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你知道如何啟蒙嗎?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英國著名塗鴉藝術家班克斯的代表作《女孩與氣球》在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以超過1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900萬元)的價格成交,但藝術家竟然在這幅畫內安裝了一臺碎紙機,該作品在現場瞬間淪為一堆紙屑。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你知道如何啟蒙嗎?

相信大多數人看到新聞時跟我一樣扼腕,900萬,沒了!?

然而專家卻認為,這樣的行為,可能反而會令作品增值50%。

原來是一場行為藝術。不得不感嘆:藝術的世界我不懂!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藝術似乎總是遙遠又費解。達芬奇的雞蛋,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蓮。傳世名畫,我們卻看得一臉迷茫,怎麼就好了?

更別說學藝術了。有多少家長讓孩子學藝術,是為了他們高考輕鬆點?又有多少喜歡藝術的孩子,被認為是不務正業?而我們能給孩子的藝術啟蒙,只有送他們去畫畫班上課嗎?

直到翻開《兒童藝術大書》(黃色版),我對藝術才有了新的認識,對孩子的藝術教育才有了清晰的思路。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你知道如何啟蒙嗎?

這是一本藝術啟蒙書,這是一本充滿驚喜的書。

不過乍看目錄可能會有些疑惑,這書似乎特別零碎:不分大章,也沒有按作品或畫家年代排序。每一節的標題好像是作品名,又好像在解釋作品。這麼鬆散的結構,孩子能學到什麼?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你知道如何啟蒙嗎?

這本書確實不是為了孩子系統學習藝術而設計的,更偏向於啟蒙。而啟蒙有一點特別重要:激發興趣。學習初期,孩子其實並不需要知道藝術家是哪個流派的,用的是什麼手法,作品對後世有什麼意義。孩子更需要的是對藝術產生興趣,這樣學習起來就會有主動性,後面再增加系統學習也不遲。

《兒童藝術大書》的有趣在於它的不拘一格,其編排就像藝術本身:創意無極限,創作無章法。裡面每一節都是由一個作品引出的,這個作品可能是現代的,也可能是古代的。引出的可能是對這個作品的探討,可能是對畫家創作方法的介紹,也可能是對一個藝術門類的解釋。

編寫上也不是平鋪直敘地做一番冗長的介紹,而是從細節出發,以提問的方式為主,畫出亮點,勾出背後的故事,傳遞相關藝術知識。十分符合孩子的閱讀習慣,而成年人翻過之後也會不禁讚歎:“藝術原來可以這麼有趣!”

一、藝術不只是畫畫,表達可以多種多樣

提到藝術,你最先想到什麼?惟妙惟肖的素描、寫意的水墨、達芬奇的雞蛋、莫奈的印象派?

現代藝術最初確實是繪畫和版畫,但是19世紀中期以來,已經擴展到了其他的視覺藝術上,比如雕塑、建築、攝影。而當代藝術的範圍則更為寬廣。比如書中介紹的集成藝術家阿爾曼。

阿爾曼說過:“我的集成技巧在於只允許我所使用的物體自己去構圖。”他大量收集相同的物體,通過一定的構圖技巧,給人帶來視覺衝擊,表達了時間的流逝與物體的不逝。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你知道如何啟蒙嗎?

這讓我想到,孩子總是喜歡收集一些小東西,貼畫、貝殼、漫畫,我小時候還收集過透明膠帶的內芯塑料圈。家長完全可以引導孩子用這些物品來構圖,賦予這些物品更有趣的意義。

二、接觸藝術有助於培養孩子的6種能力

1、觀察力

畫畫的過程中,孩子需要看。而為了畫得更細緻,他們就得仔細看。所以經常畫畫的孩子,觀察力會很敏銳,他們能注意到周遭更多細節,以及這些細節之間是如何相互關聯的。

欣賞一幅畫也是如此。比如德國畫家丟勒的這幾幅自畫像: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你知道如何啟蒙嗎?

《兒童藝術大書》提出了有趣的問題:你能猜出這幾幅自畫像的年齡順序嗎?你覺得畫上是同一個人嗎?

這就有意思了,簡直是名畫版大家來找茬啊。書裡給出了一張表,列出了各項不同,你是不是都觀察到了呢?

書中還有引申問題:如果讓你畫自畫像,你會怎麼擺姿勢?眼睛看哪裡,手上拿什麼?

孩子對細節的關注將滲透到他們生活的其他方面,進而對周圍世界的理解更深刻。 他們能夠更好地發現數學題中的錯誤,更關注自己的拼寫。

2、批判性思考能力

觀察過程會促進孩子培養出更激烈的批判性思維。

比如有的孩子根本不會對天空的顏色產生疑問,而大多數孩子會告訴你天空是藍色的,但學習藝術的孩子可能會注意到藍色的差異,並想知道為什麼天空是藍色,而草是綠色。學藝術的孩子還會考慮建築物中窗戶的大小,以及門為什麼是長方形的。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你知道如何啟蒙嗎?

雷尼∙馬格利特的《這不是菸斗》可以說是很哲學的一幅畫了。這不是菸斗,那是什麼呢?

馬格麗特通過這幅畫想提醒人們的是,要始終保持懷疑的態度,眼見不一定為實。人所能做的不過是用自己的方式建立起各種與〝真實〞的關係而已,在此下面永遠還有一層未知的領域。

讓孩子多接觸藝術,能幫助他們看到其他人認為理所當然的細節,這會讓他們變得更加好奇,從而提出問題並找到問題的替代解決方案。

3、想象力和創造力

藝術需要創造,這一點無需多言。不僅是視覺上的呈現,創作時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也可以鍛鍊孩子的創造力。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你知道如何啟蒙嗎?

創造了點彩畫的修拉就是很好的例子。

點彩作品是將純色小圓點密集排列組合成色塊、組織成形象,以至整個畫面的作品。這類作品近看全是色點,遠觀人物、景象才會呈現出來。心理學稱其為視混現象,即原色色點在一定距離外呈現出合成色效果。

孩子通過學習各種技法,可以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你知道如何啟蒙嗎?

大量事實證明,許多有重大發現的科學家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都懷有某種審美情感,而這大都與他們青少年時代所受過的藝術薰陶有很大關係。以美啟真的原則有利於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便於他們認識和掌握事物的內在規律。

4、空間感知力和規劃力

藝術創作需要理解線條、形狀、顏色,並考慮事物如何相互關聯。

當我們看見一個場景,我們會將其分解成形狀,然後將這些形狀(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轉移到紙上,我們需要考慮比例、規模、視角和深度。而接觸藝術,可以培養孩子的空間感知力,讓孩子在表達這些概念之前就開始瞭解這些概念。

在這些事情上有堅實基礎的孩子,長大後在閱讀地圖、打包行李箱、安排傢俱等生活細節上也能有更好的表現。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你知道如何啟蒙嗎?

另外為了創作,藝術家必須提前計劃。在筆接觸紙張之前,藝術家必須對繪圖的內容和排列有基本的瞭解。這一點點的計劃和思考,對想象中的基本操作是關鍵。

孩子們在進行藝術創作時,會很自然地進行預先計劃,而這種能力今後也將幫助他們的日常工作。

三、如何在家進行藝術啟蒙

在家進行藝術啟蒙,可以有很多親子互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孩子的內心世界。

1、把握孩子的藝術敏感期

孩子在藝術方面的成長階段大致有這麼幾個:

塗鴉期(1.5歲~4歲) 分為無意識塗鴉、控制塗鴉和命題塗鴉三個階段。

象徵期(4~5歲)能獨立按照對世界的認識創造一些畫面。

主觀感覺表現期(5~8歲)能用線條勾畫出二維的物體輪廓。

視覺寫實期(8~15歲)力求真實的階段,開始使用三維立體的表現手法了。

家長可以根據不同階段的不同特徵,有意識地引導孩子。

另外要讓孩子多接觸不同的藝術形式,繪畫、攝影、手工,給他們多一種選擇來表達自己、觀察自己的機會。

2、大量地看名作

提高審美,培養藝術細胞,一方面要給孩子提供更多創作的空間,另一方面,就是要大量地看名家名作。

中國的美術館不如歐洲國家那麼多,但是好在現在信息全球化,在家也可以通過看書來吸收藝術養分。

市面上的藝術書五花八門,挑選的時候有一個小竅門,就是看準出版社。比如出版《兒童藝術大書》的費頓出版社,就是世界上最頂尖的藝術出版社,在藝術界有著世界級聲望。其出版的另一本《藝術博物館》也是可以傳家的好書。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你知道如何啟蒙嗎?

而看書時如何引導孩子呢?相信看完《兒童藝術大書》,你一定會思路大開,感到如有神助。

也有白色版哦!

可能是全網最低價的購買鏈接:

《兒童藝術大書》(黃色版) https://j.youzan.com/plrjf9

《兒童藝術大書》(白色版)+(黃色版)https://j.youzan.com/-Zrjf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