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蘇北農村漸行漸遠的時光

四十年前的蘇北農村集市上經常有書攤出租圖書和閱覽收費,那時的小學生每到星期天總是纏著大人去趕集,花上幾分錢租借一本心儀的書來看,就心滿意足了。當然最愛看的還是連環畫了,我們叫畫本。稍大的學生經常邀著同村的夥伴跑到集上去看書,書攤上的圖書品種又多,看得眼花繚亂,都不知道先看哪本為好,不把兜裡的零錢看完決不罷休,經常餓著肚子回家。

回味:蘇北農村漸行漸遠的時光

農村集市上的街頭路邊經常見到這種理髮師傅擺攤,一個熱水爐子,一把專用板凳,板凳邊上還掛著一條磨刮鬍刀的厚布,趕集的男勞力最好在這兒理髮刮臉,不僅能理髮,還到聽到理髮師傅唱上一段大鼓書,或講一段笑話。理髮攤更是新聞的發佈地,各村理髮的人一邊等著一邊講著身邊發生的新鮮事。

回味:蘇北農村漸行漸遠的時光

看電影更是人們所期盼的,電影還沒開演,影幕子前早就坐滿了人,方圓幾里的人都聞訊而來,那真叫人山人海,擠得找不到同伴的事時常發生,連穿的鞋都能擠掉。那時大部分都放映打仗的電影如《南征北戰》、《鐵道游擊隊》、《三進山城》、《小兵張嘎》,還有後來期待已久百看不仄的《朝陽溝》等。

回味:蘇北農村漸行漸遠的時光

生產隊裡開大會,是那個時代的標誌,傳達上級紅頭文件,佈署生產工作,學習毛澤東思想,文藝會演等,隊里老柳樹上的鈴鐺一響,社員們不管在幹啥都得放下去開會,不然就得扣工分,挨隊長的說落,那時隊長權力可不小,有批鬥和罰工分權利。當然社員們也喜歡隊裡開會,開會就不用下地幹活了,還照抓工分。

回味:蘇北農村漸行漸遠的時光

那時候莊上的學生也多,一般上一、二年級不用出莊,如果哪一年學生少了,老師就教複式班,一、二年級在一個屋裡上課。上學時都邀到一塊去上學校,放學時更是一塊回家。那時的同學親如兄弟。特別是上到四五年級,要到外村完小去上時,往往早上要起得早,更是邀在一起去,怕天黑害怕,那時上學是不用大人接送的,無論颳風下雨還是春夏秋冬都是自己去上學。

回味:蘇北農村漸行漸遠的時光

那時青年人結婚簡單又文明,沒有大額的彩禮,也沒有成溜的車隊,用自行車就能把新娘接回家,一對新人站在毛主席像前三躹躬,就算拜堂成親了。婚宴更簡單,十個碗,大都是素菜,油炸丸子,油炸藕條,豬肉燉海帶就算是大餐了。

回味:蘇北農村漸行漸遠的時光

每到冬天到來的時候,總能看到院裡有縫製棉被的情景,母親們把舊的被子拆了洗乾淨,趁無風的晴天,就會喊來嬸子大娘幫忙,在地上鋪個席,把被裡被面拽的平平整整,把一腔母愛都縫進被子裡,讓一家人冬天不再寒冷。

回味:蘇北農村漸行漸遠的時光

四十多年過去了,每當看到這些老照片,心中感到是那麼熟悉而溫暖。回憶總是無限美好,雖然留不住那漸行漸遠的舊時光,但不忘初心,方可始終。 (圖文:復新河畔話農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