,從前也不知是在什麼地方藏著的,如今一起在你眼前搖晃,磕頭碰腦的盡是些昂然闊步滿面春風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樣子。自己的夥伴一個個都入蟄了,把世界交給了青年人。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或許真的等到某一天,記憶裡特別熟悉的一個人,突然不常聯繫了,請你不要著急不要慌張。

請你相信這或許是時間的安排,也請你做好離別的準備,準備著久別之後的重逢,於你於我於所有人。

03​

不斷的失去才是人生的常態

從容面對才是你最大的底氣

不斷的失去和告別,是餘華《活著》這本小說給我的最大感受。

福貴本來是富貴之間的地主少爺,娶了米行老闆家的女兒家珍,但因嗜賭成性敗光了家業,父親被活活氣死。

在去給生病母親求醫的過程中被國民黨抓上戰場,後被解放軍所俘虜放回家。

到家他才發現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鳳霞不幸變成了啞巴。

本應是一家團聚,誰知人間悲劇從不斷的離別中開始。

女兒鳳霞生產時因大出血死在手術檯上;

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了;

女婿二喜則是在上工時被兩排水泥板夾死;

只剩下可以相依為命的外孫苦根,不料卻因為吃豆子被活活撐死。

至此,福貴的親人們已全都不在了,只有那隻在瀕臨死亡時被福貴買回的老牛,在田間地頭陪他度過這全無念想的餘生。

羅素說:“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

也許不斷的失去和告別,在某些時候就是人生的常態,在這種巨大的失去和變故面前,我們能做的只有從容面對餘生,在接下去的日子裡只有好好活著。

《活著》最後寫道:

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說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話還得說回來,你年紀大了,能耕這麼些田也是盡心盡力了。

福貴最後在希望中活著,就當死去的人都還在,都在身邊從未離開,人死了活在別人心裡,就還存在。

人生有得亦有失,有聚也有散,正是這種得失交替、聚散離合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而飽滿。

誰的人生不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

逝者不可追,來著尚可期,既然不斷的失去本是人生的常態,倒不如放下心中芥蒂從容面對修煉一生的底氣。

04​

最需要告別的

是那個不曾認真活過的自己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有人說:

我們到了一個失去的年紀。

喜歡的偶像結婚成家,崇拜的球星退役,熟悉的媒體人去世,曾經憧憬的崇拜的人一點點退出舞臺,換上了越來越陌生的名字。

曾經的輝煌和燦爛被新的潮流席捲,迷失在過去,時間帶走的不僅是他們,還有自己的回憶和衝動。

90後熟悉的人都在一個個離去,就像做好了交接儀式一樣,他們把世界遞到我們手上。

而很多時候,我們還未曾做好準備。

不得不說,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時代的逝去,這樣的逝去讓我們在慌忙倉皇中不斷學會告別。

10月剛過,朋友圈出現了很多“11月請對我好一點”的祈禱和祝福,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朋友寫的話,她說:

轉眼間又到了一年的尾巴上,年初雄心壯志般立下的計劃在一日日虛度中沒了結果,唯一能堅持下來的只有無時無刻不在刷手機。或許我該告別的不是10月,我應該告別的是那個不曾認真活過的自己。

有多少人,在光陰飛逝中開始醒悟青春不再後悔不已,就有多少人,在生活的一起雞毛面前開始憧憬美好的自己。

參加《明日之子》的海選時,毛不易曾經唱了一首原創歌曲《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很有錢》。

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很有錢,我會想盡一切辦法倒流時間,不是為了人類理想做貢獻,只是想和她說一句我很抱歉。

他在歌詞中寫道,而歌詞中的這個她,是他去世的媽媽。

在實習的過程中,他看到過數百個在他面前死去的人,但第一個在他面前死去的,是他的母親。

讓他最遺憾的是,在媽媽走的那一刻,自己始終沒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學習也不好,也可能拿不到畢業證,還沒成家。

再到後來,他開始一邊工作一邊寫歌,把曾經的遺憾和故事都寫在歌曲裡唱給所有人聽。

而他的歌聲也鼓舞了很多人,他在歌聲裡他已經和從前那個自卑又弱小的自己揮手作別。


《奇葩說》肖驍:真正的告別,總是來得悄無聲息


或許,重新開始活出新的自己,不留遺憾的放下過去,就是對曾經最體面的告別。

從深圳回武漢的某天,我意外地看到了多年不見的大學同學,在大學時她既不好動也不愛說話,每天下課就是窩在寢室玩電腦。

用她的話說就是:“完完全全是如一個透明人的存在。”

可是現在的她完全像變了一個人,開始學著烘焙做糕點,開始去全國各地參加馬拉松長跑,開始學習新的技能不斷去改變自己豐富自己的生活,而這一切的改變來源於她所遭遇的一場變故。

幾年前她的母親患癌病重,最嚴重的時候虛弱的說不出話來,而母親唯一牽掛的是她沒有畢業成家,甚至連自己都照顧不了自己。

那一刻她看到母親被病魔如此折磨還要為自己擔心,暗下決定一定要好好活著,讓她不再為自己牽掛。

日本作家石黑一雄在《浮世畫家》中寫道:

年老之後,當我回顧自己的一生,看到我用畢生的精力去捕捉那個世界獨特的美,我相信我會感到心滿意足的。沒有人能使我相信我虛度了光陰。

告別從前彷徨的自己,活好當下的日子不再成為別人的負擔,是對往後餘生最好的尊重。

年少時,誰不曾有“夢想仗劍走天涯”的滿腔志氣,但當我們成長到了一個不得不學會告別的年紀,才發現江湖不僅有相見恨晚,還有山長路遠。

我們都在這條路上,長成一個努力的平凡人,在茶米油鹽中完成自己並不那麼英雄的夢想。

我們學著接受世界的殘忍,也學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我們開始接受了生命的無常,也就懂得了活著的意義。

或許,這就是告別帶給我們最好的啟示。

*作者:Ray先森,富書籤約作者,閒話職場法則,漫談人生故事,與你一起成長,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微博: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