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8——聚焦胃癌研究领域(下)

回眸2018——聚焦胃癌研究领域(下)

文章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9,22( 1 )

【接上文】

五、胃癌放化疗

从辅助放化疗INT-0116研究到新辅助放化疗CROSS研究,针对胃癌放化疗联合应用的模式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中。2018年发表的CRITICS研究纳入了ⅠB至ⅣA期可切除的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患者,所有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外科手术,术后随机分为放化疗联合组与单纯化疗组;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联合放化疗未能显示出明显的生存获益;单纯化疗组的OS为43个月,联合放化疗组的OS为37个月(P=0.90);单纯化疗组的3和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113/233)和9%(22/233),联合放化疗组的3和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则分别为41%(101/245)和4%(10/245);与术后化疗相比,术后放化疗并未改善患者总体生存率。

究其原因:

其一,放疗为局部治疗手段,术前化疗加之胃癌根治术使原发灶得到完整切除后,再次使用局部治疗可能会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无助于消灭微转移的肿瘤细胞;

其二,由于研究开始之际腹腔镜探查还不是标准治疗流程,腹腔镜探查率约为10%,这可能影响外科手术的出组率。而针对放化疗联合治疗的研究并未停止,基于紫杉醇的CRITICSⅡ(NCT02931890)研究业已启动。

2010年,ToGA研究成为胃癌靶向治疗的里程碑,曲妥珠单抗成为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2014年,REGARD和RAINBOW研究使得雷莫芦单抗成为晚期胃癌患者二线治疗的标准方案。2016年,李进教授的研究使得阿帕替尼成为晚期胃癌三线治疗的标准方案。但靶向治疗的研究并非一帆风顺,EXPAND、REAL3和AVAGAST研究的失败,使学者们再次认识到相关分子标志物及适应人群选择的重要性。

1.HER-2抑制剂:

2018年,JACOB研究也发布了其研究结果。研究纳入HER-2表达强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结果显示: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及化疗组的OS为17.5个月,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的OS为14.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虽然帕妥珠单抗在乳腺癌中取得成功,但胃癌HER-2表达存在异质性,且表达较弱及膜染色不完整等原因,帕妥珠单抗组并未显示出明显的生存获益。

2.PARP抑制剂:

2018年的GOLD研究纳入接受一线化疗后、或一线化疗期间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对比奥拉帕尼(PARP抑制剂)联合紫杉醇和紫杉醇单药。在全人群中,奥拉帕尼组OS为8.8个月,紫杉醇组为6.9个月(HR=0.79,P=0.026);在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 gene,ATM)阴性人群中,奥拉帕尼组和紫杉醇组的OS分别为12.0个月和10.0个月(HR=0.73,P=0.25),奥拉帕尼组未显示出生存获益。奥拉帕尼在二期研究中(Study 39)显示出有效性,尤其是在ATM阴性的人群中。

其原因可能是:GOLD研究中奥拉帕尼的剂量是100 mg,而Study 39中是300 mg;PARP抑制剂在其他肿瘤类型中的研究表明,BRCA突变状态或参与同源重组修复的基因突变与PARP抑制剂治疗后的疗效提高有关,但在GLOD研究中这些关系尚不清晰,需要进一步分析。

与既往治疗手段不同,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和解除免疫抑制来对抗肿瘤。现已成为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做出开拓性贡献的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也因此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胃癌因异质性较强、肿瘤的突变负荷不够高以及致病性突变不明确等原因,免疫治疗研究相对滞后,而2018年是胃癌免疫治疗取得突破成果的一年,CFDA也批准了帕姆单抗和纳武单抗用于胃癌的治疗。

1.帕姆单抗:

2018年,KEYNOTE-059研究Cohort 1纳入了接受过二线或多线治疗的胃癌患者,评估帕姆单抗200 mg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ORR是11.6%,依据PD-L1的表达程度对患者进行分层,PD-L1高表达组的ORR为15.5%,低表达组为6.4%。对比三线阿帕替尼治疗,帕姆单抗提高了ORR,但OS和PFS是否延长还有待后续结果的验证。

同时,该研究相关的三期研究也已经启动(NCT02872116和NCT02743494)。本年度另一项重磅研究KEYNOTE-061结果显示:帕姆单抗与标准二线治疗紫杉醇进行对比,未显示出明显的生存获益:两组OS分别为9.1个月和8.3个月(HR=0.82,P=0.042 1),PFS分别为1.5个月和4.1个月(HR=1.27),帕姆单抗组的安全性方面明显好于紫杉醇组;此外,亚组分析显示,PD-L1高表达或MSI-H的患者可能从帕姆单抗治疗中获益。

2.纳武单抗:

CheckMate-032研究纳入了转移性食管胃结合部癌二线治疗失败后,使用纳武单抗3 mg/kg、纳武单抗1 mg/kg联合伊匹单抗3 mg/kg和纳武单抗3 mg/kg联合伊匹单抗1 mg/kg这3组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3组的ORR别为12%、24%和8%,1年的PFS分别为8%、17%和10%,1年的OS分别为39%、35%和24%,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47%和27%;此外,ORR与PD-L1的表达情况无关。纳武单抗1 mg/kg联合伊匹单抗3 mg/kg组虽然显示了良好的ORR及生存获益,但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7%,使得该方案的实际应用受到了限制。

目前,免疫检查抑制剂、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肿瘤疫苗、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都显示出了不错的临床应用前景,联合靶向治疗和化疗等方式提高疗效,将可能是未来的方向。

八、展望

2018年,CONCORD-3全球癌症生存调查更新显示,韩国和日本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68.9%和60.3%;虽然我国胃癌的5年生存率由2000年的30.2%提高到了2014年的35.9%,但与韩国和日本还存在差距,仍然任重而道远。

回眸2018年,全球胃癌研究硕果累累,国内同道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展望未来,我国胃癌领域的原创性、引领性高质量研究仍需要加强。外科治疗需进一步加强精细及合理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临床实际问题为核心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加强多中心合作,规范和统一各中心的治疗模式及水平;加强胃癌全国性数据平台的建设,为临床研究及诊治的更新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深化分子生物学及交叉学科研究,加强交叉学科平台建设,为精准治疗提供理论支撑;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性研究课题,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研究质量,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力。综上,相信各位同道的一致努力必将会引领我国胃癌的诊治迈向精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略】

FIS2019 强势来袭!

回眸2018——聚焦胃癌研究领域(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