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文傳媒即將“改頭換面”,影視上市公司為何接連易主?

一線導讀:2月20日,慈文傳媒發佈公告,公司控股股東馬中駿及其一致行動人正在商談股權轉讓及相關事宜。簡單來說,慈文面臨著高虧損、高質押、低股價的三重危機,而解決這一危機的方式竟然是讓整個公司徹底改頭換面。

慈文传媒即将“改头换面”,影视上市公司为何接连易主?

文丨達倫糕

來源丨影視產業觀察

春節檔已經接近尾聲,就在人們還在忙不迭細數各大賀歲片票房成績的同時,卻似乎淡忘了一件事——所謂產業寒冬其實並未因為春節票房的數字而告終。

慈文傳媒的突然爆出的易主風暴似乎證明了這一點。

慈文传媒即将“改头换面”,影视上市公司为何接连易主?

2月20日最新消息,慈文傳媒發佈公告,公司控股股東馬中駿及其一致行動人正在與華章天地傳媒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華章投資”)商談股權轉讓及相關事宜。

公開資料顯示,“華章投資”主要以股權投資、創業投資為主,註冊地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為江西省出版集團公司100%控股。江西省出版集團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江西省人民政府。

所以,如果該交易最後批准完成,慈文傳媒將從一家民資企業變身成為地方國企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慈文传媒即将“改头换面”,影视上市公司为何接连易主?

對於收購方來說,這個消息當然算不上什麼“寒冬”,因為收購將使得江西出版集團大規模擴展其商業版圖——根據資料顯示,江西出版集團旗下其實已經有一家上市公司中文傳媒。出版集團持有中文傳媒54.83%的股權,為中文傳媒的控股股東。如果此次慈文傳媒的股權轉讓被批准,那麼出版集團的資本版圖將擴大至擁有兩家上市公司。

另一方面,這樣的消息對於持有慈文股票的投資者來說就是天大的“寒冬警訊”了。去年整整一年,慈文傳媒股價從3月份最高的30.2元/股,跌至停牌前的9元/股,累計跌幅達67%。公司大股東馬中駿和王玫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達到1.13億股,其中累計被質押1.06億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總數的93.99%,佔公司總股本的22.36%。1月31日慈文曾經發布業績修正公告稱,預計2018年淨利潤將大幅虧損9.5億元至11億元。

簡單來說,慈文面臨著高虧損、高質押、低股價的三重危機,而解決這一危機的方式竟然是讓整個公司徹底改頭換面,從一個以出品《花千骨》而出名的新興電視劇企業變成一家江西地方國企旗下的公司。

慈文传媒即将“改头换面”,影视上市公司为何接连易主?

這樣的困境其實不單單存在於慈文身上,其在電視劇行業曾經的競爭對手華錄百納,當代東方等已經在去年就悄悄完成了“易主”,接下來包括唐德影視,歡瑞世紀甚至華誼兄弟等公司也都存有易主的可能。

這一切再次提醒我們,寒冬並未過去。曾經你以為某些上市公司的老闆是固定的一撥人,但是現在一眨眼的功夫,員工先還沒裁多少,老闆卻要換人來做了。

慈文早就在尋找下家接盤?

其實就在慈文此次曝出轉手的消息之前,已經有多家媒體報道“慈文一直在尋找潛在買家,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主要是因為資金週轉上已經接近極限。”

慈文傳媒在1月發佈的公告中表示:“2018年,在市場流動性緊縮、內容消費習慣轉變、行業監管政策調整及影視從業人員稅務風波等的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影視娛樂行業經受了資本流出、項目減產或延期、庫存加劇、播出不確定性因素大增的多重壓力,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難和挑戰”,“在此整體環境和形勢下,公司的生產經營也受到重大影響。”

一方面來看,慈文傳媒的預計虧損,主要由於對全資子公司贊成科技計提較大的商譽減值損失造成。慈文傳媒根據盈利預測,公司2018年度擬對贊成科技形成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為8億元至9億元。

另一方面來看,商譽減值並非是慈文所有的問題所在。慈文表面看來是老牌的電視劇製作公司,《花千骨》《老九門》《楚喬傳》等都曾經轟動一時,但是近兩年卻陷入了缺乏爆款劇的困境。2018年整個上半年慈文幾乎沒有什麼重要劇集出品,下半年播出了《沙海》《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以及《楊凌傳》等作品,但都沒能再現《楚喬傳》《花千骨》的昔日熱度。

慈文传媒即将“改头换面”,影视上市公司为何接连易主?

根據慈文的收入佔比顯示,除了影視業務之外,遊戲以及互聯網服務開始成為了慈文新的“救命稻草”。收入貢獻數據顯示,2016年以及2017年末,遊戲業務佔了慈文收入的25%以及24%。

只可惜,成也遊戲,敗也遊戲。慈文旗下貢獻遊戲行業收入的“贊成科技”是慈文2015年以11億收購的資產,原本是期望其持續盈利甚至單獨上市的,但是2018年遊戲版號暫停審批,受此影響,贊成科技全部遊戲新產品都無法上線運營,只能依託存量遊戲用戶支撐收益。同時受整體遊戲行業客戶萎縮等的影響,流量推廣運營等業務的推進和拓展未達預期,2018年度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都出現巨幅虧損。

正是這樣的巨幅虧損,讓當初11億投資的交易變成了現在8億的商譽減值——主營業務的電視劇不再賺錢,結果主營外的遊戲業務也開始虧損。

慈文傳媒成立於1998年,到去年為止正好成立20年。2015年《花千骨》熱播,出品方慈文趁勢作價24億借殼禾欣股份上市,上市三年多,直到2017年還全年盈利4000多萬元,未曾想到了2018年形勢急轉直下,不得不面臨“易主”。

從現在的趨勢來看,慈文既不是第一家因為業績不佳,質押爆倉而出現控制權轉手的影視企業,更不會是最後一家,當你2019年發現眾多原本熟悉的企業都換了老闆的時候,千萬不要驚訝,也許一切才剛剛開始。

影視企業更換東家為哪般

慈文更換大股東,對於創始人馬中駿和其妻子來說,肯定是到了實在沒辦法才出手的,而且外界已經盛傳慈文一直在尋找買家,包括BAT以及其他幾家大的上市企業都拿到過方案,只可惜並沒有誰願意接這個攤子,最後卻是江西出版集團這家在行業內並不知名的地方國企參與了進來。

慈文传媒即将“改头换面”,影视上市公司为何接连易主?

慈文傳媒創始人馬中駿

其實內行人都知道,這幾年不少民營影視公司發展極度困難,急需國有戰略投資才能抵抗各種風險;與此同時,一些老牌的國企背景的影視公司也不好過,有時候又需要反過來尋找民間資本參與,因此長期來看民營影視公司和國有戰略公司採取混合制合作來重新整合的趨勢將不可避免。

除了慈文,去年的華錄百納也是一個典型案例。華錄百納成立於2002年,背景是央企中國華錄集團在北京投資設立的影視文化企業。中國華錄集團是中央企業中唯一主業涵蓋文化產業的大型企業集團。只可惜這樣的國企背景也在去年遇到了“易主”的轉折點。

慈文传媒即将“改头换面”,影视上市公司为何接连易主?

問題產生於2017年,華錄百納的年報顯示,公司當年實現營業收入22.4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2.71%;淨利潤為1.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0.88%。2017年4月,華錄百納開始長達5個月的停牌。

於是央企背景的華錄文化從2018年1月開始公開徵集股權受讓方。作為國企背景,華錄百納的“易主“之路頗為順利。到了3月21日,華錄百納就公告稱,已經與盈峰集團、普羅非簽署了《股份的股份轉讓協議》,將公司總股本的12.55%和5%裝讓給這兩家民企資本,而這兩家民企的背後則是著名家電企業美的集團的少東家。

很快,4月18日,華錄百納收到告知函,國務院國資委批准了華錄百納的股權受讓,華錄百納易主美的少主,告別央企身份,成為了一家國資民資聯盟的混改制企業。

同樣的混改制“轉身”也發生在當代東方身上,這家曾經依靠吳秀波的劇集輝煌一時的公司隨著大舉擴張後的無以為繼以及吳秀波的倒臺而陷入絕境,2018年7月23日,停牌兩個月的當代東方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王春芳(廈門當代控股集團法人)欲將公司控制權轉讓給山東高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慈文传媒即将“改头换面”,影视上市公司为何接连易主?

這又是一個民企公司尋求國資“救急”和“接盤”的案例。根據雙方協議內容,山東高速將對當代東方進行股權投資,不超過29.99%股份,成為當代東方的控股股東,這就意味著,當代東方控制權將由王春芳背後的當代系變為山東高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這樣的變化和慈文有些類似,區別在於新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相差懸殊,也在於收購的公司的經營業務範圍也有天差地別。

當然,我們要認識到,混改制這個特殊身份不是誰都有權獲得的。無論是國企投資民企,還是民企收購國企股份,都需要中央或者地方的國資委審批——這樣的“重要性”並不是誰都有本事沾邊的。

從“易主”的案例來看,也有不少是民間資本之間的互相交易,包括新麗傳媒100%股權被閱文集團收購,驊威文化轉讓總股本的8.76%給杭州鼎龍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就不涉及混改的情況。

無論如何,歸納一下所有這些從去年以來出現的企業易主案例,可以發現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一來是所有這些企業在易主之前的財報都非常難看,幾乎都是鉅額虧損;二來是所有大股東都幾乎有極高比例的股權質押情況,在交易的當時要麼是已經爆倉要被強制平倉,要麼就是離這一步也相差不遠;第三則是企業的主營業務都出現明顯的下滑,無論是拍電視劇的要去做遊戲,或者是做綜藝的要去拍電影,都顯示出企業運營捉襟見肘,跟不上市場潮流的態勢;最後相類似的情況則是上述企業在經營不錯的年頭中,幾乎沒有例外的都花費巨資收購過其他企業,而且幾乎都是溢價收購,一旦這些當初被收購的企業出現嚴重業績下滑的情況,收購方的問題也會暴露得更加徹底。

如果參照以上這些標準的話,我們有理由相信,慈文傳媒絕不會是今年最後一家易主的影視公司,應該還會有不少後來者。光在A股市場中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唐德影視、北京文化、歡瑞世紀等平均股權質押率就都高達80%,歡瑞世紀、印紀傳媒、文投控股三家的股價早就跌破了控股股東預估質押平倉線……

據悉,歡瑞世紀,印紀傳媒等公司早就開始尋找接盤的資本,但是卻一直沒有實質進展,除此之外,也已經有媒體爆料稱甚至華誼兄弟也存在“易主”的變數…

慈文传媒即将“改头换面”,影视上市公司为何接连易主?

這樣的推測其實有十足的根據,因為上述這些公司完全滿足前文所提的四項條件,或許他們至今還沒有找到“接盤俠”的原因是因為企業自身的情況遠比慈文,華錄百納這些要更為複雜吧。

無論如何,慈文投下的震撼彈並不是一個孤立的案例,相信接下來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影視上市公司的資本變局正在悄然醞釀之中——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慈文传媒即将“改头换面”,影视上市公司为何接连易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