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巨无霸,苏宁2018年整体交易规模逼近2万亿

“买电器,到苏宁”一度成为中国城乡消费者脑中根深蒂固的概念,直到如今很多人依旧只是把苏宁当作一家“卖电器的”。

而如果说,线上苏宁易购交易规模已超过1000亿、线下门店已经超过10000家、建立硅谷研发中心、收购视频网站、申办银行牌照、开办小贷公司、申请虚拟电信运营商、成立保险销售公司、投资地产等等一系列操作也是苏宁干的,你会如何定义苏宁?

苏宁总给人意外

去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苏宁将“苏宁无人店”带上国际舞台,“刷脸购物”惊艳全场,很多人从那个时候瞬间感受到苏宁的科技实力。

后来,苏宁打造的全国最大AGV机器人仓库群成功在上海、济南落地,根据实测,智能化机器人仓库拣选效率相比传统人工提升5倍,准确率高达99.99%以上,一举成为行业标杆。

2019年苏宁“智慧零售大脑”亮相拉斯维加斯,再次惊艳CES,苏宁智能家居、智能称重、移动售货机器人等一众黑科技产品也同时亮相,也让“AI、物联网、VR/AR”成为苏宁的新标签。


隐形巨无霸,苏宁2018年整体交易规模逼近2万亿


尤其是备受争议的2018年,经济发展态势不被主流论调看好,关店、裁员也被认为是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样的背景下,苏宁却新开了8000多家门店,扩招了6万多员工,门店已超过11000家。

在其他企业增速普遍放缓的情况下,物流方面全年完成109个新仓储的建设,新增了100万平方米仓储物业,增速显著。

因此,社会各界也开始对苏宁产生更多的好奇,现在的苏宁规模到底有多大?

苏宁易购背后的隐形巨无霸

目前,许多消费者甚至行业人士对苏宁的认识,还一直停留在苏宁易购层面。这其中原因很多,主要还是苏宁近年的发展速度很快,外界对苏宁存在着传统零售企业的认知惯性。

事实上,经过29年的发展,苏宁早已不再是当初的苏宁。围绕服务体验,结合AI、零售云、物联网、VR/AR等新兴科技,利用互联网的无边界性,苏宁已成功打开品类天花板。

从原有的家电3C,扩张到生鲜、母婴、体育、汽车、超市、文娱等领域,覆盖全品类产品。并打造出苏宁小店、苏宁零售云店、苏宁易购店、红孩子、苏鲜生、苏宁汽车超市、苏宁体育、苏宁极物、苏宁影城等多种业态。

去年1月底,苏宁发布公告称,计划出资95亿元人民币或者等值港币购买万达商业约3.91%股份,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人猜测苏宁要去做房地产了。

其实,苏宁一直在围绕消费场景资源,进行大力开发。仅2018年一年,苏宁广场又拿下南昌、绍兴、合肥三地区;苏宁易购生活广场拿下沈阳、成都、淮安地区;苏宁高端酒店物业拿下上海苏宁宝丽嘉酒店、徐州苏宁凯悦酒店、镇江苏宁凯悦酒店、南京徐庄苏宁雅悦酒店;苏宁投资相继完成对万达商业、商汤科技、迪亚天天等企业的投资或收购。

此外,苏宁还与恒大、中石化、交行、北汽、咪咕、大润发等行业巨头跨界合作,不断发展智慧零售的触手,在完善微观消费场景的同时,丰富完善智慧零售生态。

而苏宁体育与苏宁金融,因为增速和规模,双双成为所在行业的“超级独角兽”。

因此,2018年是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的一年,年初张近东在苏宁集团全体管理人员会议上提出,3年内开20000家店、2020年将冲刺交易规模4万亿元的目标。当时在很多人看来都像是打鸡血,如今刚迈入2019年,开店的目标、交易规模就已经完成过半。

根据苏宁易购2018年前三季度财报,1-9月实现商品销售规模2348.83亿元。以此推算,2018年苏宁易购GMV大概率会达3000亿元。公开数据显示,苏宁金融2018年前10个月交易规模超过10000亿元,全年交易规模预计超过12000亿元。若加上苏宁集团旗下体育、文创、置业等其他版块业务,2018年苏宁整体交易规模估计接近20000亿元。

1月15日,张近东在苏宁年终大赏期间,提出“极智”的发展思路,提出2019年将新开门店15000家,新增员工8万多人。

苏宁的“实”向来大于苏宁的“名”,这跟张近东低调审慎的风格有很大关系,张近东一直是个行动先于口号的人,往往是布了局,打了基础,出了结果,才慢慢对外揭示,然后就是自我挑战。

因此,关于苏宁到底有多大,不会是一个定值,而是一个变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