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感恩,如何培養懂得感恩的孩子?

我們為什麼要感恩,如何培養懂得感恩的孩子?

現在很多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感恩之心,最可悲的是許多家長甚至不再奢望孩子懂得感恩。他們已經習慣了自己對孩子的付出,比如接送孩子參加各種活動,而孩子理所當然,孩子們對家長嚴重缺乏尊重。每一代人似乎都在抱怨,和多年前相比,如今的孩子更不懂感恩,孩子們的感恩之心大不如前。家長們深信,孩子的自我感覺越好——例如家長經常誇讚孩子,迎合他們的每一個需求,讓他們感到快樂——就越有助於其性格發展。但我們看到的大量實際例子卻恰恰相反:如果家長的生活安排圍著孩子轉,這些孩子會覺得人人都應當如此,並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如果孩子被培養成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的人,他們的感恩之心自然會完全喪失。

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定期感恩生活的賜予會帶來許多心理和社交層面的好處。研究結果還表明,讓孩子們領會感恩生活中美好一面所帶來的喜樂,永遠都不會太晚。感恩之心可以在任何年齡得到培養,無論其具體表現形式是一種心情、某種社交情緒還是某項個性特徵。

我們為什麼要感恩,如何培養懂得感恩的孩子?

懂得感恩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對象範圍往往更廣,如朋友、健康的體魄、大自然、工作或是強大的力量——他們能更強烈地體會感激之情。對他們而言,感激不僅僅是一次性地說聲“謝謝”。感恩是一種心態,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感恩還是一種精神情緒,無論這種情緒是以直接還是間接的方式得到表達。從心理健康層面上來說,懂得感恩的人所表現出來的焦慮和抑鬱程度往往更低,身心也更健康。

懂得感恩所擁有的一切能讓人自然而然地學會應對挫折。和其他每個人一樣,懂得感恩的人每天也會遭遇艱難困苦,但是他們往往能換一個角度看待挫折,在重重困難中看到積極的一面。感恩度的上升不僅僅預示著積極社會行為的增長,同時也預示著消極社會行為的減少。懂得感恩也能降低青少年做出反社會行為的動機。懂得感恩的學生在管理自己的生活以及尋找未來重要目標方面的表現也更好一些。懷有感恩之心的青少年與同齡人的關係也更好,部分原因可能是他們積極的性情讓自己顯得更有吸引力,更受喜愛。

我們為什麼要感恩,如何培養懂得感恩的孩子?

對於感恩的培養,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是,父母作為榜樣進行言傳身教,讓感恩成為一種家庭習慣,從孩子們很小的時候開始培養。鼓勵孩子們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而不僅僅是在收到禮物時尋找感恩的源泉,例如在受到別人的任何幫助時就要學會感恩。第二是通過有意識的練習,記錄下感恩的事件,感恩可以從一個轉瞬即逝的念頭轉化為一種習慣,並最終成為一種個性特徵。第三是學習感恩的課程,讓孩子們受到感恩教育,並且勇敢的說出他們的感恩,這可以持續加深孩子們腦子裡感恩的印象。

對孩子們而言,發現並認可那些離自己不那麼近但是卻讓自己生活受益的人群,如學校的保安人員、清潔工等同樣至關重要。在一個如此缺乏凝聚力、人人只關注自我的社會,感恩是一種共同紐帶,是讓人與人之間相互連接的最佳方式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