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之道,别成朋友“杀熟”的对象?

“杀熟”现象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当时由朋友构成的关系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谁有较多的社会资本。谁就有可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在我们的社会,对朋友的信任和对陌生人的信任,一直就是硬币的两个面。这种信任使得人们对朋友的防范之心大为降低。从导致很多人商场上失利。原因恰恰是被朋友所“杀”,因为不是朋友不会上当。

在十几年前。我们周围许多人下海经商。于是到朋友那里买东西,几乎是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观念。有一热心人根据自己的经历,曾在报纸上发表过几则“生活忠告”,其中一则就是的标题就是“不要在朋友店里买东西”。大意就是到熟人那里买东西,起码有两大坏处:没有足够的勇气杀价,人家说按进价买给你。你就不好怀疑,所以往往“以占便宜的方式吃亏”。明知上了当挨了宰,又碍于面子。没法去理论,所以往往有气装作肚子疼。

明知是骗人,他还得去骗,因为他被人骗了――这是他的解释。当初,很多人之所以血本无归,敢把孩子送出家门,却是因为熟人的关系,

最近十几年,传销发疯似的闯进我们的生活,传销的产品如何是一回事,传销链的形成是怎么一回事。不得不承认,目前流行的传销方式,一个最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熟人想见,分外眼红。为了让自己“致富”,不惜拉朋友下水,随便把哪个传销商提起来,都能牵动一连串熟人的神经。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杀熟”现象。“杀熟”现象能发展到这一步,也可以说相当成熟了。

在中国,有一句话叫做“熟人好办事。不论怎么说,它都代表一种很重要的信任结构,在人与人交往中,从近到远,从亲到梳。从陌生到熟悉。不可否认,总会表现出不同层次的信任度。有什么事,我们总是先找最近。最亲,最熟的人诉说,然后寻求解决的办法。家庭成员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相互交往的事实证明。熟识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基础和信任资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之所以非常重视熟人之间的关系,就在于它可以增加人们处事的安全感和对社会的信任感。杀熟对道德的最大伤害。就是对我国社会信任结构的打击,使人与人之间失去最起码的信任支点。可以说,一个人处于纯碎的个人利益开始“杀熟”就是开始摧毁自己最基本的道德基础。

其实,要想避免被熟人所“杀”,也不是没有办法。也不是说你周围所有的熟人都不可信。做生意。哪能离不开熟人的支持和帮助?不过,现在既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活动中就要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和杠杆来规范约束自己,,切记感情用事,做熟人,人情生意。为了防止被熟人所“杀”,根据以往的经验,恐怕要做到以下几条:

1 :要熟知对方的人品和实力。

2:要严格遵守规章和制度。

3:顶住利益的诱惑。

中国人特别重感情,出门办事总愿意找个朋友,以图物美廉价,称心如意,这种做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到有些人却是恰恰抓住了人们的这种潜意识,借着朋友的幌子,专门“杀熟”。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待朋友也同样如此。你不能光顾着朋友的面子降低自己的防范心。否则,不仅得不到方便还会深受其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