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幸福从何而来?四个小故事一起来学习!

很多父母都心有戚戚焉:“我就希望孩子幸福”,那如何才能让孩子真的幸福呢?西方父母经常提到的一个词unconditional love,无条件的爱。但无条件的爱,并不是“什么都允许的溺爱”,更不是“什么都保护的爱”。

一起来看让Lili妈咪非常难忘的这四个故事:

故事一:早晨的“战斗”

宝贝不愿意去幼儿园。每天早晨赖在床上撒泼、哭。父母可能的做法是:1,不停催促,你快点你快点,你不要搞,一定要去的。

2,强硬拉起,强硬刷牙洗脸送走。

3,板起脸来责骂或者恐吓,你再不起来我打了哦!我放老虎来咬你了哦!

如果你想学会感受孩子:

你应该试着去和他“感同身受”,一些可以让他情绪稳定的话,比如:“妈妈知道你不想去幼儿园,我知道现在让你去特别不开心”。不要小看这只言片语的力量,孩子会因为感到你和他“同一战线”而愿意平静地来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然后父母可以试图深度了解下,他不想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再因势利导。

孩子的幸福从何而来?四个小故事一起来学习!

故事二:孩子是“强”还是“弱”

小朋友站在高高的台阶上,流鼻涕了。大人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奔上去帮他把鼻涕擦了,这时候孩子是“弱”。

另一种是,和孩子平静地说:你流鼻涕了,走下来吧,这有纸巾。

孩子走下来,慢慢从你手里拿了纸巾,自己擦干净,这时候孩子是“强”。所以,适当地放手,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变“强”。

孩子的幸福从何而来?四个小故事一起来学习!

故事三:我很爱你,但这就是不可以

小朋友想要玩危险的水果刀,他和妈妈发嗲、他和妈妈发脾气,紧紧握着水果刀一定要把刀抽出来。妈妈的眼神和口吻应该都是nice but firm:我很爱你,但是这很危险,不可以玩,这是规矩。在这样的注目和引导下,妈妈可以温柔地把水果刀从孩子手里拿回来,而非很紧张地强硬抽回。这和unconditional love没有矛盾,这是有疆界的爱。

孩子的幸福从何而来?四个小故事一起来学习!

故事四:如何激发你对一个东西的兴趣

孩子对于乐高完全没有兴趣,他更爱那辆会发光却很吵的小汽车。妈妈的做法可能是:“唉呀你不要玩这个汽车了,你看乐高多好玩,你看呀你看呀!”被硬生生拽过来的孩子不会觉得乐高好玩,只会觉得你的强硬让他不开心。妈妈可以做的“引导”依然是利用平静的力量,坐在旁边自己搭一个城堡玩,甚至好像自言自语地说:哇,可以搭的这么高,要不要请王子公主住进去呢?孩子可能的反应是,看一眼,继续小汽车;再看两眼,再看看小汽车;但只要他内心有一点搭筑的兴趣,就会被妈妈平静的引导所唤醒,继而饶有兴致地参与进来。而他参与进来的时候,妈妈可以转身为观众,给予欣赏和鼓励。

孩子的幸福从何而来?四个小故事一起来学习!

自从做了父母的那一天,我们所想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怎样让自已的孩子获得一生的幸福,可是,怎样才能让孩子获得幸福呢?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孩子成长是需要力量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力量的人,可是孩子的力量来自于哪里?是靠妈妈的一日三餐吗?是靠爸爸妈妈不遗余力的关怀吗?答案也不确定,因为所有的父母都爱他们的孩子,但这份爱怎样才能给孩子力量,有的父母由于不了解,反而用爱夺走了他们孩子的力量。如果我们的父母没有明确的传导给我们获得力量的方法,没有用他们有力量的爱给我们力量,那么我们面对我们的孩子时,需要学习怎样用爱给我们孩子力量,需要学习在危机面前怎样让我们孩子获得力量。我们还在需要了解,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怎样说怎样做,能把危机化解成为成长的机会和力量给与我们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