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用三年,野蠻生長的拼多多擬赴美上市!

7月3日消息,第三方移動電商平臺拼多多於日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書,擬募集最多10億美元。此次IPO由瑞銀、高盛和中金聯合承銷,尚未最終確定掛牌交易所。

據悉,拼多多成立於2015年9月,隸屬於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由黃崢及其團隊創立,是一家主打拼團的社交電商平臺,用戶可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的拼團,以更低廉的價格買到商品。2016年9月拼多多與黃崢本人創辦的拼好貨合併,組建成為目前的拼多多公司。

實際上,拼多多平臺收入主要來自在線廣告和交易佣金,自成立以來,收入持續高速增長,但虧損也一直保持增長。美國SEC網站披露的招股書顯示,拼多多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GMV(商品總額)分別為1412億元人民幣和662億元人民幣。虧損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3月31日,拼多多累計虧損(含期權支出)13.12億元人民幣。2016年和2017年分別淨虧損2.92億元人民幣和5.25億元人民幣;2018年第一季度,淨虧損2.01億元人民幣。

此外,價格低也會帶來問題。由於用戶與訂單量激增,缺貨、爆倉、退貨退款難,以及因為低價低質等問題產生的矛盾時有發生。拼多多在招股書的風險提示中也提到,公司可能遭受假冒、未經授權的、非法或侵權產品出售的不利影響。

而關於拼多多為何這麼早進入資本市場,黃錚陳述了三個原因,首先拼多多的業務類型本來就有很強的社會性,所以它終將走向公眾,所有的成長也應該為公眾所分享。其次,相信拼多多有巨大的潛力,往後看3年、5年還是更長的時間上市其實沒實質區別。相反,在公眾的監督下,我們可以成長得更好更強。最後,希望拼多多是一個公眾的機構。它為最廣大的用戶創造價值而存活。它不應該是彰顯個人能力的工具, 也不應該有過多的個人色彩。從黃崢的經歷來看,一方面他有著海外名校、海歸等背景,另一方面又能接地氣地選擇從低端入手,在接受訪談時也十分沉穩,並且有著名校生宏大的視野和抱負。

邀請陸奇加入作為公司獨立董事,這在外界看來是一步“奇招”。一方面陸奇可能存在一定的競業協議限制,從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來看,可能也是打算借拼多多試試水再做決定。另一方面,拼多多要在海外上市,從完善公司治理角度來看,需要在海外有影響力和公信力、可以代表股民利益同時又完善董事會結構的人選加入,陸奇豐富的經驗正好可以為拼多多提供建議,這也是黃崢人脈的體現。由此可見,黃崢志向遠大。這確實是電商領域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

面對拼多多的“野蠻生長”,兩大電商巨頭淘寶和京東當然不能不重視。京東和阿里已經在努力向品牌化和高端化攀升,目前拼多多有很大一批賣家正是來自被淘寶“放棄”的賣家。儘管當前拼多多暫時不會對淘寶和阿里形成激烈的正面衝突,但未來如何發展,仍然有待觀察。

另一方面,拼多多發展的客戶,很多其實是阿里和京東沒有覆蓋到的用戶。根據創業家2018年2月份統計的數據,淘寶用戶月活數為4.48億,京東以1.59億月活數緊隨其後。這也表明,當前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或者縣城農村,還有大量的用戶並沒有電商消費習慣,或者說還是習慣在實體店消費。

但與此同時,由於微信的月活數已接近10億,這說明上述還沒有形成電商消費習慣的群體可能因為網絡效應的影響而使用了微信,這就有可能會被轉化成為拼多多的用戶。考慮到三四線城市人們的生活節奏相對更加緩慢,而且具有更強的熟人社會特質,在熟人之間的分享和信任願望更強,這實際上對拼多多的發展是有利的。

僅用三年,野蠻生長的拼多多擬赴美上市!

然而,拼多多仍承受著來自多方面的制約。依託於微信外鏈或小程序觸達用戶的社交電商,讓用戶留存成為難題。研究機構數據顯示,微信小程序的平均次日留存在13%左右,雙週留存僅有1%。同時,今年3月中旬,淘寶低調上線了一款名為“淘寶特價版”的應用程序,主打小件低價商品。同時,京東也在3月16日上線了“京東拼購節”,主打爆款低價小件商品。

每一個巨頭的崛起道路都不容易。且看拼多多如何繼續野蠻生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