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必須吃魚嗎?

田獲三狐


大家好!我是墨海遊釣!

話說年夜飯吃魚,是一種習俗。吃魚寓意“年年有餘”。那年夜飯是不是就必須得吃魚呢?這個我們得從“年年有餘”這個詞來說起了。

很多人理解“餘”的字面意思應該是“衣食無憂、多有結餘”。那其實在古代啊,魚跟雁一樣,可作為書信的代名詞。古人為秘傳信息,以絹帛寫信而裝在魚腹中。這樣以魚傳信稱為“魚傳尺素”。唐宋時,顯貴達官身皆佩以金製作的信符稱“魚符”,以明貴賤。“魚”與“餘”諧音,所以魚象徵著富貴。“如魚得水”用來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諧美滿、幸福、自在。所以,魚呢,象徵富貴。

那在我的家鄉湖北,年夜飯是必須得有魚的。首先湖北是魚米之鄉,魚類豐富,其次魚的做法也是林林總總,魚糕魚丸更是做到了“吃魚不見魚”的境界。

那麼你的家鄉年夜飯是必須吃魚嗎?歡迎在下方留言。也祝路過的您,年年有餘!富貴連連!





墨海遊釣


過年在年夜飯中有魚是年年有魚,連年有魚寓意是年年有餘連年有餘。其際上年夜飯中之魚重點在“有”不在“吃”,而且不論是“有”還是“吃”,都無所謂“必須”,這只是一種人們對生活富裕的一種向望。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飯也變得很豐盛,甚至可以說是豐富多彩,魚只是豐盛餐桌上的一道菜餚,也是“有”的一種體現。而這種年年有魚(餘)寓意追求實際也是農村年俗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元素,傳承久遠。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在改革開放之前很難買到魚吃到魚,在過年的時候在包的餃子裡有少許捏成魚形,在過年油炸的“油餜子”也有少許做成魚形,重點仍體現的是有魚(餘)。這種“餘”還有一種表達方式是年三十晚上的飯菜不能吃完,要有剩餘到來年再吃。這個年俗文化元素與許多年俗傳統一起構成了中華民族獨樹一幟的春節文化,比如年前掃房、祭灶、貼春聯、放鞭炮、拜年磕頭,祭祖焚香等等。還有一些地區要把過世的先祖請到家裡過年。所有這些傳統年俗文化就是人們常說的年味。但在當今社會,人們普遍感覺年味變淡了,而同時又有人認為有些年俗是陋習是封建迷信。我認為把民間傳承了幾千年的年俗文化說成是陋習和封建迷信有些偏頗或牽強附會,對這種文化傳承不要刻意抑制打壓,也不要刻意無限發揮擴大,只要是自由存在自然傳承就好。


用戶2323904467523寧


“無魚不成席”,中國人不分南北、傳統年夜飯上最不能缺少的菜就是魚,而且通常是全魚,象徵著“年年有餘”。

我國不同地區對魚的吃法各有講究:吃魚不吃頭尾,寓意“有頭有尾”;端上桌只看不吃,或者不吃光,剩下一點,寓意“年年有餘”;鯽魚與鯉魚同吃代表大吉(鯽)大利(鯉);吃鰱魚寓意著連子連孫。

吃魚的由來

起源於原始崇拜魚。在除夕年飯中,魚除了象徵年年憂鬱的吉祥意義外,還有隱秘的鎮邪意義。早在漢代畫師所繪門上的扣環,多有魚餙作鎮邪物。唐代的屋門、櫃門、箱門等,都盛行魚形拉手,以示鎮邪的功能。這影響了後世除夕年飯的魚俗。看來,除夕的魚,在餐桌上是招財,餐桌外是鎮邪,只是後一種功能其隱義,逐漸為人們所淡忘了。

過年食魚的習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區域,似乎有一個潛規則。魚是宴席上最後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餘”。

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擺魚也有講究:魚頭要對著貴賓或長輩,體現尊敬;來客是文人,將魚肚對著他,贊他肚裡有墨水,滿腹文章;來客是武將,講魚脊對著他,誇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樑。

還有魚端上桌時的擺放,魚頭對著誰、尾對誰,擺下後不可再端動。魚頭所對的人“剪綵“,魚尾所對的人“贊助”;先由二位對飲一杯酒,再由魚頭的人首動筷夾魚吃(所謂“剪綵”),隨後大家才可以動筷,熱鬧氣氛。

對於魚的不同種類還有不同的講究,比如過年吃鯉魚,鯉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過年吃鯽魚,鯽同“吉”諧音,過年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過年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過年吃鰱魚連年有餘。











牛哥飯菜


年夜飯必須吃魚嗎?

必須吃魚,年年有魚(餘)!隨著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飯也變得很豐盛,甚至可以說是豐富多彩,魚只是豐盛餐桌上的一道菜餚,也是“有”的一種體現。而這種年年有魚(餘)寓意追求實際也是農村年俗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元素,傳承久遠。




客家武平祥子


這是傳統文化,吃魚就是代表,年年有魚的意思嘍!


有銘珠寶明仔


年夜飯吃魚就是年年有餘的意思,我們這邊也不一定要有魚的,但裝菜的盤子不會讓它空在桌面上,就算吃完了也要從其他剩菜中挾點過來,也算一種“年年有餘”的意頭吧!


山戈鄉野


必須的,年年有餘


1585300


那是肯定的呀,年年有魚嘛。


香水百合我的愛



一笑風雲起兮兮


魚餘同音,過年吃魚,象徵年年有餘,過年一家人開開心心,圖個吉利。如今年夜飯可以選擇的食材是非常豐富的,不一定非得要吃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