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二手車殘值低至15.6%,主機廠集體失聲,誰為消費者負責?

作為首批吃螃蟹的新能源車主,可能誰也沒有想到,新能源汽車除了自己開到報廢之外,是沒有接盤俠的。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中國汽車保值率報告顯示,純電動車型三年保值率最低僅為15.6%, 而且二手交易活躍度較差。那麼,作為第一批新能源車主,又能找誰來為這個結果買單,主機廠又當如何面對?

新能源二手車殘值低至15.6%,主機廠集體失聲,誰為消費者負責?

主機廠集體失聲,這是大漏洞?

說句大實話,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應該是比較保守的,現實情況比這更殘酷,基本沒有車商願意收購新能源汽車。與新車銷售的火爆相比,二手車市場對新能源汽車一直持拒絕的態度,不僅二手車商普遍拒收新能源車型,就連廠商在回收問題上也避重就輕。

新能源二手車殘值低至15.6%,主機廠集體失聲,誰為消費者負責?

調查發現,特斯拉、東風啟辰都曾推出過回購計劃,但皆以失敗告終,基本上可以說目前新能源車回購還處於雛形期。不過,也有值得高興的是,包括比亞迪、北汽新能源、騰勢、雲度、漢騰等等在內的一些主機廠都陸續推出了回購或置換,如果不出意外,基本上3年保值回購率都在50%以上。

這裡就需要強調這是否是文字遊戲了。以北汽為例,北汽新能源宣佈正式啟動1.8億換新基金,該項以舊換新的計劃只針對北汽新能源的最大市場——北京。雲度汽車也針對π1和π3車型推出過三年五折回購的政策,但這兩款車因為續航里程較低顯然已經不是電動汽車的主流。而對於2018年下半年新推出的續航里程更高的雲度π1 Pro、雲度π3 Pro和雲度π1 360三款升級版車型則不再提供回購服務。

新能源二手車殘值低至15.6%,主機廠集體失聲,誰為消費者負責?

顯然,主機廠商都有意識地迴避這個問題!

用戶需自吞苦果,有沒有解決方案?

按照行業內的說法,當保有量在1000萬臺時,二手車市場才會真正步入興旺時期,根據當前的新能源銷量的增長速度,這意味再過三四年中國的二手新能源汽車市場才會真正啟動。

那麼,這千萬個用戶現在都得為這個殘值買單麼?實際上,還需從幾個方向著手:

新能源二手車殘值低至15.6%,主機廠集體失聲,誰為消費者負責?

對於消費者而言,最保險的辦法就是購買殘值率高的車型,或者說可以換購的車型,最低程度上降低損失。據瞭解,除了特斯拉三年能達到55%以上的保值率之外,其它的車型都屬於不忍真視的狀態。但,特斯拉的價值並不是廣大消費者能免接受。

從本質上而言,解決問題的根本還需要回到廠商,以及電池提供方。大家都知道,動力電池是影響殘值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說,電池技術的突破才有可能改變這個局面。而在另一方面,需要廠商擔起責任,形成完成的二手車評估體系以及換購保障體系。只有這樣,新能源二手車的價格可能將會慢慢迴歸正常的價值區間。

新能源二手車殘值低至15.6%,主機廠集體失聲,誰為消費者負責?

目前看來,消費者除了哭,是沒有辦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