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話被人當場揭穿時,告訴你一個化解尷尬的辦法!

說謊話被人當場揭穿時,告訴你一個化解尷尬的辦法!

今天我們說說齊國的故事,齊景公有六位庶出公子,陽生年紀最長,荼年紀最輕。荼的母親雖然出生微賤但最得景公寵愛,景公愛母及子,對荼也特別喜愛,稱荼為“安孺子”。

景公在位五十七年,年紀已經七十多歲,卻不肯立太子,一心想等安孺子長大成人,然後立他為太子。

後來景公一病不起,於是他便向大臣國夏、高張託孤,囑託兩人共輔幼子荼為君。

大夫陳乞一向與景公長子陽生交好,他知道這事後,擔心陽生被殺,便出言勸他逃亡他國。陽生聽從了陳乞的建議,帶著一家老小逃到魯國。

陳乞的憂患意識很強,知道齊景公千方百計的要讓安孺子繼位,又因他過於年幼,知道狼太多肯定會為他打掃環境。於是聯想到景公會誅殺其他幾個冒尖的兒子。陽生是長子又有威望,更加首當其衝。

事後齊景公果然讓國夏、高張兩人將其他幾個兒子逐出都城。不久,景公去世,安孺子荼在國夏、高張二人的輔佐下繼位為君。

大夫陳乞表面上尊奉安孺子,內心卻十分忌恨,於是他把朝中幾個重要大臣們找來,騙他們說:“國夏、高張兩人密謀,想把朝中老臣罷職逐出,而起用安孺子的私人勢力。”

群臣聽信了陳乞之言,紛紛前來向他問計。陳乞於是便和大夫鮑牧(鮑叔牙後人)挑頭,率領各位大夫的家兵去殺死了高張,國夏則趁亂逃脫,跑到莒國避難。

大臣敢這麼私自用刑處罰其他臣子,實因安孺子過於年幼無法理事,只能讓輔佐他又大權在握的臣子胡說八道肆意妄為。

剷除高張、國夏兩家後,鮑牧做了右相,二哥陳乞做了左相,安孺子年齡才剛剛幾歲,陳乞想著要扶立公子陽生為君,便私下派人將陽生從魯國召回。

自古剷除大哥都是先從剷除大哥勢力開始的。

陽生來到齊都郊外,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藏身於陳乞家中。陳乞假託祭祀祖先,請各位大夫前來品嚐祭品,鮑牧在別處飲酒,最後才到。

等眾人坐定,陳乞告訴大家說:“我最近得到一副金剛鎧甲,想請諸位看看。”

說著便讓武士扛出了一個大口袋,陳乞解開口袋,只見一個人頭從裡面探出,眾人定眼一看,不由大吃一驚,正是景公長子陽生。

陳乞扶陽生站起,對眾大夫說:“立長子繼位,是古今慣例,安孺子年幼無知,無法執掌國位,我現在奉鮑相國命令,改扶長公子繼位為君。”

鮑牧雙眼圓睜,說道:“我從未說過此話,你為何將此事強加在我頭上,是欺我喝醉酒了嗎?”

陽生向鮑牧作揖說:“廢舊立新的事,哪個國家沒有?大夫只要看它是否符合大義,是否對國家社稷有利,又何必在意事前說沒說過此話呢?”

於是一幫大臣開始討論是不是要讓陽生繼位。

從這裡可以看出,陽生很狡猾,為陳乞的開脫詞很成功。這種當面造人謠被戳破的,換一般人肯定特別尷尬,他卻巧妙的把“你在造謠我”的話題,轉為“你承不承認我繼位是對國家社稷有利?”這樣大家的聚焦點就從“陳乞造謠”變成了“到底該不該讓陽生繼位”,迴避了尷尬。

國家社稷問題是很大的問題,相比之下,陳乞是不是說謊顯得一點不重要,說謊如果是為了國家、為了廣大齊國吃瓜群眾過的更好,那就算陳乞說謊,那也是高尚的,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是能夠被理解的。

大家可以借鑑這種思維模式:如果你的某個行為,剛好被人當面打臉,你也可以把你的行為和高大上的事物聯繫起來,告訴大家:我這樣是不得已,所有的不恥行為是因為另外一件更有價值的事。

這需要腦子轉的快,腦子轉不快的,就你在做錯事(說謊話)之前要想好被揭穿時的託詞,好託詞的標準是儘量往高大上的方向靠。

人都有一個心理弱點:如果一個為人不齒的行為,背後承載著更有意義的事情,人們對這個錯誤的接受度就會提高,本身的注意力也會因此轉移,轉移到“不齒行為”附帶的那個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那個新聞嗎?一個男人偷電動車被抓,後被證實是想賣錢救自己患白血病的女友,於是網友們都被感動,認為此舉值得原諒和同情,甚至還有要主動給他捐款的,網上基本沒有人去罵他。可其他小偷要是被捉住,祖宗十八代都要被罵翻。

陽生的一句話,成功洗白了陳乞,鮑牧也不便再追究造謠的事,畢竟人家高舉“利於江山社稷”的旗幟來的,誰都知道一個成年人比一個小孩更適合繼位,有沒有能力不說,君主太年幼,容易被大臣把持朝政。為了齊國大業,造點謠算什麼?眾大臣一定會有附和陽生的。況且齊國誰當大王對他都是一回事,反正齊景公也沒有託孤給他。如果自己再堅持問罪陳乞,不是與正義背道而馳了嗎?一來得罪他們,二來別人已經承認是造謠,再嘰歪,於他又有什麼好處?

鮑牧只好啞巴吃黃連不做聲,不做聲情況下,多數代表默認別人說的話。陳乞是何人?能無中生有把鮑牧拉下水打頭陣,又怎可能放過這個引導輿論的機會?看他怎麼做的-------

陳乞見鮑不做聲,立即強拉鮑牧向陽生下拜行禮,見最位高權重的兩位大臣都下跪了,其他人還能說什麼呢?也只得跪下叩頭,向陽生行君臣大禮。眾人準備車駕儀仗,共奉陽生入朝升殿,即位為君,稱為齊悼公。安孺子當天就被推到宮外處死。

鮑牧就是這樣糊里糊塗的被陳乞推到坑裡的,連反抗的機會和時間都沒有。

到現在為止,弒君篡位這事,已經圓滿成功了,這事看上去就到此為止了。可惜沒過多久,鮑牧就被陽生殺死。

下一篇文章,我們詳細講述陽生為什麼要殺死鮑牧,他到底犯了什麼錯?我們從中能借鑑到什麼教訓?安孺子是景公最愛的兒子,本想給他最好的,最後卻害了他,可見父母愛孩子也是需要有智慧的。

古人云:讀史明智。這裡所有的文章,都是對歷史故事進行深度解析,總結經驗教訓,提升我們的做事格局。

閱讀精彩歷史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