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民俗螃蟹酱

在七八十年代以前,螃蟹酱一直深受黎族人的喜爱,人们用它来代替味精等调料;在烹制青菜等食物时添加少许螃蟹酱,这样使煮出来的食物容易软烂,口感滑腻,且菜色极佳。使用螃蟹酱烹制的菜肴所散发出的独特香臭味,颇受上年纪人的欢迎。在海南西部有一种说法:“汉人食虾酱,黎食螃蟹酱”,这反映了当地民间的一种饮食文化。

螃蟹酱的做法很简单,只需取新鲜的田蟹晒干后碾成粉末状,拌入适量的食用盐后封存数日即可。螃蟹酱通常用来拌煮蔬菜,荤类一般较少使用。螃蟹酱在使用前最好先用少量的清水煮开,然后用纱布滤去蟹壳杂质,仅用其汤料来拌煮菜肴即可,以免因拌入坚硬的螃蟹壳而影响菜的口感。螃蟹酱富含钙、铁、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微量元素,用螃蟹酱拌煮出来的食物不仅酥软,而且极具营养价值,符合养生之道。

海南黎族民俗螃蟹酱


早些年,由于生产生活条件有限,黎族人不得不挖空心思在野外寻找食物,以养活一家老小。黎族人有一句谚语:“食在家,菜在野”,意思是饭食在家随时有,吃菜得到野外找。黎族人喜食葫芦瓜叶、南瓜叶和地瓜叶等绿色蔬菜,黎族的老人在煮菜时喜欢放入少许螃蟹酱,使生硬的南瓜叶变得酥滑软透,其口感堪比闷炖,甚是奇妙。

螃蟹酱黎语称作“发包”,“发”即“粉”,“包”是螃蟹的意思(音译),因此,准确来说螃蟹酱应叫螃蟹粉。关于螃蟹酱的由来至今已无从考究,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但黎族人食用螃蟹酱的历史由来已久,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人民公社时期,黎族人出门耕田耙地时都习惯带上腰篓,看到田间偶有螃蟹爬行便随手捡拾,折去腿脚后随手丢进腰篓。通常这些捉回来的螃蟹要么煮着吃,要么用来腌制螃蟹酱。

海南黎族民俗螃蟹酱


夏季,烈日当空,稻田里的水炙手可热,螃蟹们觉得呆在水中闷热难耐,都纷纷爬上田埂来“纳凉”,此时,有经验的人只需轻轻地翻开草丛,便可将懒洋洋地蛰伏在草丛中的螃蟹逮个正着。那时的稻田里螃蟹很多,运气好的时候,一次可逮到半腰篓的螃蟹。

海南黎族民俗螃蟹酱


对乡下人来说,螃蟹并不是什么稀奇之物,田蟹不比海鲜,小孩子嫌它太硬,不大爱吃。捉回来的螃蟹一次吃不完,人们便将其腌渍,然后晒干,以便保存。田蟹质地坚硬,没什么嚼头,晒干后更难吃,于是,聪明的黎族人便将其舂烂,然后跟青菜一起拌煮;后来,人们发现用这种方法煮出来青菜容易软烂,而且口感味道极佳,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在煮菜时添加些螃蟹酱,从而煮出了富有黎族风味的菜肴,螃蟹酱也因此而被当地人冠以“黎族味精”的美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