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戊戌六君子”被慈禧处死时,有人露出微笑,有人则怕得痛哭

1898年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晚清维新人士通过提倡西方文化,改革政治制度、教育制度为达到救国救民目的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而变法也就像襁褓中婴儿一样,仅仅经过103天就遭到了以慈禧为顽固派势力的疯狂镇压。

最终光绪帝被囚禁于瀛台,变法的领袖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则分别逃往法国、日本。有六位参与变法的维新人士被残酷的杀害,他们就是“戊戌六君子”,有谭嗣同、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和康广仁。但“六君子”在被慈禧处死时,表现却各不相同,当时有人露出微笑,有人则怕得痛哭!到底是怎样的原因造成几人如此大的反差呢,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一探究竟吧!

揭秘“戊戌六君子”被慈禧处死时,有人露出微笑,有人则怕得痛哭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梁启超联名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变法的具体要求,很快便得到了光绪帝的赞同。但事情似乎并没有想像得那样顺利,变法因为危急到了一些人的利益,故当时的朝廷分成两派,即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太后派”和以光绪帝为首的“皇帝派”。朝廷虽划分两派,但国家大权还是掌握在“太后派”手中,而他们是反对变法的。

变法本来就让慈禧太后惹恼了,后来康有为听信一个谣言:慈禧太后和将要废掉光绪皇帝。康有为的变法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他听信了这个谣言,企图出兵包围颐和园杀掉慈禧太后。然而事情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最终慈禧太后先从荣禄口中得知了这个阴谋,十分恼怒。随后慈禧太后就发动了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清廷同时逮捕了谭嗣同、康广仁等六人,当时慈禧太后就说到:“捕变法者,不经审判,直接处死!”。

揭秘“戊戌六君子”被慈禧处死时,有人露出微笑,有人则怕得痛哭

然而“戊戌六君子”被捕后的表现却各不相同,当时有人露出微笑,有人则怕得痛哭!首先我们要说的是谭嗣同被捕前他本有机会脱险,但他没有走,大义凛然的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知,请嗣同始。”,在狱中他从容不迫,常在墙壁上题诗明志。临行前,他高声疾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激动的像赴宴一样。

同样慷慨赴死的还有林旭,当年他才24岁,是六君子中年纪最小的一位。被捕后,有老狱卒说他在狱中泰然自若,“时时作微笑”,据说他早就将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中外日报》也报道称,他临刑时“先号咷而后笑”。而年龄最长的杨深秀已50岁,坚强不屈,写下了“缧绁到死真不怨,未知谁复请长缨!”的毫迈诗句。刘光弟就刑时更是淡定自若,打死也不跪。

揭秘“戊戌六君子”被慈禧处死时,有人露出微笑,有人则怕得痛哭

世人都赞叹这四人,乃真君子也,为万世所敬佩。可有两位老兄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杨锐原本是张之洞安插的亲信,在变法形势严峻的时候,杨锐动摇了,感到了害怕,想抽身而退。被捕时他大呼冤枉:“我当差才5日,还没有上过一道奏折,就惨遭此横祸,我是冤鬼啊,临死前他还想向慈禧表明心迹,要申诉,可是没有等到这个机会。”

的确,杨锐还显得有点“冤”。他原本是站在康有为一派的对立阵营,是戊戌变法另一方思想代表——张之洞最器重的幕僚之一,不过也是变法中的重要人物。慈禧发难前,他正打算离京奔丧,但被张之洞留了下来,错过一个本可以逃掉的机会。被捕后,都以为等到事情真相大白后,就会被释放。没曾想慈禧太后却宁肯错杀一人,也绝不肯放过一个。

揭秘“戊戌六君子”被慈禧处死时,有人露出微笑,有人则怕得痛哭

要说有冤死鬼,康广仁才是真的冤。他本来就反对他哥哥康有为的戊戌变法。作为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的死颇有些“以弟代兄罪”之意。此前,在康有为积极活动时,康广仁很有些看法,觉得“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他最早预言了维新派毫无兵权终究会失败,但却在诛杀六君子的诏书中被视为罪魁。据那位老狱卒说,康广仁在狱中用头撞墙,大哭:“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当。”《申报》则报道,他临刑时“面色如灰土”。

现如今我们见惯了史书中视死如归的烈士,人们或许会觉得康广仁这样太过窝囊。但他毕竟不是谭嗣同,没有为变法而流血的觉悟,也没有想到,寂寂无名的自己会背上谋反的罪名。或许他最大的罪状,就是身为康有为的弟弟。幸好此时已不流行“株连九族”,屠刀还没有举到他在南海的亲眷头上。据说后来康有为还编造了一个故事哄骗母亲,说康广仁并没有死而是逃到蒙古,出家避难,还不时伪造一封家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