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过年特有的“换柑运动”,很多人表示:有点意思儿!

大家好,我是老吴,一个永远嘴馋的潮汕人。

新年就要到了,你们家的年货都准备好了吗?说起这年货,潮汕人过年的年货清单中,这两样是觉得少不了的,那就是青橄榄和潮州柑,在潮汕家庭春节迎接宾客的果盘里,缺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缺少这两样。

潮汕过年特有的“换柑运动”,很多人表示:有点意思儿!

潮州柑,潮汕地区最著名的水果品种之一,在潮汕地区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栽种历史,在度娘上得知,原来潮州柑有三个品种:蕉柑、椪桶柑和雪柑(一直以为只有蕉柑跟椪桶),尤以椪桶柑最为出名,是中国柑桔类中果实最大、品质最优的品种。很多人喜欢椪桶柑,一方面是因为它汁多肉甜无渣,非常美味,另一方面,它太容易剥了,吃它特别方便。椪桶柑的皮虽然相对厚了点,但是皮跟肉粘连的不紧密,给人一种蓬松的感觉,剥它的皮很简单,指甲弄破后面,然后很轻松就能整张皮剥下来了,小孩子都可以自己剥皮,这般为吃货着想的椪桶柑怎能不受人欢迎?

潮汕过年特有的“换柑运动”,很多人表示:有点意思儿!

潮州柑在潮汕地区还是吉祥之果,因为它比桔子大,所以潮汕人称其为“大桔”,潮汕话“桔”跟“吉”是一个音,所以“大桔”即“大吉”。在很多的重要的喜庆的节日中,潮州柑都是必不可少的,祭拜的时候总是要摆上一盘,婚姻嫁娶更是少不了它的身影,聘礼中要是没有“大桔”,会被认为不吉利,很可能一桩美好的姻缘就此泡汤。而春节作为最重要的节日,潮州柑就更加的不可或缺了,关于春节与潮州柑的典故,就不得不提现在很多潮汕人都不一定有印象的“换柑运动”了。

潮汕过年特有的“换柑运动”,很多人表示:有点意思儿!

在春节,我们中国人都有一个同样的习俗,那就是拜年了。现在生活好了,很多人拜年都会带很多的手信,而在潮汕地区,拜年的时候有个习俗是跟别的地方不一样的,这个习俗现在都很少见了,只有少数人还保留着,那就是所谓的“换柑运动”。

在以前,大年初一一大早,人们会早早起床,然后祭祖(潮汕地区会在一年中的第一天早晨以及最后一天的傍晚祭祖,有头有尾嘛),接着吃新年第一顿早饭,完事之后就出门走亲访友了,首先是长辈们,其次就是周围的各路亲戚,都要走一遍,送上新年的祝福。在出门的时候,人们往往兜里会放上一对潮州柑,也就是“大吉”,潮汕人对于“大吉”没有“一个”这种说法,都是用“对”,绝对不能是奇数,要不然就糗大了,还有就是顶上的枝叶不能没了,否则就不吉利了。

潮汕过年特有的“换柑运动”,很多人表示:有点意思儿!

潮汕人拜年,进门先说一句“新年好”,对老人,祝其健康长寿,对做生意的,祝其“新年大赚”,上班的祝其事事顺心,事业有成,读书的就是学业进步这些。坐罢,主人就会拿出果盘,招呼各位“吃槟榔”(槟榔现在用的是青橄榄代替,但过年还叫槟榔),果盘上的“槟榔大桔“谐音就是”宾临大吉“,然后工夫茶泡上,谈天说地。在临走的时候,主人会将客人带来的那对”大吉“与自家的互换,这寓意互赠吉祥,大吉大利。到了下一家也是如此,一圈下来,出门带着一对潮州柑,回来兜里还是一对潮州柑,但是这对潮州柑已经不是一开始的那对了。潮汕人的这种拜年习俗,在那是非常盛行,所以又被人幽默地称之为”换柑运动“。

潮汕过年特有的“换柑运动”,很多人表示:有点意思儿!

现在基本上大部分潮汕家庭拜年都不会互换”大吉“了,很多以前过年的仪式现在也都简化的简化,抛弃的抛弃,殊不知,我们简化的、抛弃的正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年味“。值得欣慰的是,讲究亲情,坚信情比天高的潮汕人,在过年的时候,并不像其它地方那样物质化,走亲访友,更看重的是彼此的祝福以及两家人的情感,而不是面子,所以在我身边,即使去远一点的地方走亲戚,很多人都只是带着祝福或者是一两斤单枞聊表心意,因为不论是客人还是主人,我们都明白,这份情才是过年最重要的!

潮汕过年特有的“换柑运动”,很多人表示:有点意思儿!

换柑,换的是吉祥,这就是潮汕人追求的,过年的时候图的并不是物质,而是好意头,这也是广东人一直秉承的,就好比现在全国除广东以外地区的压岁钱,动不动就是几百几千,这让很多人感到吃不消。过高的压岁钱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种攀比的心理,包少了感觉拿不出手,但是包多了自己吃不消,还得看看别人给自己孩子多少压岁钱,反正就是不能输给别人。这是现在过年的一个弊端,想想看,在一个充满钞票味道的春节里,你还能闻到什么年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