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四大美女》遇上桂林根雕艺术,价值千万?

近期,有人了解到,桂林根雕市场有一组很出名的根雕,四大美女根雕系列,慕名前行只为一睹真容。根雕版的四大美女,由根雕唐大师集合十多位大师,历时六个多月雕刻而成,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和根雕木艺,一见果然是根雕雕艺、随形设计结合的典范。唐大师拿到四个香樟根后,重读四大美女的传奇故事。众人所知,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玉环贵妃醉酒观花时的故事。唐大师读懂其中意味后,严格遵循设计画图、下料、雕刻、上漆等工序,做到了精心领悟、读懂原作,精雕细琢、一丝不苟,达成了精美绝伦、耐人品鉴与赏读的效果。展露了根雕艺人精湛的根雕技艺水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这是他的得意之作,也是桂林根雕史上传统文化宣扬的一组根雕精品。

当《四大美女》遇上桂林根雕艺术,价值千万?

西施浣纱

西施有“沉鱼”之貌,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觉得西施太美丽了,都自行惭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来。该组西施采用香樟木历时半年雕制而成,细节之处可见风吹柳叶,身形婀娜多姿,一颗香樟木根,随形而作,历经千万刀落下,大件终成,一件艺术品是注入了雕刻者的灵魂的,这四大美女或许是雕者心中最美的女神。

当《四大美女》遇上桂林根雕艺术,价值千万?

昭君出塞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四大美女》为什么采用香樟木作为雕刻木材,根雕大师答到,香樟木本身就是国内上等的木材,这5到6米的香樟根更加难能可贵,成型较长,成材率低,是一种很好的雕刻用材,不易变形,防虫蛀。而本件采用香樟木一体雕制而成,形体上昭君美女抚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更是难能可贵,此情此景,又让我们回到了汉代那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景。

当《四大美女》遇上桂林根雕艺术,价值千万?

貂蝉拜月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姬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养女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香樟木根的颜色使得拜月的月色意境十足,貂蝉全身由单一香樟木根圆雕而成。

当《四大美女》遇上桂林根雕艺术,价值千万?

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传说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孰意迟待移时,唐玄宗车驾竟不至。迟之久,迟之又久。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恼欲死。此组根雕中,可见贵妃席地而坐,一壶浊酒解愁肠,纵使贵妃有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春情顿炽,情难自禁。但桂林根雕市场深入写意的作品不多,大部分大师都是出于对树根的热爱走入这一行,行内讲究的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无可厚非,就势取材,浑然天成,根据树根的形状,略加修饰,极具韵味的作品就会出现,这就是雕制《四大美女》的文化艺术价值,但是根雕市场也是残酷的,人们对美的认识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你认为极其难得的材质、形状或非常像某种形态的根雕,但在别人眼里可能一文不值,就是一堆不值钱的柴火,收藏家和投资者是不会青睐的。对此根雕评估,特地咨询了业内人士,乐川木业梁文思,直接评估价是一组一千万起,主要是该组根雕立意新、造型好、材料精、纹路美,收藏价值大。其实在你心中,对此组《四大美女》估值是多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