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90後不買房”的馬佳佳到底輸在哪裡?

說“90後不買房”的馬佳佳到底輸在哪裡?

2015年首次見到馬佳佳,90後直率的表達風格令人印象深刻,2016年應邀錄製《說話算數》節目,題目為《2016買房還是租房?》,除了主持人李銳,臺上還有五位90後“活寶”,我們一起對話探討,當時就有人講馬佳佳說“90後不買房”,並頗有認同感。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殘酷,三年過去了,如今國內大部分城市房價都翻了一倍,對於很多年輕人而言,錯失買房良機,終身遺憾。

當時我曾發文認為,馬佳佳說90後不買房是源於無知,為什麼這麼說呢?

年輕時我們都希望過著無憂無慮四處漂泊的生活,90後們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而有房與否無所謂。不過到了一定年齡終會發現,還是要回歸現實。

有人說房子不就是用來住的嗎?租房不也照樣能住嗎?其實不然,租房是一種消費行為,買房則不僅是消費還伴隨著投資,而且房子除了居住還有其它十種功能,有的比房子本身的價值更高,如北京4平米的平房(學區房)居然賣到120萬,正源於此。

說“90後不買房”的馬佳佳到底輸在哪裡?

房子是什麼?房子是家的載體,對於女人來說意味著安全感和幸福感,對男人來說,代表著尊嚴和成就感,是人生奮鬥的目標之一,因此買房是常人必然選擇,大部分人經過努力也是一定能實現的。

租房生活壓力可能沒有買房那麼大,不過即便20年後有幾百萬積蓄,房價反而更高,相比之下,租房往往會越租越窮,其實不划算。

當然也有人認為,前兩代人老了以後會逐步把房子轉給90後,將來有些90後可能會有五六套房子,因此不需要買房。其實這筆賬算的不對,此前我在講座中曾對此做以詳細解讀,其中有時差問題。

英法等國有些住宅都是百年建築,而我國目前建築平均壽命只有25—30年,大部分房子熬不到下一代人就拆了,況且之前的住宅大都品質很差,90後們會願意住那些筒子樓嗎?即便近十餘年建成的房子,等十年後再看宜居性能也是較差的,更何況那些質量低劣的保障房。

以北京動輒幾百萬房價,就目前年輕人的收入而言,不吃不喝也得二三十年才能攢夠。因此90後不買房,不是不需要房子,而是在北京根本買不起,有些人將來在二三線城市發展定居不失為好的選擇。

說“90後不買房”的馬佳佳到底輸在哪裡?

做好全生命週期擇居規劃

此前我曾多次走進北京大學和百度總部等做講座,與年輕人分享《擇居規劃與人生規劃》,每個人的一生都可能會有8種不同的擇居需求及經歷,包括婚房、學區房、改善型住房、投資型房產、父母養老房、旅居度假房、孩子婚房、養老房。我們要對自己全生命週期擇居有統籌的規劃安排,結合經濟條件提前做好準備。否則錯失好時機,損失會很大。

那麼到底該買房還是租房呢?

我認為要量力而為,首先綜合考量自己收入和家庭經濟狀況,再參考市場行情走勢,此外要依據人生規劃而定,有的人剛畢業,準備在北京工作,學習三五年,然後去二三線城市發展,也有的人希望在北京紮根,人生規劃不同,選擇自然不同。

有三類人建議不要著急考慮買房,如涉世之初的年輕人(經濟能力弱)、工作流動性較大的人群(一旦工作調動會有諸多不便)、收入不穩定的人群(會出現還貸困難)。

【馮國亮講購房】10週年 為家庭房產財富增值賦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