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象、數、理該如何去統合理解?從河圖、洛書開始

《河圖》、《洛書》上只是那麼幾個黑白點,卻是我們中華的數字之本源,並且數中有象,先天涵蓋後天。其實我們經常說的“河圖為體、洛書為用,先天卦為體、後天卦為用”,在一定意義上是不太嚴謹的。河洛雖是一體卻已分象,先天八卦更是各有側重。真正要理解易經的象、數、理。就要把河圖、洛書八卦統合起來研讀。

《河圖》、《洛書》是已經按圖和書分開展示在我們面前。圖數一至十,書數一至九,說明象已經分了。《河圖》、《洛書》本同根源,我們要用已分的象去推未分的樣子,用已經有了的 變化去倒推未變的樣子。就如人在孃胎,五官四肢已具備,看到一粒植物種子,你能推測生根發芽後,枝幹會長成什麼樣子。天、地、日、月和江、河、湖、海都可以按一定規則回溯、順推。河、洛一樣,未分之理可推,已分就千變萬化。

《河圖》之數五十五,生數居內,成數居外。《洛書》之數四十五,奇數居四正,偶數居四維,位置已變象已分。天地全數共一百,用象來統合如下圖

易經的象、數、理該如何去統合理解?從河圖、洛書開始

上三角為圖數一至十,合計共五十五白點,下三角為書數一至九,合計四十五個白點。黑白共計。

學過力學的朋友知道,象埃及金字塔一樣的四稜錐體是穩定結構。但是在平面上四方形就不穩定了,我們都知道在一個框內加一條斜撐變成三角形才穩定。按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把河、洛之數整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下圖。

易經的象、數、理該如何去統合理解?從河圖、洛書開始

上圖就表示《河圖》、《洛書》象未分、位置沒變。十中涵蓋了九,所以數終於十而位置止於九。有十之經,才有九之體以立,有九之緯,才有十之用。陰陽相包,三極互極,圖意已明。《洛書》的數理規律也是四正奇數順時針乘三就得到下一位數,以前文章論述過。

圖、書本一體,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順著數代表還沒變化。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各有合,這時位置已變化。如同易一分為二生卦成六十四卦一樣是未變。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就是已變的定位。

《河圖》有十,卦止八,四象成八卦,五十居中為不用之用。四生數為陰卦,母在先,長、中、少三女跟隨,四成數為陽卦,少、中、長三男在前而父居後。陰以數少為尊,陽以數多為尊。五在中分隔,十在外表示全而統之。用先天卦數把得奇數者靠近天,得偶數者接近地列在三角形的右邊就成了八卦的佈置。

易經的象、數、理該如何去統合理解?從河圖、洛書開始

五行中,水、火皆氣,水外清而內明排第一,火次清而外明排第二。木、金、土皆形質,木柔體輕排第三,金堅體重排第四,土最為廣大排第五,生數有五行,成數一樣有五行,按次序排在三角形左邊。

五行各分陰陽,古人用十天干來命名,十干分五行: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其陰陽為: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用數來配為:甲三、丙七、戊五、庚九,壬一,乙八、丁二、己十、辛四、癸六。此數就包含在左邊五行之中。十干的次序就按五行相生的順序,一甲為木為先,二為並用,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排在三角形下邊。

這樣象、數、理就結合起來了。三角形從自上而下數九層,五行、卦象、卦數、天干就統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