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人有人性,物有物性


钱穆:人有人性,物有物性

我们再讲“性”,中国人最看重这个“性”字。孔子讲性相近,孟子讲性善,荀子讲性恶,《三字经》开始便说“人之初性本善”,中国人特别看重这“性”字,因此有许多探讨,许多争辩。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读西洋书,不见有这性字,于是便说,中国人所谓性,只是西方心理学上所谓的“本能”。其实此两者绝不同。

也有人说性就是自然Nature,但其间也不同。由中国人想法,只能说性亦自自然中来。人亦是一自然,但在自然中仍有性。一切有生物、无生物都是自然,但不害于万物之各有性。

性何自来,则由自然来。《中庸》说:“天命之谓性。”这一“天”字,也可说之为“自然”。依照西方人讲法,科学显与宗教不同,自然显与上帝有别。但照中国人讲法,这两者间却可以相通,并亦无大分别。

“性”字的含义中,似有一个动力,一个向往,一个必然要如此的意向。一切有生物,尤其是人,显然有一个求生、好生、重生、谋生的倾向,有一种生的意志,这即是性。人性在大同中有小异。人有人性,物有物性,有生物无生物各有性,此又在性之大同之下有小异。

近代西方科学,乃从“物性”来发明出“物理”;中国传统文化,则从“人性”来指示出“人道”。西方科学家只说自然;中国人则认为物有物性,才始有物理可求。西方宗教家只说上帝,中国人则说天生万物而各赋以性。性是天赋,又可说是从大自然产生,故曰 “天命之谓性”。

摘自《中国文化十二讲》钱穆 著,九州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