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創新體系報告:企業創新模式和創新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澳大利亞創新體系報告:企業創新模式和創新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來源: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創新研究報告》

第3期(總第269期)2019-01-09

編者按:2017 年11 月,澳大利亞工業、創新與科學部(Department of Industry,Innovation and Science)的首席經濟學家辦公室(Office of the Chief Economist)發佈了《澳大利亞創新體系報告2017》(Australian Innovation System Report 2017 )。該報告以澳大利亞的高成長企業為主要調查研究對象,對澳大利亞的創新體系進行了整體分析。本文就其主要內容進行摘編。


一、澳大利亞創新體系概覽

1. 創新積極企業佔比

總體來說,澳大利亞的創新積極企業佔比較高。2015—2016年,澳大利亞約有48.7%的用人企業在創新上表現積極,比2007—2008年44.9%的比例有所上升,表明約有半數的澳大利亞企業在過去的12 個月中曾嘗試過開發或引進創新。這些企業廣泛分佈在各個產業當中,其中製造業所佔比例最高。2015-2016年間,藝術與娛樂、醫療保健和建築產業的創新積極企業數量與2007-2008年相比增長最多。雖然各種規模的企業都在進行創新活動,但總體來說,創新活動在較大型企業中更為常見。2015—2016年,超過77%的大型企業(200人以上員工)在創新上表現積極,這一比例幾乎是微型企業(4人以下員工)的一倍。創新積極企業比例增長最多的是大型企業,從2007—2008年的70.8%增長到2015—2016年的77%(圖1)。


澳大利亞創新體系報告:企業創新模式和創新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2. 創新模式

澳大利亞創新積極企業的絕大多數都致力於在本國其他企業引進的創新基礎上進行改進,但在引入市場中全新的創新上的實力不夠強大。2015年,就從事開闢市場新產品的創新企業比例來說,澳大利亞在31個OECD國家中僅居第23位。由於改進所涉的創新程度低,企業集中於國內已有創新改進的做法將不利於澳大利亞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3. 創新合作

(1)企業與外部組織間創新合作水平低

澳大利亞企業間的創新合作總體水平較低,在一系列衡量企業合作的指標中,澳大利亞都居於OECD國家的中下游。就“最廣範圍的合作(包括不以創新為目的的合作在內)”指標而言,澳大利亞的創新積極企業中約有86.3%在2015—2016年沒有任何合作行為;就“企業間在產品和工序創新上的合作”指標而言,澳大利業只有不到1/4的創新企業有合作活動,在32個OECD國家中位居第25位;就“創新企業與其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指標而言,澳大利亞排名還要靠後,位居第26位。這些都表明澳大利亞大部分的研發活動都在企業內部進行,並沒有與其他組織合作。

2012—2014年,澳大利亞在“中小型企業與高校或其他非商業研究機構開展合作的比例”指標中位居29 個OECD國家中的末位;大型企業的業績稍好,排在第27位。研究人員在產業界供職是建立合作研究關係的一個重要渠道,但研究人員在澳大利亞產業界員工中只佔4.7‰,在2013—2014年OECD+的36個國家中排名第21,遠遠落後於以色列(21.6‰)、瑞典(13.9‰)和丹麥(12.9‰)等領先國家。

(2)研究機構之間國內外創新合作強勁

澳大利亞研究領域在多個指標上顯示了強有力的合作業績。在38個OECD+國家中,2013—2015年世界前1%具有國際合作者的高被引出版物中,澳大利亞在所有學科中居第7位,在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領域居第5位,在自然科學與工程領域居第8位。同時,來自澳大利亞前十大高校(根據出版物產出量排名)的出版物產出中有近一半(43%~50%)具有國際合著者。過去十年中,澳大利亞世界前1%的、具有國際合著者的、高被引出版物上的排名提升顯著,1995年所有學科中這一比例僅為1%,到2015 年提高到了5.7%,在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領域和自然科學與工程領域也有相同的提高。

澳大利亞知識產權局有關專利和商標共同申報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高校和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CSIRO)之間的合作密切,非高校公立研究機構之間的聯繫網密集。從“高校之間的合作活動”這一指標上看,澳大利亞在35個OECD 國家中排名第15位,來自澳大利亞的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申請中有2.5%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高校共同申請的。

4. 企業活力位居前列

企業活力指企業不斷進入或退出市場、擴大或縮減,以及企業間資源重新分配的速度。企業活力是資源重新分配和生產力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澳大利亞的企業活力水平在發達國家經濟體中位居前列。2016 年,澳大利亞的成人人口(18—64歲)中約有14.6%創辦了新的企業,即有220萬的初期創業者,達到了近年來的最高峰。從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市場領域中業務活躍的企業增加了2.4%(增加了5萬家企業)。截至2016年6月,大部分產業的企業數量都有所增長,其中建築業增長最多,增加了11987家,其次是金融和保險服務業。企業數量降幅最大的是農林漁業,減少了2737家。

二、澳大利亞高成長企業概覽

本報告中將“高成長企業”(high-growth firms,HGFs)定義為“員工數量在5人以上,營業額或就業連續三年平均年增長超過20%的企業(不含金融業和非市場領域)”。其中就業高成長企業(Employment HGFs)指年營業額超過75000美元、在三年中全職員工數量的平均年增長超過20%的5人以上企業。營業額高成長企業(Turnover HGFs)指年營業額超過75000美元、在三年中營業額的平均年增長達到20%的5人以上企業。

1. 基本情況

(1)企業數量

2004—2005年至2011—2012年間,員工數量在5人以上的澳大利亞企業(共約12.1萬家)中,平均每年的就業高成長企業是1.1萬家,營業額高成長企業是2萬家。在兩類高成長企業中,中等規模的企業最為普遍。而人數在200人以上的大型就業高成長企業(492家)和營業額高成長企業(615家)佔比雖然不高(表1),但其在所有指標上的貢獻卻最大。


澳大利亞創新體系報告:企業創新模式和創新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2)企業年齡

2002—2013年,成立時間在3~8年的高成長企業的數量最多。在此期間,營業額高成長企業年齡的中位值為8年,非高成長企業則為11年。營業額高成長企業最普遍的年齡為5年,也就是說,這些企業在實現第一期連續的營業額增長時其成立時間為5年。

(3)企業規模

2002—2013年,營業額高成長企業所僱傭的全職員工數量中位數為26.2,而非高成長企業為27。有一些證據顯示,如果將企業年齡考慮在內的話,企業規模和發展速度之間沒有系統關聯性。

(4)企業所在產業

所有產業中都有高成長企業,其中製造業中的高成長企業比例最低(8.7%),建築業中的比例最高(18.2%)。建築業與採礦業中的就業高成長企業比例相當,但這兩個產業中的高成長企業數量卻相差了3600多家。電力、天然氣、水和廢物處理服務業中的高成長企業比例居於中位數值(13.3%),但在高成長企業的絕對數量上最小,只有131家就業高成長企業。採礦業、建築業、製造業以及職業與科技服務業都在澳大利亞經濟中有重要貢獻,但就業高成長企業的比例和數量卻迥異(圖2)。


澳大利亞創新體系報告:企業創新模式和創新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2. 業績狀況

(1)各種規模的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的營業額普遍提高

除營業額增長率高以外,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相較於非高成長企業往往也有更高的營業額。2014年,就小型企業來說,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的營業額水平中位數比非高成長企業要高出9.3%,這一差距在大型企業中則高達24%。此外,自2005年以來,澳大利亞所有規模的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的營業額中位數都有所提高(表2)。


澳大利亞創新體系報告:企業創新模式和創新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2)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的就業增長率顯著

營業額高成長企業在就業增長上的貢獻也十分顯著。2002—2013年,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的就業增長中位值是27.6%,而非高成長企業僅為0.1%。

(3)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的資本支出更多

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的一大特點是資本支出中位值要高出非高成長企業。2002—2013年,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的資本支出中位值是74132美元,而非高成長企業為44954美元。按照企業規模來看,2002—2013年,小型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的資本支出比小型非高成長企業高出187%。但隨著企業規模越大,這一差距則在減小,同期大型高成長企業的資本支出比大型非高成長企業僅高出10%。按照企業成熟度來看,2002—2013年,成熟的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的資本支出中位值比成熟的非高成長企業高出147%,年輕的營業額高成長企業也比同類非高成長企業高出64%。

(4)營業額高成長企業勞動生產率增長更快

2002—2013年,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水平(營業額中位值為每一全職員工153673美元)與非高成長企業(營業額中位值為每一全職員工154079美元)相近,但是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增速中位值(2.7%)要比非高成長企業(-1.2%)高出許多。勞動生產率增速較為快速的企業通常都較為年輕且規模較小。2002—2013年,小型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增長幅度最大(6.7%),而非高成長企業則僅為-0.8%,但隨著企業規模變大,這一差距變小。從企業年齡來看,年輕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增長最快(4.2%),而成熟企業為3%。

3. 近年發展趨勢

(1)高成長企業佔比下降

營業額高成長企業和就業高成長企業的比例自2005年以來一直在下降。2005—2014年,就業高成長企業在所有企業中的比例從18.6%下降到12.5%,營業額高成長企業在同期也從17.6%下降到14%。這一下降趨勢與同期澳大利亞GDP增速下降相一致,說明這兩者具有一定關聯性。2005—2014年就業高成長企業的比例在所有產業中都有所下降(圖3),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的情況也類似。


澳大利亞創新體系報告:企業創新模式和創新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2)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的增長速度下降

雖然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的營業額增速中位值非常可觀,但長期來看呈下降趨勢。2006—2013年,營業額高成長企業的三年複合增長率中位值從68%下降到38%。這一下降的時間段大致與同期GDP增速下降相一致,說明其與宏觀經濟環境有關。雖然呈現了下降趨勢,但其與非高成長企業的增長速度相比還是高出了38%(非高成長企業的增速同期從8%下降到接近0)。

4. 高成長企業與創新

2005—2013年,無論是營業額高成長企業還是非高成長企業,都約有3/5的企業表現出積極的創新活動,但按照創新種類、營業額增長速度來分類分析,差別顯著。創新主要分為四種類型:一是商品和服務創新(指對產品的技術參數、零件、材料的顯著改進);二是操作程序創新(指對技術、設備、軟件的重大革新);三是組織/管理創新(指對經營方式、工作場地組織或內部關係採用新的組織方法);四是營銷創新(指有關產品設計和包裝、植入廣告、產品促銷或定價等方面的市場營銷新方法)。從事這四類創新的企業普遍都屬於高度和中低度增長水平,負增長水平的企業創新較為少見,但從事營銷創新的企業更多集中於中低度增長水平。所有類型的創新都與企業的就業增長呈現正相關,並且這一相關性在商品和服務創新上最為明顯(圖4)。


澳大利亞創新體系報告:企業創新模式和創新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在所有企業中,商品和服務創新給企業帶來的營業額平均增長率為3.3%,營銷創新帶來的增長也約為4%,但是組織/管理創新和操作程序創新對營業額增長並沒有顯示出獨立的影響。然而對於高成長企業來說,商品和服務創新的增長則顯著得多。從事商品和服務創新的高成長企業的營業額增長了約7.4%,比上述所有企業的增長要高出一倍多。此外還有一些證據顯示營業額高成長企業得益於組織/管理創新。但是當把其他因素考慮在內時,營業額高成長企業似乎並沒有從營銷創新中獲得太多增長。同樣,操作程序創新對於高成長企業也沒有明顯的影響(圖5)。


澳大利亞創新體系報告:企業創新模式和創新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https://publications.industry.gov.au/publications/australianinnovationsystemreport2017/documents/australianinnovation-system-report-2017.pdf

編譯:宋穎 曹學偉

《創新研究報告》編輯部:張麗琴 王國強 劉薇 王達 曹學偉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歡迎賜稿交流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