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就是个罗生门,上还是不上?家长与孩子的出路到底在哪?

之前就有宝妈留言问我关于幼小衔接的问题,我没有即可回复时因为这真的是个说来话长的事情。用一篇文章都不够能说清楚,更别提140个字的留言回复了,我酝酿了好多天才开始动笔写。


幼小衔接就是个罗生门,上还是不上?家长与孩子的出路到底在哪?


虽然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但这位妈妈竟已经想到了幼小衔接这一步,我不得不说,难为慈母心了啊,不仅步步为营,还要往前跳三步地谋算,真的是比我称职多了。

大荣今年9月份上了中班,我才开始考虑幼小衔接的问题,不像这位妈妈有先见之明早早地就开始筹谋了。


幼小衔接就是个罗生门,上还是不上?家长与孩子的出路到底在哪?


先来张中一班小朋友的合影,年轻真是好啊~

我一边翻照片一边感叹,时间过得真快,2岁时一边哭一边去上幼儿园的李大荣还历历在目,一转眼都已经上中班了。明年的九月份他就会光荣地升入大班,而我们全家将与幼小衔接狭路相逢。

因为我还没有经历幼小衔接这一步,所以我没办法给你们分享我自己的经验,但是这并不代表我没有搜集这方面的咨询,既然有宝妈问,那我就开诚布公地给大家分享一下我“道听途说”来关于幼小衔接的现状。仅供大家参考哈,每个地区实际情况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乱,只当是我一家之言,闲聊程度的建议哈~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其实内心也是迷茫的,因为现实和理想真的好矛盾。由于每个人对于“幼小衔接”这个概念理解的不一样,最终得出的结论也是千差万别。每一个角度都没有错,但每一个角度都没办法给“幼小衔接”一个合理的交代。

教育部:幼儿园严禁小学化教育

首先我们说国家政策上,对于幼小衔接是严格治理的态度。


幼小衔接就是个罗生门,上还是不上?家长与孩子的出路到底在哪?


今年7月1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治理内容包括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小学化”教育环境、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非零起点教学五个方面。

画个重点给你们哈:

1、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

2、幼儿园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3、小学起始年级未按国家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的,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教师的责任。

4、社会培训机构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

这个文下了之后,基本上正经的幼儿园都不干再叫任何超纲的内容。有些人欢欣鼓舞,觉得幼儿园嘛,就该是让孩子们玩的地方,而有些人愁眉苦脸,不让幼儿园教,可入学考试还是要要考,孩子一脸懵逼谁负责啊?

这两年,教育部其实已经多次发文,严禁幼儿园和培训机构提前教授小学知识,还孩子们一个欢乐的童年。当今年7月的这个文下了之后,宣布了幼儿园内的幼小衔接进入了国家严打的阶段,而校外的幼小衔接班何去何从,这个行业可能也得重新洗牌。


教育界:幼小衔接不是抢跑

很多教育界的大V、资深的老教师都会建议大家理智对待幼小衔接,说难听一点,就是不赞同提前地大规模地给孩子灌输小学的知识。这一点跟国家政策趋于一致,但这些人并不像国家这样一刀切,他们并不是全盘的否定幼小衔接。

在教育家看来,幼小衔接不等于知识填鸭的抢跑,它更多的应该是帮助孩子培养一种快速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这一点我比较赞同。

我先说为什么不建议知识灌输,影响孩子欢乐的童年是很小一部分,更大的原因是它揠苗助长,有很大的后遗症。

不知道你们听说过三年级效应吗?它指的是一直成绩很好的孩子会在三年级的时候成绩大幅下滑的普遍现象。根源在于抢跑,过早地让孩子学会了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知识,看似在入学时跟普通没学过的孩子相比,有了很大的优势,但到了三年级,抢跑的老底儿吃光了,而孩子因为一二年级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反倒不及没有学过的孩子听讲认真,自然就会越来越跟不上,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

很多幼小衔接的教育机构为了吸引眼球打出了一个月就能让孩子学会100以内加减法的口号,但整个小学一年级只需要学会20以内加减法。很多幼小衔接的课程都存在着设计过于紧凑、知识输出过于集中等问题,其实是根本不符合这一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给孩子带来压力不说,还有可能造成孩子根本没学懂,只学了个夹生饭的情况。

而这个夹生饭的致命缺点就在于,孩子以为自己都会,上课的时候自然不认真听讲,正确认真的学习习惯无法得到养成,到了3年级坐吃山空,抢跑的优势没有了,自己又不会学习的方法,成绩自然就大幅下滑了。

不过,很多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也说了,不赞成抢跑并不代表说孩子不需要做幼小衔接。很多家长会担心的不学拼音、数学,小学一年级会不会跟不上?但其实小学一年的知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跟着老师认真学,零起点的孩子也可以学的很好。

反倒是,比起认识语文课本上的字,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比起让孩子端正的写1/2/3,锻炼孩子的手部肌肉能力更重要,而这件事通过玩积木、学乐器、做家务等事情也可以办到;比起课本知识,孩子的学习兴趣、生活常识、自理能力这些有助于快速融入小学生活的能力会显得更重要。

以上观点我非常认同!

一线的小学老师:幼小衔接还是有用的

因为大荣的舅爷是小学老师,所以我也征询过他的意见。在他非常直接的跟我说,幼小衔接班是有必要的。

它的价值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提前适应课堂纪律。他说,在实际的教学中,你会发现,上过幼小衔接课的孩子,会更容易遵守课堂纪律,适应小学的课堂制教学更快,而完全没有接受过幼小衔接的孩子,很多都会出现上课精神不集中、影响他人,很长时间都无法适应小学的生活。

他觉得幼小衔接更多的职能是帮助孩子掌握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而非是小学课本中的知识,这一点跟上面的观点是一致的。但与此同时,也不得不面临着教育一线上的实际操作的难处。

有些孩子上过幼小衔接,对于拼音、数学等都有掌握,接受知识的就快,而对于那些零基础的孩子来说,没学过加之适应环境的能力又慢,这就导致了教学进度的两极化,老师也非常难办,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折中而趋于照顾大部队的脚步。如果这个班里大部分孩子都是学过的,那么吃亏的必然是这些没学过的孩子。

所以,他给我的建议是,看大情况,如果你所在地区大部分的孩子都有额外接受幼小衔接的情况,那么还是有必要上一上的,虽然他也认为知识灌输的确存在问题,但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我们是明白的。

我记忆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当时我舅问我说,关于幼小衔接的好处,你自己应该最有体会的,从四岁开始送你去朝阳少年之家上学前班。

我自己回忆了一下,的确,当时我在学前班里既学文化课又学了舞蹈、小提琴等兴趣班,每天都是按照上课制授课,并不是像一般的幼儿园那样蹦蹦跳跳做游戏。不是我尬吹,入了小学,荣妈就是传说中能够一条胳膊集齐一道杠、二道杠、三道杠的六道杠学霸。

现在想来,学前班的确在我最初的人生中提供的助益要比危害多得多,倒不是因为我学了什么文化课内容,而是自律,作业从来不用人催,永远全班前三快写完,书包自己收拾,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上课认真听讲的能力,几乎都是在学前班养成的。这一点我是认同我舅的观点的。时至今日,自律都是我认为自己升学问题上一直很顺遂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学习习惯,真的就是在五六岁这个阶段养成的,这让我明白了幼小衔接到底“衔接的是个啥。”

但不得不说,如今的教育机构跟我小时候又不一样了,我也害怕疯狂填鸭的授课会揠苗助长,所以我就在想,既然是培养学习习惯和兴趣,那自己在家给孩子幼小衔接不行吗?

很遗憾,不行。舅舅是这样跟我说的。

因为学校生活是集体生活,你要保证孩子不影响他人的基础上,也能不被其他人影响。我们在家里一对一的辅导,其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幼小衔接必须要在一个集体的氛围里才真正有意义。

所以,综合考量,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最好的幼小衔接应该是在幼儿园大班,如果幼儿园能够肩负起幼小衔接的重任,我们不要求学太多知识,但是可以在课堂设计、日常作息等方方面面都着重与小学的生活氛围接轨,变成一个0年纪的预演,岂不是最好?

于是我就去咨询了大荣幼儿园的园长,带着美好的愿望和建议去的。


幼儿园:对不起,我们只能寓教于乐

而园长却很遗憾地跟我说,我的想法很难在现阶段的幼儿园实现。

诚如开篇所说,教育部严令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时不时地就会定期抽查,幼儿园是没办法像小学那样授课的。他们必须遵循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知道方针,教学内容只能围绕着五大领域做文章,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着这个展开,并且要遵循着授课游戏化的宗旨。

也就是说,我希望的在大班授课是引入小学的上课模式,是办不到的。从最上面的政策到幼儿园实施教育的方针,都是不符合的。

园长很坦诚地跟我说,她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她觉得幼儿园的教育体系是没有错的,根据孩子的天性引导他们自由发展人格,才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干的事。反而是现行的小学教育,才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大荣的幼儿园是小班教学,三个老师教25个孩子,平局一个人管8个左右。她们不敢打不敢骂,小心翼翼低观察每一个孩子性格和问题,即便是这样都不敢说能够做到个性化的教育。

而反观目前小学的现状是一个班通常要四五十人,一个老师每天要面对少则30多则50的孩子时,怎么谈个性定制?于是,只能是去个性化的统一管理。所以小学里不乏打骂体罚的老师,不乏让家长判作业的情况,因为一个老师真的忙不过来,我们只带一个孩子的时候,如果太忙也会对孩子表现出不耐烦,更何况是非亲非故的老师?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从幼儿园到了小学那么不适应,是因为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是会所制,一个是军队化管理,能一样吗?能适应吗?

而这种情况,如果不在扩增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单凭老师的一腔热血是很难改变现状的,所以,最终吃亏的,是孩子们。

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幼儿园不做任何幼小衔接就直接退园,改上外面机构的幼小衔接班。但试问,我们怎么能保证孩子上了这些幼小衔接班,就真的能够跟小学接轨?

原本我是去游说园长的,结果被她吐了一肚子苦水……了解了一整圈之后,我反而比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更加焦虑,这好像就是个死结,现阶段解不开。

所以,文章的最后,如果你问我何去何从,我其实也是茫然的,我既找不到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小衔接班,也不想坐以待毙看着大荣开开心心地在度过大班生涯然后立刻坠入地狱。

不过,好在,我给荣爸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还是很乐观的,知道问题的根源总好过发力过猛又没有打到点子上。既然没有一个像我小时候那样的符合法律法规又比较符合孩子心智发展阶段的学前班,我们就只能想其他办法来拼凑幼小衔接的功能。

比如训练搏击,要求大荣每堂课认真专注地完成,每天回家的路上会总结他的表现,不练拳的晚上我们会在家里给他训练,这也算是在模拟学习与复习的过程。目前,在我跟荣爸的高压政策下,并没有看出他有任何厌学的情况,我自己其实是蛮放心,抗压力能力起码得到了锻炼。


幼小衔接就是个罗生门,上还是不上?家长与孩子的出路到底在哪?


图为荣爸在跟李大荣训练,依姐在悠闲地吃这浪味仙

再比如,未来我可能会去寻找一些启蒙的app,来锻炼他的数学思维、英语启蒙,包括一些棋类、益智类的玩具,他不一定需要知道九九乘法表,但要会动脑子,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再比如,我们也会培养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收拾书包、提前整理自己的护具等,昨天李大荣拉臭的时候,我一边帮他擦屁屁一边还说,“大荣啊,你得自己学着擦了,到了小学里,可没有老师帮你擦~”

还有就是持续了解小学的信息,如果真如园长所说,西安这边的小学会在1个月内学完所有拼音、或者是大部分人都去上幼小衔接的话,那么我也可能会选择在大荣升学的那个暑假集中让他上幼小衔接班。还是那句话,两害相权取其轻。

我们做任何决定都可能会有副作用,但如果现实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的话,我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先去实现最快速地融入小学生活这一件事。

我会持续关注幼小衔接的问题,虽然看起来离大荣上学还有2年时间,但作为家长,真的要提早未雨绸缪,政策在变,孩子也在变,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脱颖而出,真的就要拿出心血来教。

我们总结一下全篇的观点:

1、幼小衔接不是给孩子灌输小学课本的知识,而是帮助孩子习得那些可以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孩子的成绩往往就是跟适应时间的长短挂钩的。什么是衔接的好?那就是孩子很快地就能调整好心态,开开心心地在课堂了学习,交朋友。

2、通过机构进行的幼小衔接教育,大多又填鸭抢跑之嫌,但个人进行的幼小衔接教育同样不能培养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因此这两点恐怕都不能放弃,但同时也要量力而行。

3、幼儿园被要求去小学化原本是好心,但事实到基层的时候往往矫枉过正,所以当孩子在享受幼儿园宽松闲适的时光时,请家长们时刻保持这紧张感。

4、如果说你非要我给大家些什么建议,那么就是尽量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不要只管读书,在兴趣培养、生活阅历、自理能力、阅读能力、社交能力、情商、体能等方方面都应该是父母培养的重点。所以趁着孩子还小,多带他见世面,多让他知道更多关于世界的事情,多感知周遭的情感,这就已经是很好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还有可能是跟随他们一生的财富。

最后,希望我的文章不要给你们制造过于浓重的恐慌,但现实的严峻我们必须直面。


文章均为荣荣妈养儿记原创,关注同名公众号,查看更多育儿好文。如需转载,请点击https://www.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3787获得授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