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知识产权业务将何去何从

2019知识产权业务将何去何从

2019,知识产权业务将何去何从?

IPRdaily导读:精品化发展看似与规模化发展背道而驰、自不量力,但精品服务机构如在细分行业定位、掌握行业发展趋势、提升精品团队方便做好功课,其实能在知识产权行业游刃有余。

1931年12月2日,梅贻琦在就职清华大学校长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此著名论断虽不一定适合知识产权行业,不过结合这些年的客户经验,也促使自己在思考知识产权行业精品化发展的可行性!

一精品营销团队,提升人均创收和能力

知识产权行业,大部分同行都建有自己的营销队伍,有专业型,亦有纯销售型。通过强有力的营销队伍,更快把握市场,了解行业变化,掌握客户需求,从而拉动公司业绩,已达成共识。

而营销团队是需要靠人海战术还是培养成特种兵型?随着《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2019年社会保险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人力成本将极大的增加。还像XX公司那样强化市场扩展,近千人的团队含400多名销售顾问深入到12个城市的营销网络恐怕需要再次掂量和斟酌,2018年四季度明显感受到各同仁们招人速度放缓。

打造知识产权精品营销团队,可能是未来一大趋势,一方面,通过加强营销人员的专业度,提高以一敌十的战斗力,最大程度的提升业绩;另一方面,通过打造知识产权精品营销团队,注重人均创收,而非靠人海战术,从而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时,规模庞大的营销团队在管理方面随着人员参差不齐带来的负面影响,亦容易养闲人,发挥不出营销人员价值。

二精品业务种类,提倡差异发展和突围

随着知识产权制度30多年的普及、推广,知识产权业务种类逐渐多元化,基础的知识产权申请年年暴增,近些年知识产权各类新兴业务日新月异。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国内外专利,国内外商标,版权,域名,海关备案,驰名著名商标等);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诉讼,无效、行政调处,侵权调查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检索分析、FTO调查、专利信息推送等);知识产权咨询服务(贯标,许可,战略布局等);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转让交易、鉴定评估、质押融资、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托管等);高价值知识产权挖掘;知识产权培训服务等知识产权产业链日趋完善。

知识产权业务逐渐成熟,商机无限,近些年新进入知识产权行业的公司越来越多。以广州专利代理机构为例,截止2018年9月30日共85家专利代理机构(不含分支机构),其中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公布前成立有22家,到2015年12月31日这7年间仅新增11家,之后2016年新成立20家,2017年新成立19家,2018年前9个月新成立19家,步入快速发展期。但是我们在2018年广东省专利代理协会成立十周年活动现场得知,广东省执业代理人100名以上的代理所只有1家,50-100名的代理所也只有4家,而全省专利代理所有336家,也就是说331家代理所执业代理人低于50人。所以真正有能力全链条做知识产权各项业务的服务机构并不多,但这并不妨碍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定好位、错位发展、选好知识产权业务,而非全但不精。据观察,目前业内有精细化的发展,而且发展非常好,如专注知识产权交易、同行撰写业务、同行递件业务、知识产权维权业务、著作权业务、知识产权金融等,通过扎根细分领域,做出名堂出来。

三精品客户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和深度

知识产权,尤其是代理业务,大都还是手工活,需要人来提供服务。对营销人员服务客户也是一样,如客户量过大,反应速度自然就跟不上了,服务水准和效率将会大打折扣,给到客户的体验自然就不好,甚至流失。

很多行业存在二八定律,知识产权行业也不例外。笔者通过统计某年团队服务的709家客户,其中业绩贡献的前20家客户,业绩占到总业绩的36%以上,也就是709家客户中的20%将创造总业绩的近80%。知识产权业务周期长、流程事务多,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服务过多客户,因此,对客户的合作数量应当控制,只有保证了精品客户数量,才能可能好的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深度服务好客户,否则因为精力不足,自然就会导致服务不到位、容易出现差错或者专业跟不上,使得客户体验降低,乃至投诉。实现精品化客户数量,服务质量、定期走访、客户反馈等方面才能得以更好的实现,客户合作粘度和深度才能进一步明晰。

四精品服务机构,提出精品优品和创新

前述有提及当前大所毕竟是少数,而随着知识产权业务种类多元化,看似可以从事的模块越来越多,但如都涉足,反而缺少了自身的竞争力,样样业务都有,但是样样都不精,都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同时,涉及较多业务势必要培养各大人才和增员,这样在咱们这个政策性很强的知识产权行业,很容易随着政策的调整而翻船和停摆。

涉及知识产权业务种类更全的服务机构,人员、场地定是朝向大所规模发展,这其中涉及到管理、成本、风险、决策等系列潜在问题,"文山会海"时有可能,"心在汉"的人员也不少,公司帮派和政治斗争就会存在。当然,上规模的大所行业地位更加牢固,可能抵御变革带来的风险能力更加强。不过精品服务机构这艘小船在掉头、调整方面更加便捷。

精品服务机构在人员素质方面更要求精益求精、以一敌十,在技术和合作上完全可以借助当今大数据技术,如引入互联网技术来解放商标代理人、专利代理人部分工作;引入同行合作,解决自身人员臃肿的问题;打造创新管理模式和精品产品,提高效率。精品服务机构的构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发成为现实的可能!

后记

精品化发展看似与规模化发展背道而驰、自不量力,但精品服务机构如在细分行业定位、掌握行业发展趋势、提升精品团队方便做好功课,其实能在知识产权行业游刃有余。业务方面,基础业务为生存、特色业务为竞争力、创新业务为战略规划、法律业务为后勤保障。保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不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2018年知识产权行业风起云涌、变化多端:贯标认证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暂停申请阶段专利资助、降低贯标资助、取消著名商标认定、打击黑代理、打击非正常申请(商标、专利)、提高专利质量工作、专利代理条例修订、商业巨头跨界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专利)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等等,无不牵动知识产权行业每位参与主体的心。

2019年知识产权业务怎么走?规模化?精品化?似乎大家觉得今年冬天有点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