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我自己的一点儿经验和对摄影学习过程建议部分

首先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把现实世界转换成二维然后采样转换成二进制编码。。。。呵呵。这么想的人有什么动力去摄影呢? 要说摄影对我来说,是为了记录决定性瞬间,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家人朋友,摄影本质是记录,听起来舒服一些。但是我自己感觉缺少了点儿参与感。个人感觉这样的想法也存在着巨大的惰性。如果重心在记录上,那么就会产生被动的想法,尤其是对创造力的限制。摄影是记录瞬间的过程,摄影师是创造那个瞬间的人。摄影师不只是记录创造了照片,而是同时创造了那个时刻。这个想法让我感到舒服,可以让我不仅积极的在记录,同时可以积极的构思。摄影师之间的区别不只在于记录的方式,比如参数设置,构图,拍摄角度,曝光,甚至用光。还在于创造,注意我不指更在于创造。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故事在哪儿发生,他在想什么,他在做什么,什么情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变化简直太多。作为摄影师,你要创造出那个瞬间。”感觉“需要借助载体和表达方式来表达。一篇文章没法给你直接说一种感觉,但是我讲一个故事你就体会到那个感觉了。

那么,照片的记录方式,并没有什么秘密,也不该有什么秘密。技术要开源!技术要开源!技术要开源! 破解起来也不难。它当然区分了摄影师,比如我的照片和日式小清新或者Fine Art的视觉差别,一眼就看出。但是我很反感的是有些人非得定义哪种风格更好,更高级。区别你和别的摄影师的还有另一方面就是,借由内容为载体表现出来的感觉。这部分的区别,更让我觉得有趣。因为这是很私人的东西。幼年时记忆决定,很神秘。

那么怎么提高呢?要知道。

只有好照片,没有好照片的准则。——(安塞尔.亚当斯)

这样想就轻松了不少,很多条条框框,比如黄金分割啊,对角线构图啊,对称啊什么的,别把那些作为规则,只是建议。对于各种拍照技术和闪光灯的理论甚至色彩理论,他们是前辈总结下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录我们的内容的。正确的理解方式是,这些理论,帮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最简单的方式获取前辈的经验。既然前面区分出了,“记录方法” 和 “照片内容” 两方面那么逐个击破即可。

第一部分 记录方法

这类提高主要就是看书学习加刻意练习。得看经典即可,一些什么摄影速成之类的书,只能让你更浪费时间。 呵呵。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是妹子们,不同环境下的参数设置(光圈快门ISO等),也有一定困难。我看的第一本摄影书籍,当然是纽约摄影学院教材,不过这本书有些早,很多对应胶片的内容可以跳过。最初我是从胶片135和120单反相机学的摄影,单毕竟那是07年的事情。本来想找几本新一些的,看完目录之后,决定哎,还是推荐纽摄吧。

关于光至少得看这本。《美国摄影用光教程> 绝佳!硬理论书籍!看这本书之前请不要看其他对于用光的书籍。 系统了解光线的书。一开始感觉在讲物理,不过没关系,相信我,这是理解光线的好方法。 对光线的认识在建立的时候一定要正确。

关于摄影构图,一张好看的照片,可以分析出来怎么构图的,但是你用构图的方法来拍照,不一定拍出好照片。我自己更感觉,好照片,和很多 “常见入门书籍说的构图方法”,并没有相关关系。拍照的时候我也基本不会想有些构图法则。哎我真的觉得就是低水平直男癌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自己刻意分析出的一些规则,蛋,真的作用并不大啊。比如一张用对角线构图的好看的照片,并不是因为用了对角线构图才好看的,是因为其他n多因素。那就看一些讲的比较详细的书,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 [url]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 (豆瓣)[/url]

然后看

《摄影师的视界》

《数码摄影完美曝光技法》这本书让我看完之后不会曝光了,如果能看下去就看

完至少一遍。如果实在看不下去那就算了。

《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

《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

《论摄影》

《电影镜头设计》

说到摄影类书籍,我觉得浪费生命的书太多。慎重阅读。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好了恭喜你读完了上面的blablabla~~~ 如果要看技术的书觉得枯燥我能理解,我当时看也是感觉像在学习专业课。必经之路,也是最短路径。所有的小聪明都是在绕远道。

第二部分 照片内容和那个感觉

怎么找到或者确定自己的风格,或者说拍出与众不同属于自己感觉的照片,是经常被各方面提及的问题。是机身,镜头,闪光灯,柔光箱决定了风格么? 画面风格,曝光,色调,构图,明暗,用光,细节,决定了风格么?后期处理方法决定了风格么?表情,服装,道具,环境,场地,决定了风格吗?模特的外貌,职业,做的事情,决定了风格么? 表达的主题表达的内容决定风格么?一切的一切表现手法决定风格么?她是只是她,一说即是错。她是月亮,上面提到的是指向月亮的手指。不需要刻意创造她,不需要刻意找到她,她就在那,只需要轻轻的自然地走过去,抬头便看到她。

分享一下我的发展过程。我们家是我爷爷就照相,我爹也照相,家人的相册从黑白到彩色都很多。摄影理论书籍和大师的经典画册也不少,还有相机也多。我印象中,幼年时家里挂着一副巨大的欧美经典黑白人像,小时候看什么都大。之后小学初中我爹也经常会在旧书市场淘杂志和画册回家,八成是洋垃圾。能完全记住名字的是VOGUE。当时我就是看着玩儿。此举造成了我当年也在淘打孔碟。我妈对我俩花钱买垃圾表示不解。真正认真开始自学摄影是07年夏天。和那个时代所有人看的一样,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用的是Mamiya ZM还有Mamiya RZ67 镜头都是标头。至关重要的时间点。当时我爹给我推荐了一个摄影师Joey.L,07年他还没拍暮光之城的海报没现在那么出名。我现在都想不通我爹那时候怎么知道他的。89年底才出生Joey.L的照片在当时对一个喜欢绿日和SUM41的和他同年生的小青年杀伤力是无穷大。他当时已经出了第一张DVD教程。嗯~幸好有电驴。虽然我爹对我摄影肯定是有着启蒙的巨大影响,但是限于他直男癌认知的局限性,我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手段成功反抗。我不觉得外界会影响你,只能你选择让什么影响你。有时候真的需要坚持和相信自己。当时老法师比现在更多,然后大量的糖水,还不是小清新,感觉像小清新的前身。本科四年拍摄内容很杂,人像照片并不太多。大概这么多吧。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全是身边的人。顺便缅怀一下D90和501.8D。11年第一次用闪光灯和透光伞,家里有人摄影的好处就是,如果你不嫌器材旧,家里也啥都有。剩下的大家也都知道了哈~14年夏天相机包被偷,之后的事情就是文章开头发生的那些了。

然后罗列一下我不同时期的照片给大家做个参考。 到德国之前的照片是上图那个拼接。

到德国之后头一年半没有闪光灯。大概是这样的。刚来的过就是感觉空气太好,每个日落都太迷人,于是产生了大量的日落前逆光照。拍摄地方是当时住的楼旁边的一个空地。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之后拍了很多次这只妹子。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第一次拍有T台和模特经验的妹子。直到这组都是用D90拍的,镜头基本是501.8D和851.8G。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13年,更换了全副D600镜头主要是85mm和35mm。非常集中的看了超多关于闪光灯方面的书和视频,上了三个闪光灯,灯架柔光箱柔光伞雷达罩束光筒等,攒了一个三灯的套装。这是配齐器材的第一次操作,也开始了拖着拉杆箱拍摄的日子。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随后是密集的用闪光灯拍摄。并开始写了那个帖子,经常更新分享方法。最初写是为了自己总结,觉得反正都写了,不如发上论坛。那时候我就是试试这个,碰碰那个。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这组对我个人来说是里程碑。我觉得技术有点儿成熟是这组开始。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和色调,同时细节非常多。蛋,也有可能是大帅哥,和大帅哥的徕卡。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上一张拍摄完不久拍摄的乐队。同样是我的里程碑。高能K4T,400w带高速同步的外拍灯和120cm八角柔光箱,就是在这组开始用的。可以应付任何拍摄情况的大功率外拍灯让我的拍摄没有了限制,它是一款完全可以信赖的灯。 嗯,可以大干一场了的感觉涌遍全身。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哈哈哈,拍完这两组心情大好,啊哈哈哈哈,然后我的相机包就被偷了。( ▼-▼ ) 从此开始拍婚纱婚礼和情侣写真(需要钱)。但是照片不方便放在这里哈~

时间线直接跳到16年初。就是之前说的个人项目重启阶段。在柏林你很难约到普通人拍照,那就先拍一下演员好了啦。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这个汉子也是演员和乐队成员。演员肯定有很多拍摄经验。每次拍照也都有明确的目的,要展现演员的哪一面,给经纪公司用的。要求并不是只拍好看,拍得美,拍的帅。皮肤也要求不要怎么处理,保留个人特征。而且演员会比普通人更配合拍摄。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这组就是3月20号拍摄的模特妹子啦,有T台和不少拍摄经验。大学主修法律。模特也会很积极的配合拍摄,不怕人流,也不会有脾气,耍大牌。 此妹子是后面教程部分的主角。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上面配图说了我自己的发展经历给大家做个参考。以下说一下提高 照片内容和那个感觉 的方法。现在找到优秀摄影师和看到优秀照片,比当时07年方便太多,学习方法也要先进很多。文章开始说到我用一年半的时间清零了,很幸运的我们可以一起学习。要多看视频教程多看书!

首先要推荐的当属这个视频教程。在看摄影基础的时候应该同时看Erik Almas的ON ASPECTS OF IMAGE MAKING 这篇是Erik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摄影经验推出的教学DVD。很清楚的以实例讲了Eirk的几个拍摄的过程。从前期到拍摄到后期。还有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年轻摄影师的建议。片中介绍了一个方法。 找100张自己喜欢的照片,强调是自己喜欢的照片。然后把这些照片分类统计分析。非常值得一试。 给了年轻摄影师十点建议每条都很有含金量。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这是个需要大量阅读积累的过程。我只是推荐以下视频或者书籍。 每个都超diao。看不看,还是看你的心情~

我偶像的视频教程 怎么能不说好! 好想列入必看之列啊! Commercial Portraiture Joey L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miss aniela的两个博客 她是我最喜欢的女摄影师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Erik Johansson 超现实艺术家

他在TED的演讲,最后一句太赞了!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Phlearn 后期教程,不能不知道他。看了后期过程可以拓宽前期构思。 同时它的教程可能也有前期准备拍摄和后期部分。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林海音 女神不解释。经常会发感受文,教程文,推荐文。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Erik Almas的第二个视频教程

The Complete Guide To Composite Photography, Color, & Composition with Erik Alm?s

zack arias 一灯 ONELIGHT 2.0

婚礼摄影必看 How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Commercial Wedding Photographer DVD

《雕刻光线 》 闪光灯的各种应用。思路瞬间拓展,感觉像是看小说。很轻松,又有意思。

Color for Designers: Exploration, Theory, & Application  

Posing 101 Lindsay Adler   摆姿书籍,摆姿的话看视频更好。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太多了根本没法列举,我看到好的及时更新吧。

也要多看片。大家都说要多看片,那多少算是多看呢?请不要攀比数量。说一下我的作为参考,刚查了一下Flickr收集了7000张最爱500PX 4500张最爱。 这还只是加入最爱的数量,那如果算每看6.0869565217391304347826086956522张加一张最爱的话,也是差不多7w张。 这还不算看的画册和杂志。 看片就是个休闲娱乐的习惯,就像是周五周六看奇葩说一样,很容易达到高潮。

本来要创造的照片,已经早已在那了,去找到她。

三,干货时间,拍摄大公开

恭喜看完了前面的内容。扯了半天,不来点儿带参数的估计大家都要揍我了。拍摄和处理过程全部大公开,处理方法有小变化哈~ 这段时间还重装了电脑。我才不要诉你们我把之前的处理方法给忘了。然后就有了更高效的操作,技术都是在进步的,更简单,更快。需要之前的基础知识,如果首次阅读我的文章请先看一下之前的这两篇。(认真的介绍我的 闪光灯人像拍摄和后期的一种方法和思路couple 顺带闪光灯以及反光板和环境光融合 前期以及后期思路。我15年底又看过我的文章几遍,我也感觉写的挺详细的。我现在用的技术和之前的并无不同,更熟练了而已。

16年开始拍柏林的演员,模特。拍摄时候肯定比拍普通人有压力。拍摄对象至少也是有十几次拍摄经验的,拍摄对出片质量就是有要求的,对拍摄速度也有要求。也拍了来柏林参加柏林电影节的秦昊大哥。跟拍了几天。有酒店准备,红毯,专访,和一次写真,照片和视频。拍摄写真的时候,我们柏林的拍摄团队是4个人,还有秦昊的化妆师、经纪人和宣传负责人,共8人的队伍。拍摄时候的压力是明显感觉的到的。一边拍一边看回放,直接就能看到大家的反应。秦昊大哥,反而一直在说,我们今天就是拍着玩儿。拍摄过程不只是摄影,还有对整个场面的掌控。作为摄影师要主动的控制住整体,既然客户选了你,那么你就要让整个过程按照你的来。拍的时候对单纯技术呢, 请 别 太 纠 结 !可口可乐巨幅广告都可以这样了。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开始用闪光灯之后,有段时期可能会拍照注意力在闪光灯上,或者手忙脚乱调整灯,然后各种变换灯的位置,反而不知道怎么样好。蛋,是总归这段时期会过去。到时候你会清楚的知道该用什么柔光工具,在什么位置摆放闪光灯,曝光和闪光灯输出也是拍几张试片就调出来了。速度快到自己都怀疑是不是太随意了。蛋,你内心很清楚这就是你要的,也很清楚根本不存在最好或者完美的布光。但是,要记住布光的时候一定要符合逻辑。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拍摄时间是15:30左右。之前下了些小雨拍摄的时候还在下毛毛雨,第一次用高能I6T还是得爱惜一些,套了个塑料袋防雨。灯前面有磨砂玻璃罩,光质更好,也不担心塑料袋烤焦。布光呢就是如图所示。用透光伞反过来当反光伞用。这样光线比直接用反光伞柔和,照射范围大。一定会问为什么不用柔光箱了? 尝试新风格的时候要尝试对我来说的新方法,之前我太在意工具了。比如坚持使用大柔光箱,带来的好处是更柔和的光线。 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说拍摄团队俩人加以模特,小型团队用轻便的柔光工具带来的是,快速移动的机动性,对应这种快速切换场景和角度的街拍很合适。I6T电池和灯体设计到了一起,不用背着电池这点也是方便了很多。雨后的阴天是个天然影棚,太适合拍照。天空光线变化很慢,天空就是一个巨大的柔光箱,地面是个反光板。让我们分析一下环境。下图是萌萌哒布光示意图,箭头表示光线方向。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在一个路口边拍摄。 两边是高楼,所以两边是比较暗的。街道的光是从上方照下来的。漂亮的顶光。人物前方是十字路口,比较空旷。大量的自然柔光已经从模特的正前方照到模特,非常棒的填充光。但是外模的眼窝太深,眼睛是黑的,我觉得面部的光有些太平。于是在模特前上方加一个柔化的主光,方向性强,打出立体的面部,并且填充眼窝的暗部。本来想找个闪光灯漏闪的图给大家看看对比效果,但是I6T并没有漏闪。由于天空短时间几乎没有变化,所以设置完光之后就可以专心拍照了。蛋,这是我事后分析的,我选拍摄地点的时候只是因为喜欢那,而且那边人不太多。曝光方法和闪光灯的输出功率调整,请看之前专门写的文章。

认真的介绍我的 闪光灯人像拍摄和后期的一种方法和思路

认真的介绍我的 闪光灯人像拍摄和后期的一种方法和思路

闪光灯以及反光板和环境光融合 前期以及后期思路。

couple 顺带闪光灯以及反光板和环境光融合 前期以及后期思路。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选图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这张就是原图RAW啦。来分析一下。 为什么原图看起来就比较自然。人脸比1号区域,较暗的墙体亮不少。比3号区域,较亮的墙体,亮一点儿。这样模特面部是突显出来的。但是不会亮太多,常识上说得过去。没有2号镜面反光的玻璃区域亮,这点很符合逻辑。高光区域是4号天空区域,但是没有过爆,天空是有细节的。 5号区域是暗部区域,其中的比较近的那俩车没人想看清楚吧,他们暗掉正常。大衣内面的阴影,也是符合逻辑的。直方图看在阴天情况下,集中在中部的直方图是正常的。而且也延伸到了两端,说明图片的对比度OK。蛋,这都是为了讲解而分析的,拍摄的时候,我才不会这么分析。 相机屏幕回放结合直方图,看心情调节曝光。一定不要只看屏幕回放,因为相机显示屏在不同的光照情况下,有时会感觉很亮,有时感觉很暗。 直方图也是作为参考的,绝对没有标准的直方图形状。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处理的整体思路和之前几乎一样。 处理呢思路还是先还原真实。可以适度小小的风格化。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要尽量的把曝光白平衡还原到自然,高光细节暗部细节找回来,对比要调整到不刺眼也不能太小。适度小小风格化是色温可以根据口味有点儿偏差,对比和明暗都可以大点儿小点儿。我建议根据大脑对当时环境的印象来调。蛋,要知道还原到自然指的是应该的样子,晴天是晴天,阴天是阴天,日落是日落,夜晚是夜晚。先找白平衡,我喜欢稍微暖一点儿点儿。注意不要发品红也不要发绿。这张曝光居然不用调。阴天光线很柔和所以我稍微加了点儿对比。高光减少点儿,暗部提亮点儿,但是黑点(Blacks),我喜欢加黑。鲜艳度加一点儿。蓝色部分显示已经没有细节的纯黑区域。没关系,并没人想看那。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调整笔刷 选中人物,提亮暗部。加点儿锐度。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颜色调节这块参数每张图都不一样。大致我喜欢减少橙色和红色(影响人的肤色)的饱和。 然后红色和橙色明度加大。 黄色是墙壁,减少点儿亮度,加饱和,我喜欢墙壁更黄。加点儿天空的蓝色饱和。这里很私人,修图时候可以仔细把玩一下。 这张图我没加暗角。然后锐化那,别调整太高,在35到40左右就好。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导出PSD文件,或者如图所示这样直接在PS内编辑 就好啦~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分析一下这个图。大范围的说,1太亮 2太暗,3 需要改变一下明暗的结构。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小点儿范围的说。1区太亮,2区太暗,模特正面亮一些侧面暗一点儿更好。3处积水处理掉。然后面部小液化一下。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妹子皮肤好,但是磨皮也是需要的。大家肯定注意到了这个磨皮面板RA Beauty Retouch Panel [url]Beauty Retouch v3.0 Panel[/url] 极为好用,效率提高很大。其实呢也就是把磨皮的几个步骤做成了动作。不要幻想,她并不能自动磨皮,只是一键就帮我们做好了磨皮准备工作。首先我会用Frequency Separation高低频法,我习惯用16-bit。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总共三个图层,分别是高频纹理图层,一个空白的编辑图层,低频颜色图层。高低频法把照片的细节和颜色分离开来,让我们可以分别编辑。用修复笔刷,或者图章工具修饰高频图层,把我们不想要的细节,比如豆子,斑,或者皮肤的毛刺去掉。这一步要处理图片的纹理细节。低频颜色区域是为了处理颜色,让皮肤颜色更均匀,过度更平缓。就是用吸管工具取色,然后用不透明度和流量均很低(15%左右)的画笔在空白图层上画。编辑完是这个样子的,为了看的更清楚,我加了个黑背景。单独看这个图层略吓人。大晚上把我受了个惊。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然后是Dodge&Burn 减淡和加深也叫双曲线法。因为有一条调亮和一条调暗两条曲线。蒙版为黑色。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我们在这一步要做的是,对面部的明暗做调整,让人面部更立体。方法就是用流量和不透明度很低(15%左右)的白色笔刷在应该提亮或者应该加深的地方画。画完了分别是这样的。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提亮部分。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这是加深的部分。 二次受了个惊,在关着灯写教程,赶紧去开灯。千万不要晚上关着灯戴耳机查看蒙版。然后可以用面板Magic Eyes处理眼睛。

前后对比。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之后用同样的减淡加深的方法,处理刚才说的 1和2 的明暗,增加3区域的立体感。加强了一点儿眼睛的眼神光。眼神是那个反光伞。同时加深了一点点天空。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加炫光。我喜欢这个滤镜Knoll Light Factory。方便效果好,当然也可以用渐变工具。注意调整此图层的不透明度。切记加的炫光太强。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色彩的风格化。我总共用三个图层,大致感觉是亮部加黄,暗部加紫。嗯参数如下。注意看心情调整图层不透明度。色彩平衡调整图层为: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可选颜色调整图层: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曲线: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这里要强调: 色~调~风~格~千~万~种~,原~图~质~优~随~便~搞~

最后点击 RA Beauty Retouch Pane面板的锐化。降低锐化图层的不透明度。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嗯一定要趁热给妹子或者发布吆~~~

 

至此此图的全部过程就讲完了液~~~~就这么简单?恩就这么简单。

接下来放几张其他的PSD文件,我就不很详细的讲过程了,说一下思路。以下列举的PSD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是用的这种思路和方法来处理的。

1 这张是一张阴天的照片。最终效果就是要还原场景就好。在做完高低频和双曲线之后,更换天空素材,之后仅仅对色调微调,来矫正色差,尽量还原真实。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百分之百预览的图。可见男人的皮肤质感和皱纹均作了良好的保留。帅帅哒~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拍摄的花絮。

2 下图是给一个乐队拍摄的形象照。首先做了基本处理。这张逆光照片本来就有一些逆光光晕。这张图处理的特别之处就是又加了一部分眩光,然后照片的风格化的时候又把图片调整的更黄一些,制造并加强日落逆光气氛。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3 下图的处理过程和上图几乎一样,风格化的时候也是加了眩光和调整的更橙色一些。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4 下图是同一天的拍摄,拍摄时间更晚一些,太阳下山之前正好透过云层照射出了红色的光晕,整个过程仅仅持续了大概5分钟,非常幸运拍到了一张满意的照片。由于原图就已经很风格化了。所以做完基本调整就出片了。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5 下图的处理方法,相信大家自己就能看出来了。 稍微有点儿不同的是,先对面部进行了双曲线法处理,然后用另一个双曲线组对整个画面的明暗对比进行了处理。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6 同样的方法,啊,实在是不想再说一遍了。 特殊地方在于,给背景的三个灯和打火机光旁边加了眩光。制造一点儿效果。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以上实例证明这种方法真的是好万能。啊哈哈哈我自己都想赞一下。

下面说一下一个新的方法思路参考。加入了VSCO FILM Lightroom 预设的工作流。

目前从欧美商业摄影来看,自然随性的照片越来越多见。在客户主要面向年轻人的公司的广告中,自然随性的照片甚至成为主流。比如年轻人的服装品牌、新式的饭店、素食的饭店、耳机、蓝牙音箱、运动相机、无人机、运动健身、可乐的广告上均可见到这类照片大量应用。年轻人已经看腻了过于注重华丽效果,成像质量,以及后期过度处理的刻意高大上的照片。这类照片普遍问题就是,假和无趣。心态年轻的公司纷纷采用了,生动自然随性情感充足的更真实的照片来作为广告。此类照片更容易和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互动。

这部分照片的后期很多也借助了VSCO FILM 预设完成。然而在写真 人像 婚礼摄影中,vsco滤镜已经非常广泛的被应用到很多摄影师的工作流之中。VSCO FILM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LR胶片预设。说是唯一可用的也并不过分。预设可选非常之多,以不同种类胶片来划分,已经发布了7个不同的包。 说一下个人想法,她是我最喜欢的LR预设没有之一,因为我只用这一个品牌的预设。在她之前我从来不用预设。现在对她爱不释手!!!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07包是我的最爱。 因为里面有三个我很喜欢的预设。AGFA PORTRAIT XPS 160 KODAK EKRACHROME 64 和 KODAK EKTAR 25. 这三个都很适合处理人像,并且符合我的口味,另外还挺适合柏林的。给大家做一个实例参考。载入照片之后,可以先对照片做一个最基本的处理。调整白平衡,色调,曝光,和对比。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然后就是每个效果都挨个“随便”试一试喽~~~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挑选一个最喜欢的就可以进一步的处理啦,不要有太大压力,随性点儿,“随便”选个自己喜欢的。

下面说一下使用vsco要注意的。因为这个预设并不是专门对人像处理开发的。所以很多预设都没有对人像的优化。那么我们可以手动做一些调整。比如红色 橙色 和黄色,需要把红色和橙色加量一点儿,因为皮肤的部分是红色和橙色。一般我也把黄色调亮一些。红色橙色和黄色的饱和不要太高。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然后再次调整白平衡,这次仅仅是对这个预设调整。随意一些,才能出自己的风格,别太夸张,但是也不要太放不开。曝光和对比都要从新精细调整。 另外亮部和暗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可以稍微加清晰度,调整饱和。 强调一下,大多数预设默认都加颗粒,但是颗粒感不能在这么早期的处理步骤中加入,应该放到最后几步再加。所以记得把增加颗粒感调到0。

其实经过几步效果已经不错了。导出到ps做进一步的“随便”处理。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Ps中打开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首先要“随便”做一下基本处理,祛斑去污点液化,然后用高低频双曲线处理皮肤。恩哈哈,这俩是怎么都少不了的了,要想修好图你不会逃出他俩的手掌心的。这里处理的时候注意一定要自然。比如皮肤适当的减淡加深增加人物的立体感。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做成塑料人或者瓷娃娃的感觉。另外这种风格就是要很随性有帅气。这么修片不要追求高大上的感觉,因为本来就是和高大上那种风格格格不入的。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然后我又“随便”调了一下颜色。“随便”处理一下整个画面的明暗和对比。这么随性的风格,处理方法当然也要那么随性才搭配嘛。调色的时候的确可以随意的调整,跟着感觉来嘛~ 这里的确也是很让人纠结的一步,毕竟好看的颜色太多,但是只能选一个,你要相信,只要你是“随便”选的,一定是最好的那一个。明暗对比,就是你想让哪里亮就减淡,想让那里暗就加深。但是一定要符合逻辑吆~~~ 比如白天的天空或者傍晚晚上的光源,一定是照片中最亮的, 建筑物阴影,或者黑色物体,一定是画面中最暗的。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最后一步就是 锐化 导出喽~~~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恩,趁热上传网上大致就是这个效果。

一篇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摄影教程

新品菜肴的小总结.

大家可能觉得新方法和老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嘛,而且新方法感觉有点儿太“简单”“随便”“不认真”。但是事实上就是这样的呀。使用的工具只是多加了一个VSCO,其他用到的具体的工具和方法和刚刚炒冷饭的老方法并没太大差别。我个人觉得最主要的差别,其实在于“态度”。如果想拍出很随性自然的照片,那么首先拍摄过程就要很随性,摄影师和模特甚至造型师和助手们都需要很放松。后期处理也需要是自然随性,跟着你的感觉一气呵成的。最后的成片,是整个拍摄过程的体现,也可以说是摄影师个人的体现。那么新菜的“态度” 对于冷饭的区别就是。

玩儿起来!!!

恶意的总结

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