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寫萬言書抨擊朱元璋暴政怎沒事

洪武二十一年即公元1388年秋,“三甲進士”解縉正式進入仕途,被授職翰林庶吉士。這是個預備幹部,沒有實際職權,相當於皇帝的備用秘書。但解縉這個備用秘書不一般,一進翰林院就得到太祖恩寵,不久升為翰林學士,正五品官員,相當皇帝正式秘書。朱元璋經常招才子進宮,帶在身邊,不離左右。

解縉寫萬言書抨擊朱元璋暴政怎沒事

二人不僅對詩,而且還經常一起吃飯。一日,在皇家餐廳包間——大庖西室,二人又喝上了,可能有點高,朱元璋也不分君臣禮儀了,拍著解縉的肩膀說了這樣一句話:“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

咱倆這關係,名為君臣,實際上就是爺倆,親父子一樣,你有什麼話,儘管對我說,別有顧慮、藏著掖著的。

皇帝的這句酒話深深打動了才子,也可以說把才子送上了一條吉凶未卜的大道:參政議政。

洪武二十一年的一個夜晚,受到“準父皇”鼓勵的解縉激動得睡不著覺,他看到了成為有史以來中國中最年輕的國師智囊的希望,下決心必須乾點什麼了。

我們知道,即便是普通民眾一起喝酒,那酒話都不能太當真的,因為酒桌上的話往往是酒精刺激的結果,大多做不了數。

而才子為什麼拿皇帝的酒話要當真呢?主要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他崇拜朱元璋,認為朱元璋是明君,君無戲言;第二個是,他自己也不想當個專職“三陪文人”,陪吃陪喝陪玩,只靠寫馬屁詩博得皇帝寵信,那樣同僚也不服,況且還可能被天下人恥笑,從理想上講,他是想成為“第二賈誼”,而不是“第二蔡京”。這完全是皇帝跟前兩種質的不同寵臣,一個是智囊,另一個是票友。我們知道,賈誼是西漢著名的青年政論家,21歲就被漢文帝封為博士,寫過《過秦論》等經典大作,而蔡京則是北宋著名奸相,一生除了給亡國之君宋徽宗當玩伴票友寫馬屁詩文,沒幹過什麼特別讓人佩服的事。

抑制不住心潮澎湃的解縉,要對皇帝的期待做出回應。

於是連夜創作,洋洋灑灑的萬言書《大庖西封事》,一蹴而就。

《大庖西封事》,又稱《大庖西室封事》,大庖西室,皇家御膳房西廳。什麼是“封事”呢?相當於秘密奏摺,就是大臣有重要的事報告皇帝,寫好報告後裝入一個黑色袋子,貼上兩道封條,密奏皇帝。

解縉以密摺形式給皇帝些萬言書,可見他也是不想外傳的。

那麼,這封才子不想外傳的萬言書,到底主要內容是什麼?

應該說,這封萬言書,內容敏感,筆鋒犀利。主要針對朱元璋嚴刑酷法、濫殺功臣提出了尖銳批判。其中,有一句話最為經典:臣聞令數改則民疑,刑太繁則民玩。國初至今,將二十載,無幾時不變之法, 無一日無過之人。嘗聞陛下震怒,鋤根剪蔓,誅其奸逆矣。未聞褒一大善,賞延於世,復及其鄉,終始如一者也。

解縉說,一個國家的法律朝令夕改就會讓臣民生疑,刑罰太多反讓臣民視為兒戲,咱大明建國二十多年,幾乎每天法律都在變,沒有一天不治罪人。我聽說皇帝你一旦雷霆震怒,對惡人斬草除根絕不留情,但卻沒有聽說這麼年,你獎勵過誰,給哪個地方廣澤皇恩。解縉最後勸誘朱元璋,說古代聖明之君,都是開明慎刑,廣開言路,不過度用刑,你卻濫施酷刑,閉塞言路,這是暴君的做法。

朱元璋看了萬言書,沒有表態,而是讓下發群臣,擴大閱讀範圍。

群臣看得心驚肉跳,以為大禍降臨才子。

我們知道,朱元璋在言論方面對臣民控制得非常嚴,決不放開,洪武年代的文字獄是非常有名的。大明建國後,這個洪武大帝大搞殺人運動,先是兔死狗烹殺戰友,接著又興文字獄殺文人。明初詩壇有四大家,號稱“吳中四傑”:高啟、楊基、張羽、徐賁,全被朱元璋送進地獄。詩人高啟,就是因為做了一首令皇帝產生聯想而不滿的詩,就被朱元璋以腰斬酷刑處死;詩人楊基被人告發,稱說了皇帝壞話,而罰做苦工死在工地;詩人張羽因個性突出,稀裡糊塗的被綁起來扔進長江餵了魚;詩人徐賁則因對王師有失遠迎而被處死。

在文字獄方面,朱元璋甚至連儒教二當家、亞聖孟子也不放過。朱元璋曾說“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這個傢伙要是活在當下能逃脫懲罰嗎?一度將孟子牌位撤出孔廟。為什麼朱元璋恨孟子?因為他要搞君主高度專制,孟子的“對君不遜”讓難以他容忍。朱元璋下令刪節《孟子》,一律刪去書中被認為言論荒謬的共八十五章,佔了全書的三分之一。刪定後定名為《孟子節文》。被刪的主要有七類:

一、不許說統治者及其官僚走狗的壞話--“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梁惠王上)

二、不許說統治者要負轉移風氣之責--“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一正君而國定矣。(離婁下)

三、不許說統治者應該實行仁政--“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諸侯有天下。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公孫丑上)

四、不許說反對徵兵徵稅和發動戰爭的話--“有布縷之徵,粟米之徵,力役之徵。君子用其一,緩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離。”“古之為關也,將以御暴。今之為關也,將以為暴。”(盡心下)“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離婁上)

五、不許說人民可以反抗暴君、可以對暴君進行報復的話--“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梁惠王下)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離婁下)

六、不許說人民應該豐衣足食的話--“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七、不許說人民應該有地位有權利的話,什麼“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樣的話要禁止。

連孟子都不放過的洪武大帝,能容忍小小的解才子放言無忌麼?

然而,出乎眾人意料的是,這次放言無忌的解大才子卻沒有事。

解縉這篇處女作取得了意外效果。

群臣傳閱完畢,朱元璋朝堂之上,給出結論。做了七字評語:“有才”,“年少而語誇”。解縉是個好同志大才子,只是年輕氣盛,語言有點衝。

這就基本肯定了萬言書,是一篇充滿正能量的好文章。

暴虐的皇帝不僅沒有怪罪犯上才子,反倒大加褒揚。這是為什麼?據我分析,主要兩個原因:一是才子的立意、中心思想“正”。雖然解縉指出了朱元璋的種種弊端,但最後他把板子卻打在了群臣身上。萬言書裡有這樣一段話:

“天下皆謂陛下任喜怒為生殺,而不知皆臣下之乏忠良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大家都埋怨皇帝殺人,但皇帝你也有自己苦衷,苦於身邊沒有忠臣,那些被殺的臣子大多是對不起皇帝你呀。

解縉這樣寫,與其說是討巧,不如說才子沒有看透皇帝,對朱元璋還抱有堯舜之君的幻想。所以,這就讓朱元璋很受用。顯然,解才子與朱元璋殺的吳中四傑那般文人不同,那些文人早已看清朱元璋是什麼樣的品性,對朱元璋不抱幻想,諷刺朱元璋文章和詩作也一針見血。這就會令朱元璋非常氣惱。而稚嫩的解才子既威脅不到他的皇位,又客觀達到頌聖效果,何必為難之呢?

這是朱元璋不治罪解縉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朱元璋的政治需要,裝相“賢明之君”。這個原因我在一開始已經講過了,朱元璋為了重拾天下人心,必須做“求賢若渴”狀。

總之,皇帝的意外寬容,令才子攜處女作一舉成名,使他正式成為大明政壇的一顆新星。

這一年,解縉剛滿二十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