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光明 亦复何言

此心光明 亦复何言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此话是王阳明生前最后留下的话。

事情来时,尽我的良知去应付。没有事情来的时候,也不要去找事。

这也就应征了阳明先生说的“事上练”!然则“静坐”也是事上磨练。

由于有人就有私欲,就有为了私欲不择手段,也即所谓社会黑暗面。其实那些被私欲所累的才是真正的可怜人,终生役役,不过为食色而已,所求不过虚幻。也正由于黑暗面的存在,我辈当更需努力,弘扬心学等传统国学,让更多的人发显良知,脱离禽兽私欲,成为堂堂正正之人,还乾坤以朗朗!

现实生活中的致良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习惯为所有的行为寻找原因,和意义,也就是目的,这是理性的标准运作特征,当我们在遇到诸如“老人摔倒”等道德行为时,按照良知去做是没有什么理由的,而如果通过理性寻找行为的理由和目的,往往就因为“怕被讹诈”的原因使我们迟疑,甚至放弃去“帮助老人”~

寡欲悟道

人有物质的躯体,需要占有社会资源,需要生存、发展,在此基础上的欲是正当的,而所谓的私欲是突破了这个界限的部分,是需要通过致良知去除的。

多情之人何以致良知?

多情之人,有时不一定是为了某物动情,看天地之辽阔,残花之娇柔,都可能有大哭一场的冲动!良知只是个理,本身无情感,但由于我们是人,有意,有情,却可能被天理、良知的光明,万物一体的博大而感动!因而想哭就哭吧,别伤身即可~

如何应付心中贼?

阳明说: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也是此理。个人认为知行合一并不难,难就难在立志要真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只是个工夫而已,只要致良知的志向立了,切实去做,知行合一便自然而然了~

真正理解了良知和理性、情绪等的关系,将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致良知的内涵,让我们能够将“致良知”作为志向,从而在实际事务中,不再纠缠、摇摆,自然的做到知行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