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迎來黃金搭檔:核心雷達讓導彈射的更遠,還能讓殲10隱身

珠海航展開幕前,我們介紹了中國電科14所將要參展的“三面陣”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航展期間,我們也走訪了14所的展臺,14所展出的機載火控雷達無論是品類和技術特點都遠遠超出外界意料。

除“三面陣”雷達,14所還展出了“機相掃”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這是什麼概念呢?簡單的說,14所這麼一個單位就把全世界的主流機載有源相控陣技術給造出來了。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14所將機載有源相控陣技術“一鍋端”背後的意義。

殲20迎來黃金搭檔:核心雷達讓導彈射的更遠,還能讓殲10隱身

△“廣角”版KLJ-7A雷達合體震撼展出,中國機載有源雷達的技術水平達到新的高度

關於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大家不會陌生,這是新一代戰機最核心的技術之一,它讓戰機的戰場感知能力大幅提升。高度靈活的雷達波束不僅賦予戰機更強的探測能力,並隨之帶來電子戰、通信等一系列附加技能,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戰機原有的航電結構。

但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研發並不容易,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技術上世紀就有了,但真正搬到戰機上實用化也是本世紀初的事情。目前世界上僅有少數國家能夠研製,而且能真正做好、又完全激活此類雷達潛力的就更少。

一般認為,目前我國的殲-20、殲-16以及殲-10C戰機都使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使用規模僅次於美國。2016年珠海航展上,14所展出了KLJ-7A型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國產機載有源雷達首度對外展出,引發了外界極大關注。

殲20迎來黃金搭檔:核心雷達讓導彈射的更遠,還能讓殲10隱身

△“三面陣”版KLJ-7A雷達特寫,其側面天線也能夠容納700個T/R組建,功率和探測距離不可小覷

美國作為機載有源雷達的最大用戶,它的使用方式(即傾斜放置有源雷達天線)在國際上算的上最具代表性的使用方式,我國現役戰機應該也都用著類似使用方式;俄羅斯和歐洲則另闢蹊徑,俄軍工在蘇-57上使用了“三面陣”天線以求獲得更大的探測視野,歐洲人為了達到擴大探測視野的目的則保留了傳統的機掃方式,但天線採用全新的有源相控陣技術。

本次珠海航展上,14所一口氣展示了俄羅斯、歐洲仍在試驗的技術,證明了自己在這個技術領域的“全能”能力。如果說2016年的展示只是“解決有無”的話,那麼此次航展則是完全放開,開始玩“花樣”了。

按照14所的說法,本屆航展上的2款雷達是為現代戰機提供突破傳統視野侷限的“廣角”解決方案。 “三面陣”版KLJ-7A的探測視野可以達到±150°(即300°),在國際上首屈一指;“機相掃”版KLJ-7A的探測視野可以達到±100°(即200°),與歐洲產品相當。

殲20迎來黃金搭檔:核心雷達讓導彈射的更遠,還能讓殲10隱身

△“機相掃”版KLJ-7A實物特寫,其天線輕薄程度一覽無餘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不能直接測量,但14所展出的兩款“廣角”KLJ-7A雷達天線幾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輕薄的,充分體現了中國機載雷達的技術水平。14所的人員介紹說,正是有了這個技術基礎,“三面陣”、“機相掃”雷達的研發才能水到渠成,這些產品絕不是簡單加天線就能堆砌出來的。

那麼14所一下子弄這麼多“花樣”是為了“全能”而去“全能”麼?當然不是,這背後又蘊含著中國軍工的另一大喜人進步,那就是在技術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後,中國軍工已經不再以簡單的先進技術堆砌作為發展動力,而是尋求以實戰需求帶動技術發展。這在兩款“廣角”KLJ-7A雷達上就體現的十分明顯。

14所發佈資料顯示,其極大豐富了戰機的作戰靈活性以及戰場生存力,這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其一,“廣角”可助戰機在實戰中實現“敏捷脫離”,即在大角度、高機動狀態下可靠穩定地跟蹤目標和制導先進空空導彈,這樣己方能做到“邊跑邊打”,生存能力大大提升。除了更廣的探測能力,這是目前歐洲國家宣傳其“機相掃”雷達的主要說辭;

殲20迎來黃金搭檔:核心雷達讓導彈射的更遠,還能讓殲10隱身


殲20迎來黃金搭檔:核心雷達讓導彈射的更遠,還能讓殲10隱身

△這些漫畫生動的反應出了“廣角”雷達的優勢

其二,利用機載雷達探測目標所仰仗的多普勒原理,“廣角”可幫助戰機在某種情況下實現一定程度上的“隱身”。這主要是通過“廣角”探測能力,讓己方戰機實時掌握敵機動態,從而讓己方可以規劃航線使飛機與對方速度矢量重合,這樣己方在敵機雷達中就相當於地雜波,無法被探測。這個原理大家都是知道的,傳統空戰中戰機高機動脫離目標也是利用類似原理,但要連續將自己隱藏在地雜波當中還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航展期間,我們根據相關材料向技術人員詢問時,得到的回覆是已經解決的相關問題可以想象,如果殲-10、殲-11B這些較早的戰機如果也升級採用“廣角雷達”,那麼戰術使用無疑將更靈活;

其三,通過多部“廣角”雷達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可以讓飛機編隊化身“小型預警機”。據介紹,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由數以千計的T/R組件,這些組件既可以探測,又可以電子戰、通信,“廣角”KLJ-7A只需將幾個組件作為通信之用,就可以將幾部雷達聯網,實時、自動的進行組網探測,某種程度上擔起預警機的功能。

殲20迎來黃金搭檔:核心雷達讓導彈射的更遠,還能讓殲10隱身

△殲-20打開艙蓋要發揮戰鬥力,離不開雷達的支持

應該說,在進入需求帶動技術發展的階段後,中國的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技術無疑已經真正邁入世界先進水平行列。珠海航展閉幕當天,殲-20打開彈艙大方“亮劍”備受矚目,而雷達作為戰鷹之眼,無疑是“亮劍”的前提,這樣的組合才是真正的最終戰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